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大学人文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与灵魂,体现了大学对人的价值和生存意义的终极关怀。本文分析了我国大学人文精神培育的主要误区.探讨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探索构建和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基本思路与实践,提出了高校培育创新人才要进一步提升大学教育理念。拓展大学教育功能;优化课程资源配置,渗透人文精神培育过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精神培育环境;注重传统文化教育.进而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人文精神是从人的角度审视世界和人类自身的一种态度和立场,它高扬人的价值,关注人生的终极追求,执着探索超越现实的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格,倡导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及永恒的道德精神,谋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大学既是知识的田园,也是精神的圣殿,它具有传播知识和传承文化的双重使命,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大学的社会作用日益凸显,塑造大学人文精神,提升大学教育境界,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与教育价值 人文精神,是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一种思想态度.人文精神是一种"终极关怀",即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等内容,关注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  相似文献   

4.
庾萍兰 《职业》2008,(32):85-86
<正>人文精神是相对于科学精神而言的,指以人为本,体现人的本质属性的精神,是揭示人的生存意义、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人的完善和自由发展的精神。它的目的是追求善与美,包含着对自己的终极价值的实现和他人以  相似文献   

5.
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追求奋发向上,推崇顽强拼搏,尊重榜样与荣誉的精神,更是张扬人的意志与体能和谐并举的价值追求。我们提倡“和谐中国,和谐世界”,这是切实的可以引领人们生活和精神的准则。我们办“人文奥运”就是为体育和文化之间牵线,以我们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让世界了解一个具有悠久文明历史并与时俱进地走向世界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6.
“人文”一词,与“天文”相对,首出于《易传》,其本义是指先秦儒家所推崇的伦理道德文化。 不过,中国古代除了“儒”意义上的、以礼教为旨归的人文精神。还有道家与佛家之类的人文意识、理念、思想、信仰、终极关怀及其审美追求等等,都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重要构成。其中,以“隐逸”为文人士大夫之思想旗帜与独特生  相似文献   

7.
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级目的。人文精神的获得要通过人文教育来完成。,语文属于人文学科,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既是它的应有之义,也是时代的大势所趋。文中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杜玉荣 《职业时空》2008,4(7):85-85
一、图书馆职业关怀的意义职业关怀是指在本职岗位上,体现以人为本的职业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其核心内容是重视通过职业来体现对人的关爱和理解,营造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激励人的主观能动行为和创造性。图书馆职业关怀是指,在图书馆管理中强调由“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弘扬职业精神,倾注职业情愫,为读者创造一个优雅生存、  相似文献   

9.
社会的进步,不仅有赖于个人具备充分独立的人格,还需要有人文理想的完善以及超越精神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0.
从辛亥革命时期莘莘学子的报国之志到红色革命时期的终极的精神粮食,再到21世纪的发展个性、注重个体思维的过程中,中国绘画承载着现实主义这一“伟大理想与抱负”至今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旅程。至今,现实主义的信念仍然影响着我们当代的画家和我们的美术教育。现实主义的“理想与抱负”是否仍然如同黑夜中海上的灯塔一样将指引我们驶向艺术思维创作的终极彼岸,来接受我们的祈祷?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人类经历了最辉煌的发展阶段,这个世纪,由于科技发展,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比以往所有世纪创造的财富的总和还多。然而就在这繁荣的物质文明背后,人们却普遍感到深刻的精神危机,缺乏人文关怀的科学技术本身对此却无能为力。笔者审视当代,试图从一般意义上勾勒出人类的精神价值取向,分析其蕴涵的深刻危机,进而为摆脱危机探求一条可供选择的思路,展望21世纪,在知识社会中重建人类精神家园的重任将历史地落在青年的肩上。一、当代人精神家园的失落1.现代文明下的人文精神危机资产阶级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带来的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困境中的道德碎片化问题正是由于割裂了人与超验世界的联系而缺少了善作为终极关怀与终极价值,换言之,零散的道德原则是没有终极意义的,这正是其背后所缺少的最根本依据。在缺少整体依据与根本价值而陷入虚无的现代道德境遇下,将善作为理念与幸福是现代性困境诸问题中的一条自我救赎的可能途径。在对善的追寻上,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具有一致性,都把善作为具有终极意义的价值指向,善是永恒的目的,是自然与人类在历史中不断展开的具有必然性的蓝图。善是我们应然的永恒追求,是终极价值带给我们的关怀与信仰,对善的存在论回归旨在通过对人类真正幸福的探寻来重构一种人类整体意义上的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人文关怀"是德育的内在特质,古今中外文化中的人文理念为德育人文关怀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以人文精神为引领,对人进行内在自觉的关照是德育的应然状态。现代德育人文关怀的失落,造成德育实然与应然状态的分离,引发一系列精神危机和社会矛盾。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包括文化因素、现代化的负面影响以及德育功能和价值定位的偏颇等多重方面。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的现代德育,应在遵循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的前提下,抓住德育内在的、本质的柔性特质,将情感、爱等人之内在本性所必须的元素更加深入地融合到德育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14.
学生辅导员的人文关怀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辅导员是高校育人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精神关怀者”,其人文关怀素养是胜任这项工作的关键所在。辅导员的人文关怀素养,应更多地包含对学生精神关怀的素质和能力。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强烈的角色主体意识、积极平等的人性观、深厚丰富的人文素养、健康高尚的人格品质和全面的精神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在我国各高校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为了配合素质教育的开展,各高校都开设了很多素质教育课程,但是一个人只是多学了一些知识并不是我们素质教育的目标,我们不能仅仅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一些人文方面的知识,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一种精神,即人文精神,但是人文精神不是仅学一  相似文献   

