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三维地震勘探中,有时工区内会有平台、礁石、小岛等障碍,使用双船作业(Undershooting)是获得该障碍区域优良地震资料的一个好方法。根据三维地震勘探原理,只要在勘探面积上获得分布均匀的地下数据点,且具有足够的覆盖次数;检波器网格的大小满足空间采样定理,则三维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就可以满足要求。所以海上的地震电缆(检波点)就可以绕过障碍区而获得足够的地下三维数据。阐述了双船作业的方法原理,就炮船(Source vessel)震源与导航系统的配置,以及近场检波器的安装方法作了详细说明。在实践中,应用该方法使炮船取得了很好的作业效果。  相似文献   

2.
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壬寅(1556年1月23日)夜间,在陕西渭南一带和山西蒲州等地发生了强烈地震,死亡83万多人。这次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最大的一次地震。明人朱国桢《涌幢小品》载:地震发生时,陕西、山西、河南等地同时发生地震。  相似文献   

3.
云南自古以来为地震多发区.对清至民国时期云南地震(M≥4.7)进行历史性的考察,细致分析地震次数与地理分布,可知云南地震地理分布广,发生频率高,地震强度大,给云南民众造成严重的损失与危害.对此损失与危害,地方政府与民间相应采取多种赈济措施,以减轻地震灾情.  相似文献   

4.
1979年4月,重庆历史地震考古调查组在黔江小南海地区重新找到了曾被西南地震队在1969年发现的缺角《两河口义渡碑》,又在当地群众协助下找到了所缺的右上角。经清洗、拼合后,碑文基本清楚可读,但有少数缺字。这是川东地区少见的地震碑刻。碑高126公分,宽67公分,厚5公分;正文17行,每行32字。其中有关咸丰六年(1856)地震的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五记转:宋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四月丙寅(5月26日),雄州言:北界幽州地大震。大坏城郭,覆压者数万人。”《宋会要辑稿》瑞异三之三四,亦记有:“嘉祐二年三月三日(4月9日),雄霸等州并言:二月十七日(3月24日)夜地震。至四月二十一日(即5月26日)雄州又言:幽州地大震。大坏城郭,覆死者数万人。诏河北备御之。是岁,河北数地震,朝廷遣使安抚。”这次古地震在今哪里?学术界有不同见解,有的认为在河北省的固安县,而更多的同志,则认为在今北京市附近。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现在,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多维地震动作用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地面运动转动(扭转与摇摆)分量对对称空间框架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得到了有规律性的结果,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王仁康同志在《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六期发表的《一六二四年南京古地震论述》一文中认为,天启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624年2月10日)扬州六级地震的震中“不在扬州而在南京”。这一观点引起了我省许多有关人士的极大关注。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其一,它是我省历史上破坏最重的一次地震,除扬州遭受严重破坏外,南京、镇江等处也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影响所及,除江苏大部、上海全部外,还波及浙江、安徽和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其二,南京和扬州都是我国历代名城,在社会主义的今天,宁扬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近年数次有代表性地震的分析,论述加强对非结构构件地震反应及设计方法进行研究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并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关于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的规定,对非结构构件进行地震反应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1624年2月10日的南京地震,是江苏省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这次地震,按过去说法,震中在扬州,所以被称为扬州地震.但我们认为,这次地震的震中不在扬州而在南京,故称它为南京地震.了解和研究这次地震,对当前或今后江苏与上海地区的地震预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震中位置据1971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地震目录》及1976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地震及其预测预防》等书均认为这次地震的震中在扬州,其主要依据是《明实  相似文献   

10.
在丹尼尔·布拉纳根(Daniel Branagan)所设想的世界上,刀子永远不会变钝,汽车不可能产生凹痕,桥梁也能经受住地震。  相似文献   

11.
1.智利大地震(1960年5月22日):里氏8.9级。发生在智利中部海域,并引发海啸及火山爆发。此次地震共导致5000人死亡,200万人无家可归。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宣布第五套(体育频道)和第八套(电视剧频道)的节目实行“制播分离”。这场央视体制改革的重头戏,被圈内人士称为“CCTV大地震”。其实,制播分离的改革,早在多年以前就已经悄悄起步。  相似文献   

