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对于研究和思考我国现阶段的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和我国失业人口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表现为其产生的根本原因不同、范围大小不同、作用不同、政府对解决失业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同、对劳动者的影响不同等。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失业问题突出,因此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机制作用,大力发展非公经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鼓励创业创新。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与中国失业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揭示了相对过剩人口形成的一般原因和社会原因,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现代机器大工业所特有的经济周期是形成相对过剩人口的一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是相对过剩人口存在的社会原因。中国目前的失业问题既有马克思分析的一般原因,又有中国的特殊国情。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就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通过系统梳理马克思的就业思想,以供求关系为视角,将资本积累和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作为研究原点,展示“资本积累—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相对过剩人口—供给过剩”;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产业结构—劳动分工—就业需求”两大影响就业的思想向度,诠释马克思关于“失业与岗位空缺”的结构性失业论述,解读我国当前就业问题,特别是我国劳动力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的结构性问题。 在马克思就业思想与我国就业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构建以协同合作为引领的供给新机制,以产业升级为核心的需求新机制,以深化改革为要求的三螺旋式供求匹配新机制,对解决当前我国结构性失业问题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认为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造成相对人口过剩的原因 ,但他并没有完全否定这种经济现象。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具有促进生产力发展等积极作用 ,相对过剩人口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它是商品经济发展阶段的产物 ,与社会制度无关。从长远看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也是我国企业职工下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人口问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而过剩人口则是这一问题的主要方面。本文试图对中国近代过剩人口的形成和特点以及它的存在形式作一论述,以期继续深入这方面的研究。一过剩人口的形成及其特点所谓“过剩人口刀,并不单指人口数量的多寡,它只是一种相对于一定生产条件而言的“过剩”人口,即一种相对的过剩人口。马克思在批判马尔萨斯“绝对”过剩人口  相似文献   

6.
潜在过剩人口,是相对过剩人口的三种存在形式之一。在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的理论体系中,潜在过剩人口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 时出今日,似曾未见有时潜在过剩人口系统研究和论述的专文。以解释、解说、介绍等形式散见于各种《资本论》诠释本、各类政治经济学词典和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大概就是迄今所能见到的潜在过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所讲的潜在的过剩人口应怎样理解?在许多教科书中,都将“保有一小块土地”作为特征加以表述。例一,潜在过剩人口“是指那些在农村中多少还有一小块土地,靠经营这一小块土地和打短工过着艰苦生活的人。”(《政治经济学教材》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82页) 例二,“这是指农村失业人口,……这部分过剩人口所以是潜在的,是因为他们还保留着一小块土地……”(《政治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14页)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由于确定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主体的市场经济模式,因此必然存在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并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而是市场机制作用下对劳动力资源进行市场配置的重要表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形成了现在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口是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劳动者的自身素质,加强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千方百计的扩大支持就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学习马克思关于过剩人口增长规律的论述,对于认识当今中国及世界人口的过速膨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马克思对不同社会形态下存在过剩人口,并对其产生、发展和消失的规律作过全面深刻的分析。他说:“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有不同的人口增长规律和过剩人口增长规律。”这一段话明确告诉我们,过剩人口并不仅仅是某一社会形态所特有的现象,而是普遍存在于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中、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中。我国学术理论界过去对马克思论述过的资本主  相似文献   

10.
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学习马克思关于过剩人口增长规律的论述,对于认识当今中国及世界人口的过速膨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马克思对不同社会形态下存在过剩人口,并对其产生、发展和消失的规律作过全面深刻的分析。他说:“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有不同的人口增长规律和过剩人口增长规律。”这一段话明确告诉我们,过剩人口并不仅仅是某一社会形态所特有的现象,而是普遍存在于不同  相似文献   