16.
志愿精神--NGO的精神内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性是NGO的一个标志性特征,也是其独特的生命力与价值所在。NGO的志愿性不仅体现在它的主要推动者是志愿的,它的一般性的参与者和支持者也是志愿的,或者可以说,它在一切资源动员上都是志愿的。为什么人们可以无偿地奉献自己的精力、金钱乃至生命,为另一些不相识的人工作?在背后支撑着他们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动力?也许我们完全可以将之堂皇地上升到道德的高度,然而道德不能解释一切。在现代社会,志愿行为的维系和坚持,在于它为普通人建立了一种成就观和价值观——被人尊重、被人需要、被人喜爱和感激,这反过来又会激发人对自我生命的愉悦、欣赏与肯定。这样的“成功”相对于千百万人过独木桥去角逐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要容易达成,因为按照后一种定义,成功者必然是少数,失意的则将是多数人。而人生价值的实现,其实还有广阔得多的空间,诸如人际的亲密关系、个性的展现、道德理想的实现、宗教关怀的寄托等等。志愿行为无意去否定财富、权力和声望等外在的人生成就,而意在开辟所有人只要有心志、有行动就可以成就的对生命内在价值的肯定之途。志愿精神的实质,是人们基于一定的公共意识、关怀意识、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之上的自觉努力。可以说,以志愿精神为内核的NGO精神是现代文明精神最好的体现之一。  相似文献   

17.
论学校德育的审美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的德育是有效的德育.通过审美渗透来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是一种有价值的思路.学校德育审美渗透是以审美人文精神为指导,以实现人文关怀价值为目的的一种德育理念.是将美的规律、美的体验、美的精神、美的创造、美的境界等贯穿于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环境、评价等各个环节,将德育的过程变成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人自身的过程,变成对人生美的追求、欣赏、表现和创造的过程.它的依据在于人类趋美的天性、美善价值同一性、审美的育德功能以及德育所内蕴的人文关怀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上海科学生活》2003,(8):12-17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科学研究探索和发现自然界的奥秘与规律,技术发明促进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往往具有执着的求真精神和顽强的攻关能力。严谨、刻苦、忘我奉献,是媒体对科学技术专家的最通常的描述。长期以来,我国公众对科学家、技术专家普遍怀有钦佩和崇敬之感,公认这是一个精英、天才的群体,由一批高尚、纯洁的人组成。但是近年来,随着学术腐败问题的提出,院士违规事件的公开答复以及一纺织专家杀妻、有200多人为其求情“法外开恩”的案情内外报道,使人们重新关注和思考怎样公正地看待和理解科学技术专家、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的关系以及与之有关的社会规范等等问题。科学工作者首先是“人”,然后才是从事科学工作的人,他们有常人所有的一切特点,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怪癖、坏脾气、缺点甚至错误,社会应该理解和宽容他们,为他们提供公正、客观、良好的工作和创造环境。同时,科学工作者又往往具有普通人不一定具备的特点,因此他们有独特的创造和贡献,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我们客观真实地认识科学家吗?我们理解科学家吗?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并改变着世界的今天,社会需要有人文关怀精神的科技专家,也需要具备一定科学素养的社会公众。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导刊》2010,(15):22-23
我们导入社会工作价值,强调对人的尊重、个人的尊严和平等的机会,把人文关怀作为福利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提出“传播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家园”的福利文化建设目标。这一过程中,强调不是某个部门,某些人。也不仅仅是针对老人,而是参与福利机构建设的全体人员,都应树立尊重平等的观念,传递对生命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时下,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越来越散发出一份具有浓郁民族传统的年味。对未来美好的希望与憧憬本是普天下民众共同的心愿,而春节成为人们寄托这种国泰民安、家庭和美理想的高级民俗类型。拜年,国人说的都是健康发财等吉祥话:贴春联,也都是诸如风调雨顺、万事如意的自我和他者的美好预言,电影工业也积极迎合这种心理,发行所谓的“贺岁片”。在笔者看来,其实,国人“过大年”的民俗也衬托出了公共关系的理想追求与终极关怀:和谐与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