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吴伟业( 1609—1672年) ,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江苏太仓人. 明崇祯四年(1631 )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充东宫讲读官,又任左庶子等职,福王建南明,授少詹事,后辞归.顺治十年( 1653 )被征入清廷,次年授秘书院侍讲,充修太祖太宗纂修官,后升国子监祭酒. 顺治十三年底( 1656 ) ,以嗣母丧得归,遂不复出,至康熙十年( 1671 )逝世. 《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文苑》一有传,江苏《太仓州志》亦有所载.  相似文献   

2.
元初散曲作家卢挚,生于蒙古太宗窝阔台十二年(公元1240)左右,卒于元仁宗皇庆初年(公元1313年)前后。其字处道,又字莘老,号疏斋,又号嵩翁,祖籍涿州,家居河南。卢挚少年得志、一生当官,仕途较为坦顺,于文坛曲苑名声尤盛。  相似文献   

3.
现行《全唐诗》是清帝玄烨于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颁旨,命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曹寅领衔,由翰林院侍讲彭定求、编修杨中讷等十员翰林负责编纂刊刻而成的。书成进呈,进书表叙述了参加编校工作人员及其起止时间的进程。表称: ……康熙四十四年三月十九日奉旨颁发全唐诗上部,命臣(曹)寅刊刻,臣(彭)定求、臣沈三曾、臣(杨)中讷、臣(潘)从律、臣(汪)士鋐、臣(徐)树本、臣(车)鼎晋、臣汪绎、臣(查)嗣瑮、臣(俞)梅等校对,于康熙四十五年十月初一日书成,谨装潢成帙进量、……玄烨又子康熙四十六年四月十六日为《全唐诗》作序,略叙了编校是书的依据、体例和规  相似文献   

4.
隋末唐初的王世充是如何出现在历史舞台的,他建立的“郑”是什么性质的政权,为什么“郑”“凡三年而灭.”本文试图从这三方面略述管见.王世充(生年不可考,卒于公元621年),字行满,本姓支,祖籍西城胡人,家居新丰,其父幼时随母嫁霸城(今陕西晋县,长安东),故改姓王氏.王世充自幼“颇窥书传,尤好兵法,晓龟策推步盈虚.”后官至江都郡丞,兼领江都宫监,颇得隋炀帝的信任,受诏命守东都,并击败李密,扩充实力.炀帝被弑后,东都内讧,元文都、卢楚等反对势力又被挫败,王世充逐渐控制了政权.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四月,登上东都帝位,建国号“郑”.至此,王世充已签名帝室.那么王世充是怎样由一个出身微寒的低级小官吏迅速变成割据洛阳一地的最高统治者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须从分析当时的社会客观环境和王世充本人主观因素着手.隋文帝统一全国后,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封建国家一度呈现繁荣和强盛.但曾几  相似文献   

5.
周庆 《老友》2010,(7):51-51
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距离北京约200公里。它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占地564万平方米。山庄蜿蜒起伏的宫墙长达万米,它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评传     
王国维的青少年时代王国维,初名德桢,后改国维;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后更为观堂,又号永观;于清光绪三年十月二十九日(公元1877年12月3日)出生于浙江海宁县城内双仁巷王宅;于民国十六年五月初三(公元1927年6月2日)自沉于北平颐和园内之昆明湖。王国维的先世原籍开封。远祖王禀于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以副都总管抗金守  相似文献   

7.
刘献廷,字继庄,一字君贤,别号广阳子.直隶(今北京)大兴县人.生于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7月26日),卒于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7月6日).他是我国十七世纪一位思想家、地理学家和音韵学家. 刘献廷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日趋解体,资本主义因素开始萌芽的时期.即黄宗羲所说的“天崩地解”的时代.由  相似文献   

8.
王铎(公元1592年——公元1652年),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又号十樵、痴庵、痴仙道人、嵩淙道人、烟潭钓叟等,卒谥文安。河南孟津(今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人。明末清初之际著名书法家。他于书法,诸体皆工,尤以行草为精。《图绘宝鉴续纂》云:“(王铎)书法二王(王羲之、王献之),行草为最,种种法帖鸣世。”清代著名书画鉴赏家段春  相似文献   

9.
白鹿洞书院的历史,自李渤创建台榭的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算起,至今已有一千一百六十多年;如从宋初建书院,即公元976年算起,亦有一千多年了。 白鹿洞书院,由于和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教育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闻名天下,成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院之一。 长期以来,对于白鹿洞书院的历史,有过许多记载。其中书院志的编辑,则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历史材料的保存和整理研究工作。纵观历来院志的修辑过程,自宏治七年(公元1494年)第一次修志以后,共有五次重修,一次补编,以及对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毛志的八次重印、补刊。  相似文献   

