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到公元八世纪上半叶,回纥(即回鹘)部曾与突厥诸部族结为各种不同形式的联盟。早从公元606年起,回纥部在药罗葛氏族的率领下就曾几度企图摆脱东突厥的统治,但都未能取得任何结果。公元八世纪上半叶,即公元734年,东突厥毗伽可汗死后,回纥部才开始日趋强大起来。他们同其他突厥部族一道进行的反抗斗争终于于公元745年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并从此创建了回鹘汗国。建立回  相似文献   

2.
高车王国(亦称高昌国)在公元7世纪上半叶崩溃之后,由薛延陀、回纥等部和在药罗葛氏族率领下的九姓乌古斯(即九姓回鹘)在近一个世纪的过程中,曾几度企图摆脱突厥和唐朝的统治。公元628~646年间,薛延陀首领夷男配合回纥等部,在沿金山(今阿尔泰山)至独逻河(今土拉河)间的广大漠北土地上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从公元632年起,这个汗国曾经常侵扰唐朝和突厥汗国的边陲。到公元660~663年间,回纥部再度掀起反唐暴动。从713年到742年,回纥部同葛逻禄和拔悉蜜等部结成联盟,共同反抗突厥汗国的统治。当时,这一部落联盟得到了唐朝的支持,因为对唐朝来说最大的威胁来自突厥汗国。在这一时期,回纥部分布在仙娥河(亦称娑陵  相似文献   

3.
早在战国时代东胡人即已相当活跃。后为匈奴单于冒顿(公元前209—174年)所破,余类被迫离开蒙古草原,一支保乌桓山,一支保鲜卑山,故以为号。乌桓臣伏匈奴约百年,岁输牛马羊皮(见《后汉书·卷九十》)。直至公元前119年,汉将霍去病击破匈奴左地,因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为汉侦察动静(同上)。以乌桓为代表的操蒙古语的东胡人又重新出现在靠近中国的故地。 鲜卑人的命运则稍有不同。他们出现在今蒙古境内和中国边境地区,并不是通过暴力途径,而是采取逐渐自然迁徙的办法。自从在鲜卑山定居以后,鲜卑一直与乌桓为邻,很少与中国交往(见《后汉书·卷九十》)。可见,鲜卑人当时居住在黑龙江上游地区。后来,鲜卑人逐渐南移,并在光武帝统治时期(公  相似文献   

4.
突厥、蒙古、通古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G·克劳森(G·Clauson)爵士是世界著名的东方学家、突厥学家和蒙古学家.他生前著述甚多,并为学术界留下了不少一流的经典之作.本文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但鲜为中国学者所知.本文主要探讨了公元10世纪以前中国北方的突厥语诸族、蒙古语诸族和满洲—通古斯语诸族的民族融合、民族迁徙及其语言关系.本文分四个部分:一、引言;二、阿尔泰理论问题;三、史前时期;四、若干突厥、蒙古和通古斯语部落.其中第四部分占去本文一半的篇幅,内容涉及古代北方民族狄、匈奴、乌桓、鲜卑、慕容、拓技、吐谷浑、宇文、奚、契丹、柔然和鞑靼.作者认为,除了令、突厥、铁勒、回纥毫无疑问是操突厥语以外,匈奴、乌桓、鲜卑、慕容、拓拔和柔然也是操突厥语的部族;除吐谷浑所操语言不清楚外,宇文、奚、契丹肯定是讲蒙古语的部族;鞑靼原来是操突厥语的,在公元13世纪以前并不指蒙古人.本文的观点虽不能为我们全然接受,但很值得我国史家在探讨这一难题时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罗新 《民族研究》2006,44(4):71-74
南朝史书提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字”时,或称“佛狸”,或称“狸伐”,或称“佛狸伐”,隋代魏澹《魏史》,也说他“字佛釐”。其实这正是拓跋焘的鲜卑本名,这一本名的全称是“佛狸伐”,对应的鲜卑语词应当是bribag,这个结构与魏晋时期鲜卑诸部的称号传统完全一致。bri是古代北族(既有显然属于阿尔泰语系的鲜卑、突厥,也有可能不属于阿尔泰语系的乌孙,还有语言属性尚不明朗的匈奴)常用的称号,如乌孙之拊离,突厥之附离,匈奴之符离,鲜卑之附力。在充分华夏化了的拓跋鲜卑的历史记录上,已经找不到其民族起源传说中狼的因素。凭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鲜卑“本名”佛狸伐,我们可以了解,拓跋集团的核心部族也曾经以狼为官号。由此可知,和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一样,狼在拓跋鲜卑的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曾经也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四)回鹘人且说,吐蕃的统治到九世纪中叶开始动摇了。在敦煌,汉人土豪张氏作为唐的归义军节度使而出现,实际上建立了独立的政权,自五代时起由曹氏替代了他,一直存在到十一世纪中叶被西夏所征服。这个所谓的归义军时代正当北亚游牧的回鹘政权崩溃(840年左右)后,回鹘族向中亚及河西流入,继中亚的回鹘化即突厥化,中亚与中原地区之间的贸易关系重新形成的时期。敦煌的政权也以这种商业利益为中心,与各种民族保持着更加密切的关系。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一时期敦煌周围各民族的动向吧。  相似文献   

