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服务业集聚水平测度是服务业集聚研究的核心环节。文章首先梳理相关文献,构建三个方面15项指标的服务业集聚水平评价体系,并利用这个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各市服务业集聚水平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使用各省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邻接关系空间权重矩阵,检验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各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具有很强的空间关联性,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能显著促进区域创新,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显著促进区域创新,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也通过规模经济效应促进区域创新。通过分解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影响区域创新的空间效应可发现,中国各省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不能促进周边地区区域创新,各省资本劳动比也不能促进周边地区区域创新。  相似文献   

3.
4.
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并采用Moran指数和Lisa指数以考察中国服务业集聚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经济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域服务业集聚程度存在明显的全局空间正相关,各省域间服务业发展水平不平衡,东部西部的服务业集聚的空间结构差异扩大。因此,要从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稳步推进各地区的服务业集群建设,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区域空间关联视角出发,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区域创新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的理论和现实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利用2003—2019年中国除港澳台地区的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空间溢出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总体来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对创新溢出的影响不显著,而生产性服务业丰裕度则对创新溢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分行业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的集聚度和丰裕度对创新溢出的影响效果不一致,丰裕度的提升更有助于创新溢出。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集聚对区域技术输出和技术引入的作用不同,各行业集聚度提升不利于技术输出但有利于技术引入,而丰裕度提升既有利于技术输出又有利于技术引入;区域之间技术差距越大,越不利于技术输出,而对技术引入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纪良 《兰州学刊》2012,(11):135-138
区域经济集聚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但是对于如何度量区域经济集聚度以及现有的集聚配置是否是既定模式下的最佳集聚配置这一系列问题,尚未有被学界广泛采纳的分析研究方法。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从自主构建分析模型出发,从理论层面解决了区域经济集聚度如何度量,以及如何度量当前配置与既定模式下的最佳配置之间的差异。从实证层面,以东北地区作为实证对象,利用基础调研所得的数据结合上述分析模型,定量确定了积聚模式,以及该模式下的资源配置与最佳配置之间的整体差异,从而对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效果给予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采用物质资本集聚度、人力资本集聚度以及就业密度衡量服务业集聚水平,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服务业物质资本集聚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呈弱化之势,人力资本集聚度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也由正转向负,而服务业就业密度、经济开放水平等因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该注重加强相邻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经济互助,协调发展;同时应提高我国服务业的集聚度,充分发挥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振兴金融须先行,金融产业集聚是促进金融产业发展,提升金融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运用区域集聚度指标对福建省金融产业的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评价,深入分析了现有的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旨在为福建省制定金融资源分配方案与金融产业合理布局,促进福建省经济的均衡发展提供政策建议.研究发现,福建省内已经产生金融产业集聚现象,其集聚水平在不断上升,且金融产业集聚不仅可以整体促进省内经济发展,更可以通过使省内三次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由于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上海等城市把“构筑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为实现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这样的背景,我国学者开始关注服务业集聚区的相关问题。本文试图梳理当前服务业集聚的理论和实证的成果,以期为今后的研究作铺垫,为分析我国服务业集聚现象做贡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区位熵(LQ)指标,利用福建省9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对福州、厦门、莆田、三明、泉州、漳州、南平、龙岩和宁德等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进行了测算,分析各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表明,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的优势正在或已经形成,但其地理分布不均衡,各种不同因素共同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其中,市场规模、人力资本、信息化水平和政府政策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正相关,而制造业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负相关。为此,应营造发展环境,落实支持政策,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产品差异化是衡量产业结构和绩效的重要指标和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垂直差异化、水平差异化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差异化结构状况,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心理差异特征。结论认为,经过市场化和产业化方向的改革与发展,中国电影产业的差异化程度已经比较高,但在差异化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同质化倾向。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报业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随着竞争日趋激烈及资源配置不合理,条块分割严重的现象制约着我国报业的发展,使报业很难做大做强,近年出现的案例联盟为报业资源合理调配和打破条块分割现象创造了范例,具可复制性,应成为我国报业发展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但是从20世纪末开始,中国大豆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当前中国大豆面临严重危机,与其他大豆生产国相比,中国大豆缺少比较优势。中国对大豆的需求量的大幅增加,其主要原因涉及到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中国进口大豆的用途、食用豆油的传统地位以及中国对粮食安全的考虑。面对这一危机,需要中国及时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以解决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理应加大对大豆种植提供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创造非转基因大豆的中国品牌,促使中国进口大豆来源国多元化,争取中国对大豆的定价权同时鼓励种植大豆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与中国区域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宝辉 《河北学刊》2005,25(6):192-196
中国信息化处于加速时期,对国内区域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信息化为促进区域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形成了通用性创新,构成了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中国区域信息化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发展阶段上的差距,国内各区域间的信息化发展也不平衡,区域信息化所面临诸方面的挑战。各区域应分析自身在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以及信息技术对传统经济改造方面的现状和潜力,确立符合实际的区城信息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文化金融合作是我国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这既有文化体制改革滞后和文化企业发展缓慢的原因,也与文化产业的特性和资本市场现状密切相关。破解我国文化产业融资困境需要政府提供制度支持和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模式,同时文化企业自身也应积极探索直接融资。  相似文献   

16.
在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中国演艺产业作为依托于线下流量的产业,面临演出空间被迫关闭、演出活动被迫取消或延迟的困境,从国家剧院到演出公司再到独立音乐人,线下演艺活动全面停摆.为帮助演艺产业度过危机,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均出台了一系列税收、稳岗补贴等相关政策予以支持,但仍有大量轻资产企业面临经营窘境,演出各产业链均将目标转移到线上活动,尝试将演出转移到直播平台等渠道,并以品牌合作等方式实现流量变现.演艺产业的线上模式此前虽已有案例,但在疫情之下迎来了爆发期,尽管存在诸多不足,但在技术手段迭代升级的环境下,未来演艺产业的线上业务布局将成为新业态.  相似文献   

17.
区域服务业竞争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从区域服务业竞争的背景、动因及竞争的目的与实质等方面,对区域服务业竞争中的若干理论问题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光伏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加快光伏产业的发展与应用,既是应对能源发展新形势的必然选择,也是优化能源结构、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本文在分析了中国现阶段光伏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我国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渐扩大,但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仍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我国已具备发展服务贸易的良好的政策环境,应把发展服务贸易上升为国家战略,制定并实施推动其加快发展的战略和政策,以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改善服务贸易结构,扩大服务贸易规模,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能力,提升服务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服务贸易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