10.
《纳兰词》之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生于公元1654年(顺治11年),死于公元1685年(康熙24年),满洲正黄旗人。他的《纳兰词》共收词341阕。在清初词人中,他的成就虽不及朱彝尊和陈维崧,但名气很大。 他父亲明珠官至大学士,擅权纳贿,家财巨富。纳兰本人十八岁中举,廿三岁中进士,官至正三品的一等侍卫。由于他出身贵盛,少年科第,既擅文词,又娴骑射,结交的都是当时的名流  相似文献   

11.
刘墉,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生于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卒于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享年84岁。进士出身,官至仁阁大学士、太子太傅的刘墉平素身体健康,很少得病,他的养生之道寓于日常生活之中。善于用脑刘墉自幼好学,年轻时就熟读诗书,博古通今。科考他高中头名,乾隆宣他上殿面试。朝中的文武大臣见他身材矮小,又有驼背,均有讥讽之意。乾隆让他以自身为题,咏诗一首。刘墉沉着冷静,脱口而出:“背驼负乾坤,胸高满经纶,一眼辨忠奸,单腿跳龙门。丹心扶社稷,涂脑谢皇恩,以貌取才者,岂是贤德人?”吟罢,朝堂上鸦雀无声,乾隆皇帝连夸刘墉奇才…  相似文献   

12.
最近,铁岭县催阵堡公社在开展群众性文物普查活动中,从小屯大队社员李士林家发现一部重要祖传谱书——《李氏谱系》。《李氏谱系》由李氏家族第十世裔孙李树德于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重修,距今已有260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于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归宋,到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被迫退休,在整整度过十一年投闲置散的岁月之后,才于光宗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起用,但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又被迫退休,直到宁宗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才再次起用.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三月,被派任镇江知府.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评传     
王国维的青少年时代王国维,初名德桢,后改国维;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后更为观堂,又号永观;于清光绪三年十月二十九日(公元1877年12月3日)出生于浙江海宁县城内双仁巷王宅;于民国十六年五月初三(公元1927年6月2日)自沉于北平颐和园内之昆明湖。王国维的先世原籍开封。远祖王禀于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以副都总管抗金守太原,城破殉难,被追谥为忠壮公,赠安化郡王。他的孙子王沆由青州随宋高宗南渡,迁至  相似文献   

15.
这篇文章选自高启的文集《凫藻集》。高启(公元1336——1374年),字季迪,号槎轩,又号青邱子,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元朝末年,张士诚据苏州,高启挈家依妇翁周仲达,居吴淞江之青邱,授徒自给,歌咏自适。明朝洪武初年,高启被  相似文献   

16.
四川藏族计92.19万人,分布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的55.44万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30.61万人,木里、冕宁、盐源、宝兴、石棉、平武等县的6.04万人。清代,特别是在改土归流之后,四川藏族地区一度出现了藏族教育的兴旺发达时期。现将兴办普通教育的概况及其特点叙述於后: 改土归流前,皇廷为了经营西藏,平定准噶尔军队在西藏的叛乱,于公元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和1720年(康熙五十九年),两次遣岳钟琪为先锋的清军入藏。第二次沿打箭炉  相似文献   

17.
卫东 《山西老年》2010,(1):33-33
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是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万春园的统称,是清代行宫式御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公元1707年),占地350公顷(5200余  相似文献   

18.
少林寺院     
山门山门,应作“三门”。依佛经言,三门即三解脱门简称,称寺院大门为三门,取其入道之义。现少林寺三门,系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敕修时所建,1974年重修。正门上方横悬长方形黑底金字匾额,上书“少林寺”三字,匾正中上方钤有“康熙御笔之宝”方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御题颁赐。三门殿内神龛供奉弥勒坐像。神龛後面为韦驮立像。三门前有石狮一对,竖眉鼓目,纯真威武;雕工精致,元明旧物。三门的八字墙外,有明嘉靖年间建立的石坊两座,东西对称,形制相同。东石坊外横额:“祖本谛源”,联:“地在天中四海名山为第一,心…  相似文献   

19.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在延安文艺座談会上的讲話》)要正确地理解《红楼梦》,就不可不对《红楼梦》的作者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曹雪芹大约出生于公元一七一五年(康熙五十四年),或一七二三年(雍正元年),或一七二四年;卒于一七六三年(乾隆二十七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六二年五月十五日,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初版刘序》之后加了一条附注,全文如下: 关于卢以纬氏的文法著作,大白先生早就提到《助语辞》,我们年来略事收集,开承朋友们帮助摄影、抄录,已经得到四种本子。其中三种都是以“助语辞”为名:(1)明代出版的《新刻助语辞》,见胡文焕编的《格致丛书》,书前有万历壬辰年(公元1592年)胡文焕氏《助语辞序》;(2)清代出版的《音释助语辞补义》,康熙丁酉年(公元1687年)版,也录胡文焕氏《助语辞序》;(3)日本出版的《重订冠解助语辞》,享保丁酉年(公元1717年)版,也录胡文焕氏《助语辞序》。这些名为“助语辞”的书,都是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