7.
中国少数民族史研究的近况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这个报告里,我想介绍一些有关中国少数民族史,确切地说是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的历史研究情况。 中国务民族中,汉族是人数最多的主体民族。此外,还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伟大的历史家司马迁就在他的名著《史记》中,注意记载了少数民族的社会和历史状况。此后,中国历代的史书也都或多或少地记述了边疆各民族的历史。曾经建立过王朝统治的民族,如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洲等族,留下了本民族历史的详细的记录。保持着本族文化传统的藏族,有着丰富的历史文献。匈奴、突厥、回鹘和建立过西夏王国的党  相似文献   

8.
突厥人的丧葬习俗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突厥自公元552年攻破柔然,阿史那土门正式称汗建国,一直到公元745年白眉可汗被国纥军队击杀而败亡.在前后历时将近二百年的岁月里,整个蒙古高原基本处于突厥人的控制之下,它本身丰富的文化生活内容,自然也就会给其控制下的各个民族以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代之而起称雄漠北的回纥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沿用着突厥的语言、文字;后来攻灭回鹘汗国的黠戛斯人曾作为突厥的下属部落之一,也是操铁勒方言,属于突厥语族.另外,其它民族的文化、习俗也同样影响了突厥文化的发展与变化,从而使之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再从文化圈上看,突厥与回纥、黠戛斯都大致活动于同一范围之内,因而从六世纪中叶突厥兴起  相似文献   

9.
古代突厥文是我国历史上曾活动于蒙古草原的突厥汗国(公元522—744年)和回鹘汗国(公元744—840年)以及高昌回鹘王国(840年以后)使用的一种音素、音节混合型文字。此外,这种文字也曾为古代居住在西伯利亚叶尼塞河流域的黠戛斯(今柯尔克孜族的祖先)使用过。 古代突厥文还有其它的名称。从外形上来看,它与古代日耳曼民族使用的如尼文相似,所以有人称它为古代突厥如尼文;从这种文字的发现地来看,因其主要碑文发现于蒙古鄂尔浑河流域和西伯利亚叶尼塞河流域,所以也有人称之为鄂尔浑文、叶尼塞文、鄂尔浑—叶尼塞文、西伯利亚文;从这种文字的使用时间上看,它用于伊斯兰教传入以前的时  相似文献   

10.
漠北回纥政权始建于647年,是继匈奴、鲜卑、柔然、突厥之后的又一个较强大的游牧汗国。嗣于840年为黠戛斯所攻灭,漠北回纥就是指这一段时间的回纥而言的。在此期间763年,在粟特人的影响下,摩尼教取代萨满教被奉为回纥汗国的国教,于是,粟特人也以此将其影响全面地渗透进了回纥之中,他们双方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试从信仰摩尼教的角度对粟特人与回纥的关系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公元552年突厥汗国建立以后,就在蒙古草原上逐渐形成了以阿史那氏族为核心的突厥族。受突厥汗国统治的回纥部落与突厥政权为敌近二百年,回纥不是突厥族的成员。公元744年回纥在唐朝支持下灭亡了突厥汗国之后,回纥汗国境内的诸部落逐渐团聚形成了回纥族,此后突厥族就逐渐消散了。回纥与突厥是不同的两个古代民族。当代世界约三十个突厥语族民族与古代的突厥在文化、体质特征上已有本质的区别,它们不是一个民族。土耳其在历史上与维吾尔族没有联系,它们从来不是同一个民族。  相似文献   