13.
以一座设有FPS支座的斜交桥为原型,基于SAP2000建立了动力分析模型,研究了当地震波三维输入时,不同竖向地震动对FPS支座及下部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又考虑边界碰撞因素,研究碰撞对结构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竖向地震动对FPS支座水平剪力与位移有一定影响,对下部结构的轴力和扭矩的影响很大;在SAP2000中采用Plastic(Wen)单元能很好地估计FPS支座位移值,但低估了FPS支座剪力值;当考虑碰撞效应时,支座地震响应将急剧增大;碰撞是导致上部结构旋转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建灾区生态经济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以汶川地震10个极重灾区为例,研究其2005年到2012年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状况,并以2008年为界,通过MapGIS处理软件,作出地震前后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等级图,对比分析地震前后10个区(市)县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汶川地震10个极重灾区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大小排序为:绵竹市>都江堰市>彭州市>什邡市>汶川县>安县>平武县>北川县>茂县>青川县。10个极重灾区在地震前后耦合协调度等级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震后耦合协调度等级均有所提升,差异有所缓和。  相似文献   

15.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6期发表了王仁康同志的《一六二四年南京古地震论述》一文。由于作者对地震理论及计算等不太熟悉,因而该文观点与论据都有不恰当之处。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我们也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与王仁康同  相似文献   

16.
一八五○年九月十二日的西昌地霆,是我省记载保存最丰富的一次历史地震,正确认识这次地震,有助于为研究西南地区的地震烈度区划以及预测预防地震提供更为坚实的科学基础。目前有关这次地震的各种材料,在主要参数和基本认识上都有错误或不当之处(例如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地震序列等等),这就必然影响到有关推论的准确性,和对该地区地震活动特征、影响场地及烈度衰减规律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云南是中国大陆地区地震活动最多、灾害最重的省份之一。历史时期,云南地震灾害的发生已相当频繁,灾情严重。具体言之,其时空分布表现为:自清代迄至民国的近三百年间,破坏性地震(M≥4.75)主要集中于乾隆年间和民国时期;地理空间分布则主要集中在滇西、滇南一带,滇中次之,即迤西的大理、丽江及其属县地震最为频发,且为灾甚巨。面对地震灾害,政府和民间社会已形成了一套应对的机制。在政府层面,其应对措施主要是灾后赈济与重建。在民间社会层面,由于地震频发,地方社会对之有所预感,并有初步的应急措施,还在地震前后采取祈祷禳灾的方式,而民间的慈善救济也是地方社会应对地震灾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几年了,在灾后住房及生计重建的同时,心理重建和文化重建也逐步深化。关于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服务实践成果显著,相关的研究也日渐丰富起来。本文选取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地震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的专业论文,通过对这些研究进行主题性总结与分析,并集中梳理了地震灾后青少年心理的基本特征、影响因素、理论框架以及介入视角等四个主要的研究领域。在对现有研究所存在问题进行评论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的研究应该转变研究理念,创新研究范式,整合研究框架,并注重比较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魏明帝曹(睿见)驾崩后,魏齐王曹芳继位,由于曹芳年幼,宗室大臣曹爽与太尉司马懿受遗诏共同辅政,后曹爽推举司马懿为大傅,将其架空,自己独揽大权,专擅朝政。在这期间,用何晏、邓飏、丁谧之谋,将太后迁于永宁宫,《晋书·宣帝纪》记其事曰:“(正始)八年夏四月,……曹爽用何晏、邓飏、丁谧之谋,迁太后于永宁宫。”而《晋书·五行志》记载此事则曰:“魏齐王正始二年十一月,南安郡地震,……六年二月丁卯,南安郡地震。是时,曹爽专政,迁太后于永宁宫,太后与帝相泣而别。连年地震,是其应也。”这里,作者把正始二年到六年的地震都咎于曹爽“迁太后于永宁宫”,认为这是曹爽“迁太后于永宁宫”的报应。那么,这就可以证明曹爽“迁太后于永宁宫”应在正始二年十一月发生地震之前,而不是正始八年。另据《魏志·后妃·明元郭皇后传》记载:“齐王即位,尊后为皇太后,称永宁宫”,这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陆域近10年4级以上地震震中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从1994年1月到2005年2月间的4级以上地震,共计966次。近10年的地震空间分布与中国陆域历史地震分布基本吻合。中国陆域地震活动与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及欧亚板块间的相互作用有关,与前者相关的地震位于青藏高原及其外围地区;与后者密切的地震活动集中在中国陆域南海,尤其是台湾省。同时地震活动多围绕断块的周围分布。地震震中较集中地分布在活动断裂带附近、断裂带密集分布地带以及大构造区域的边界地带。地震年际活动的季节统计分析表明,地震高峰期集中出现在春季和秋季,各年地震活动波动性最大,地震距平曲线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曲线协同,地球自转速度的季节性变化是影响地震活动的基本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