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作为晚清新小说类型家族中的后起之秀,翻新小说创作在1909年度达到高潮,从而成就了一种新的小说类型。翻新小说借鉴政治小说、科幻小说等小说文体的写法,承继传统小说的模式,整合融汇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体特征,并以其独具的文体优长取得了骄人的创作成就,谱写了晚清新小说最后的辉煌乐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学术界对于清代民国中长篇鼓同文本的研究一直沿着古籍整理、本体研究、综合融通研究的路子向纵深发展。本文试图给这类鼓词冠以“鼓词体小说”之名称,进而对此名称进行相关概念阐释,并以这个新名词为突破口,意将这种文体类型纳入中国古代小说文体之列,从文体理论的角度为其寻找在中国文学史中的确切定位。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近代以来,小说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学创新能力的主要文体。中国古代小说历史悠久,明清时期更是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水平。具有现代意义的小说研究肇始于20世纪初,王国维、鲁迅、胡适是其代表。由于古今小说观念的差异以及古代小说类型复杂、作品众多,前辈学者自然不可能解决古代小说研究的所有问题,不少问题至今尚无人研究,或虽有研究而未能形成共识,或曾有共识却为新发现的材料所质疑,因此,今天的古代小说研究者仍大有可为。本栏目推  相似文献   

4.
《小说林》短篇小说的类型多样,在晚清期刊中具有短篇小说文体方面的典型特征,具体体现在作品的叙事模式、内容是否为横截面、情节结构和人物塑造、语言是文言还是白话等方面。从中不仅可以认识《小说林》短篇小说在文体革新上的依据及其与传统古代短篇小说不同的文体特征,其价值也值得重估。  相似文献   

5.
胡应麟的小说观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已经触及到了小说文体的本质特征,有重要的新变意义.对古代小说概念的精细化和文体的独立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小说观念是建立在他对小说文体独立性的充分尊重及对小说文体的全面研究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6.
在小说文体诸要素之中,"人物"无疑是最为关键的一个:小说"情节"的展开必须依托人物,复杂的情节则需要众多彼此关联的人物联合演绎才能向前推进;小说"语言"的体制和风格,也受制于人物的性别、身份、年龄、籍贯以及情感状态。此外,小说人物身上往往还凝结着作家的独特匠心及精神寄托,折射出时代背景与社会文化的丰富信息,甚至当小说人物被塑造出来之后,他们也随之产生了自己的独立生命。因此,无论对于作家还是读者来说,小说人物都是一部作品的灵魂所系;人物研究也成为小说研究、尤其是文本研究的核心部分,它涉及小说人物的艺术设置、性格特征、模式类型、美学价值、文学功能、文体意义及文化意蕴等诸多层面,存在颇为宽广的学术空间。中国古代小说人物研究的内容与意义,亦大体如此。不过,由于中国古代小说的编撰方式和文体特点,皆与西方小说或中国现当代小说存在一定差异,故其人物及其研究也呈现出若干独特之处:譬如中国古代小说的故事题材,具有鲜明的辑采或改编前人文献的传统,故其小说人物的本事化、模式化及类型化的倾向较为突出;譬如中国古代小说的作者队伍包括文人士子、书坊编辑及说唱艺人等类,其文学水平、审美趣味和写作动机差别较大,故塑造人物的方法与效果亦不尽相...  相似文献   

7.
吴趼人小说在语言上实现了浅白化,在文体上取消了传统章回小说中的“有诗为证”的程式和大量引录诗词曲赋的惯例,在对人物进行绘形时摒弃了古代白话小说代代袭用的套语典故、陈词滥调,转而运用平实、逼真、细致、准确的笔墨。这些努力在客观上使得新小说的文体比以前更为纯净,从而使其更接近了现代小说体制。以吴趼人为代表的新小说家在纯洁小说的文体方面,为中国小说艺术的现代化作出了一项至今仍鲜为人知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赋体文学和古代小说多维度比较和分析认为:由于赋的文体特征和文人雅文学情结等方面的作用,传统古代小说深受赋体文学的影响,这表现于虚构增饰、韵散相间、夸张手段、场景描写等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小说历史资料的梳理,指出中国古代有三种既自成体系又相互融合的小说概念:学术史范畴的诸子学说;"话"基础上形成的通俗小说概念;传奇与通俗小说交叉形成的传奇体小说概念。与此相应,存在三种小说类型:诸子杂传小说;通俗小说;传奇体小说。综合三种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各自的产生期,认为中国古代小说的文体形式产生于唐代,自觉的小说创作开始于元末明初,文学理论意义上的小说概念定型于明代后期。  相似文献   

10.
白话小说的文体独立,是在苏州地区白话小说发展的促进下最终形成的。本文主要论述:冯梦龙的白话小说创作与对文体独立的意义;苏州地区文人对白话小说文体的认识与评论;白话小说创作与传播的主体及其分布圈层;刻书业的繁荣与古代小说的文体递进。  相似文献   

