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3.
4.
5.
7.
9.
10.
11.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林育英出现在陕北。他出席了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在陕北瓦窑堡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林育英除了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精神之外,明确表示支持毛泽东。 相似文献
12.
13.
一九三二年,贺龙率红二军团退出洪湖地区,前往湘鄂边界,暂避强敌。一九三四年六月;且战且退,转移到地广人稀、群山逶迤的贵州东部,建立黔东根据地。 相似文献
14.
15.
按照毛泽东的战略部署,在突破乌江天险之后,下一步就是直取遵义了。
一月四日,当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六团的团长朱水秋、代理政委王集成刚刚率全团渡过水急浪高的乌江,总参谋长刘伯承便命令他们作为前锋,向遵义急行军。 相似文献
16.
林彪在三月十日凌晨一时给朱德发来“万急”的电报,提出重要的新建议:“关于日前行动,建议野战军应向打鼓新场、三重堰前进.消灭西安寨、新场、三重堰之敌……”林彪在电报中提出进攻打鼓新场的五条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17.
第八章 党的领袖
陈云赴苏争得共产国际承认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之后,首先要做的是向共产国际汇报,因为当时中共毕竟是受共产国际领导,是共产国际之下的中国支部,如此重大的决定——改换领袖,改变路线,需要得到共产国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推荐他去国家银行1932年1月,瑞金的清晨还微微有些凉意,莫钧涛身着一套单军装,右前臂缠着绷带,用一块三角巾将右残臂挂在胸前。他斜挎着从战斗中缴获来的一把盒子枪,背着背包走进了瑞金叶坪村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大门。 相似文献
19.
20.
本书作者以毛泽东四上庐山为主线,寻觅了近百位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或在领袖和名人身边工作过的知情者,通过本书全面展示了曾在庐山这个政治大舞台登场的众生相,包括领袖和百姓、名人和平民、科学家和普通劳动者、外国友人和当地群众……这些琐细而平常的事情由于岁月的雕琢而成为历史。
本文是本书的一个篇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