11.
传统意义上的相对人口过剩是指人口相对于生活资料或 (和 )生产资料的过剩 ,这种理论可以概括称之为狭义相对人口过剩论。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迫切需要把狭义相对人口过剩论发展成广义相对人口过剩论。广义相对人口过剩不仅包括人口相对于生活资料或 (和 )生产资料的过剩 ,而且还包括人口相对于资源环境的过剩。广义相对人口过剩理论为我们综合分析和解决人口、贫困、失业、环境恶化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人力资本理论的内涵往往局限于人的体能资本和智能资本,并由此展开相应的人力资本投资。在参考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人力资本的内涵进行了深刻思考,探索性地扩展了人力资本的内涵,认为个人的人力资本除了智能和体能资本外,还应包括人的信誉、个人魅力、社会关系和公共知名度等。研究人力资本理论对今后企业和个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在具体层次上考察现实的积累状况,结果表明,以马克思在抽象层次上进行分析时所提出的资本积累学说为核心的传统资本积累理论,在解释现实资本积累状况时略显不足。因而,只有在马克思有关资本积累思想的基础上,重新认识资本积累来源渠道,才能使传统的资本积累理论更加丰富、完善。文中的资本积累除了马克思所界定的特定涵义外,均与“储蓄”、“投资”有相同的意义,即一国在一定时期的国民收入减去消费后的余额。这一余额从资本来源的角度看是储蓄,从再生产的角度看,又称为资本积累。假定货币形态的积累转到要素形态的积累能够顺利完成,则资本积累过程就是投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资本收益是否具有合理性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歧,西方经济学的边际生产力分配论虽然指出了资本收益的客观存在,但没有揭示出资本收益的真正来源。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在特定历史阶段对生产力发展推动作用的论述为理解资本收益合理性提供了思路。资本收益来源于劳动创造和各种成本的节约,而最终获得则是生产力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社会所有权制度安排的。  相似文献   

15.
知识资本概念是我国理论界为了解释当代高新技术企业高收益的原因而从西方国家引进的一个概念。但这一概念引进后存在着研究对象界定、企业知识价值实现、与传统资本理论关系等问题,因此需要对企业生产与交换过程中知识的作用进行深入地分析与研究,对知识主体及知识价值的实现进行探讨,由此进一步研究知识资本理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人力资本外溢性的角度来阐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运用新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分别在不考虑与考虑人力资本外溢性的前提下,测算出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阿贡献率并进行比较分析,来深入证明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西方企业人力资本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在组织结构中分析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相对地位及其演变过程,并同时考察这种动态博弈的模式对于企业制度演变所起的作用。以人力资本为线索,从历史观的角度分析总结了企业组织中不同历史时期,人力资本的存在形式以及特点;在此基础上,沿用制度和信息经济学家的相关理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企业组织中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的相互博弈,从而促进企业制度演进的过程,最后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企业制度的演进是与企业人力资本博弈行为相关的一种"动态点状均衡",这种均衡的实现过程遵循三种演变机制:"叠带联动"、"制度化联动的模式再造"和"历时的制度互补性"。  相似文献   

18.
知识溢出的经济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研究知识溢出的经济效应,通过综述知识溢出理论的研究,将知识溢出的人力资本流动纳入内生增长理论中,认为若人力资本(或创新部门)集聚到一个区域时,产品的种类将以最快的速度增长;而当人力资本(或创新部门)完全分散时,产品种类的增长速度将降低到最低,知识传播的距离递减效应将减缓创新的步伐。知识溢出对经济发展将会产生两种效应,一方面,获得溢出效应的企业可以减少创新成本,提高技术开发能力,从而加快知识的扩散,使企业为市场提供更多物美价廉的产品,增加社会财富;另一方面,由公共知识的“搭便车”行为所造成的企业恶性竞争又必然导致产业内知识积累的停滞。因此,需要相关的政策来调整。  相似文献   

19.
在人力资本管理研究对象扩展性和企业产业与要素可交易性的研究假设下,人力资本产权考核从员工岗位价值评价和员工工作表现评价,综合计量员工提供要素“死劳动”和“活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考核员工执行企业人力资本产权的效果。人力资本产权考核是一种经济学和管理学相结合的人力资本价值衡量新视角,通过计量人力资本相对价值动态地运用非价值指标衡量人力资本价值,既扩展了现有人力资本价值计量理论研究,又完善了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金陵女大作为一所教会女子大学,开创了中国近代女子高等教育之先河。从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视角出发,解读金陵女大的具体文化资本、客体文化资本以及体制文化资本,发现文化资本在金陵女大发展过程中产生着重要影响,对于当下高校面对传统与外来的关系、生产有特色的文化产品、女子大学的重提与发展等都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