11.
古代典籍中的“正始之音”或为玄学概念,或为音乐概念,或为文学概念。作为玄学概念的“正始之音”,指魏晋清谈风尚;作为音乐概念的“正始之音”,指具有中和之美的纯正音乐;作为文学概念的“正始之音”,指作品寓意深邃,内容纯正,风格古雅,音节谐美。“正始之音”作为典故用时又常指一种优良传统。因此,将“正始之音”作为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正始文学的代称并非不可,但易引起混乱,须加以明确界定及必要说明。  相似文献   

12.
略论中国古诗词中“水”与“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着重分析了中国古代诗词中"水"与"愁"的关系,从意象(水)与内容(愁)的完美结合上,简略地论述了形式对内容的表达有着不可忽视的制约作用。无论是写作还是欣赏文学作品,其内容形式的贴切与否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朱广贤先生提出的“两门——八类——多体”的文章三级次分类新体系,是比较科学的文体分类法,理当引起学界的重视。这一分类法弘扬了中国古代文体研究的理论成果,对于现当代文体研究的偏蔽无疑是个有力的冲击,亦可纠正我国现当代语文教育中文体分类的混乱状况,有利于现代写作学科的理论建设。朱广贤先生有关“文学作品门”和“实用文章门”本质、特征的论断,别开生面,但有语焉不详之憾,有些论断也未必尽然,因此彰显其说之真、弥补其说之不足,使之臻于完善,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4.
"文学是什么"是文学界一直关心并力图加以解决的问题.然而,这一问题在文学研究领域和文学史研究领域,其意义和价值是有所不同的.文学研究应该注重理论创新,大胆地回答"文学是什么",以推动文学思想的发展;文学史研究则应该讲求实事求是,小心地考察"什么是文学",以描述文学发展的本来面貌,20世纪有关研究的经验教训给予我们许多启发.中国文学史研究与文学研究都多少有些模糊了自己的研究对象,都多少采用了一些本该主要由对方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使得文学研究缺乏足够的理论创新,而文学史研究又多了一些主观的成见.如果我们能够将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适当做一些分理,鼓励文学研究者大胆进行理论创新,而不止于阐释前贤,同时也鼓励文学史家更多地尊重古人,而不要强迫古人服从自己,文学领域的学术研究面貌也许会有新的改观.  相似文献   

15.
归化作为译文的一种风格理应享有与异化同等的待遇。翻译的功利性决定了归化和异化一样不可能人为取代。针对不同的文本、受众和服务目标,译者必须采取相宜的风格诠释。极端异化论者的立论主张事实上站不住脚。在翻译文学的归属问题上,谢文(1999)虽有力驳斥了“外国作品”论者的观点,但将之简单界定为民族文学同样不可取。无论译著如何“创造性地背叛”了原著,但就其内容而言,始终只是传达,不是创造。据此,翻译文学不应成为外国文学或民族文学的附庸,不妨单列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相似文献   

16.
文学符号学构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符号是存在于具体历史时空文学活动中的,由最小文学手法、整一文学手法、文本文学手法、文本纯文学风格、文本文学审美风格五个层级自我调节构成的结构,其模式为:((((ERC)RC^1)RC^2)RC^3)RC^4)RC^5。其中,ERC,即自然语言符号。E,是其能指即音响形象;C,是其所指即概念;R,表示两者的关系。文学手法、文学风格,是文学符号((ERC)RC^5的基本意义。文学符号第一个结构层级的能指(ERC)与第五个结构层级的所指C^5文本文学审美理想具有双栖身份:既属于文学领域又属于非文学领域。通过(ERC)与C^5,文学符号在保持自己结构边界、结构转换规律维系文学符号自主、自足、自律运动时,维系与非文学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元代散曲的艺术风格很有些特别 ,明显地不同于历代的诗、词。古今的学人们也都看到了这一点 ,却不能予以理论概括 ,只简单地称其为幽默、诙谐、滑稽。其实 ,它恰与 2 0世纪初俄国文艺理论家维·克什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理论不谋而合。对此 ,我们有重新认识的必要 ,庶几对今天的文艺理论建设或创作有些启迪  相似文献   

18.
作为现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李长之的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是一笔丰厚的遗产。他极力张扬批评精神,追求批评的独立品格,其批评理论具有强烈的整体意识,充溢着现代气息。而感情的批评、理智的硬性、比较的批评,是他文学批评的突出特点。这使他的文学批评既具有浓烈的情感,又有着理性的自觉,既有印象鉴赏,又有分析判断,呈现出十分独特的风貌。  相似文献   

19.
《墨子》一书,为墨翟所开创的墨家学说的代表作,其文有自己独特的体裁与格调。意显而语质,注重义理,崇尚实用,其立意合天志,其立言有三表,表现出尚质重用的文学观念。而《墨子》之文行文表达上及文体分类上的一些重要特征,也能体现出一些不为人所注意的文学观念。对此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梳理,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和把握《墨子》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20.
文学理论批评文体是文学理论批评形式特征的总和。中国古代文论文体有其鲜明的特色 ,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性。至近代 ,尤其是五四新文学运动前二十年 ,文学理论批评文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变革的方向 ,总的来说是向现代文学理论批评文体演进。具体来看 ,体式向多样化、大容量发展 ;篇章结构趋向完整精致 ;语言文字趋向通俗浅显 ;对西方文体从模仿趋向融会贯通 ;文体的外在形式向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