12.
突厥,是继匈奴、柔然之后于六世纪中叶在我国西北地区兴起的又一个十分强大的游牧民族,从公元552年攻破柔然,阿史那土门正式称汗建国,一直到公元745年白眉可汗被回纥军队击杀而败亡,在前后历时近二百年的岁月里,它一系列的政治、军事行动对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正因为如此,突厥兴衰发展的历史也就一直为中外史学家所瞩目。尽管各国学者对突厥历史的研究作出了许多成绩,但由于其本身内容的复杂性,至今仍有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多年来关于对突厥的族属、发祥地以及社会分期等问题的争论就是其中之一。本文谨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供各位学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3.
解决匈奴人的族属问题,对于弄清蒙古人的民族起源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绝大多数学者或者认为匈奴人是蒙古人,或者认为匈奴人是突厥人。由于他们以个别事实为基础,未能对全部已知的材料进行全面分析,因此结论也就值得怀疑。在某种意义上讲,匈奴人与蒙古人在地域上确实存在着共同点;当年匈奴人居住过的主要区域,后来多数为蒙古人所占据。  相似文献   

14.
唐代伊州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时期古代哈密——即伊吾一直是引人注目的一块绿洲。 隋朝时,伊吾是在西突厥汗国的势力统治之下。隋末铁勒诸部的起义沉重地打击了西突厥在这里的统治,为隋朝统一西域奠定了基础。“炀帝嗣位……岁余,以(薛)世雄为玉门道行军大将,与突厥君民可汗连兵击伊吾……世雄遂于汉旧伊吾城东筑城”“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得其地以为伊吾郡”。  相似文献   

15.
当回鹘人在公元840年失去了他们对现今蒙古大草原的一百年统治时,这个民族的很大一部分人逃向了他们的近亲——高昌王国(今天的吐鲁番、塔里木盆地)的突厥人。他们与这个绿洲国家早已建立了频繁的贸易和政治联系。他们肯定清楚,在那里他们会遇到有着共同信仰的宗教徒,即吐火罗、粟特的佛教徒和突厥、粟特的摩尼教徒。可是,这个国家只有天山以北的那部分地区才适合于他们到那时为止的生活方式——半游牧生活,而这条高大山脉的  相似文献   

16.
伊利克汗     
伊利克汗是公元十——十二世纪中亚的突厥王朝。在穆斯林时代从统治以南和以北地区的这些民族中出现了第一批征服河中地区的突厥征服者。为这个王朝的一位统治者  相似文献   

17.
金代的回鹘人冯继钦公元940年,回鹘对国为黠戛斯所灭,回鹘人的分布地区发生重大变化。史家多认为回鹘人分三支向西、向南迁徙:一支南下河西走廊;一支西去新疆,以高昌为中心;另一支迁到喀什和中亚①。这三支回鹘人迁徙后分别建立三个政权:甘州回骼、高昌回骼和喀...  相似文献   

18.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以前,现辖区称走廊南山或祁连山区,因其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迁徙频繁,故建制沿革较为复杂。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许多民族在河西地区活动,这里曾是乌孙、月氏游牧地,后为匈奴所据。公元前133年至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先后击败了占据河西地区的匈奴王休屠和浑邪,于公元前111年设张掖郡,祁连山一带正式归入中原版图。其后河西回鹘(裕固族先民)曾攻入甘州,随后占据河西走廊西部立国,设牙帐于张掖,统治河西约一百四十余年。辛亥革命后,设甘凉道和安肃道,肃南地区大部分属安肃道管辖,隶属酒泉、高…  相似文献   

19.
西辽疆域浅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公元1124年,辽濒于灭亡时,辽的一个宗室耶律大石脱离辽廷,自立为王,从黄河河套逃往北方。他在1130年,率领故辽北边的部分戍军(包括辽治下的汉人)以及突厥、蒙古、通古斯、唐古等族的若干部众,自鄂尔浑河畔出发,西行万里,备历险阻,终于在1132年来到中亚的吹河(楚河)流域,取代由葛逻禄、葱岭西回鹘建立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哈拉汗朝  相似文献   

20.
一、早期东部鲜卑:“鲜卑”和“屠何” 所谓东部鲜卑,实际是汉魏以后的概念,相对于北出的拓跋鲜卑,确指活动于辽河流域的慕容、段部等鲜卑部族。东部鲜卑与中原社会的频繁接触始于东汉初年。“光武初,匈奴强盛,率鲜卑与乌桓寇抄北边,……建武二十一年,鲜卑与匈奴入辽东。”即是这种接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