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达斡尔族的舞蹈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以哈库麦舞、哈库麦勒舞,以及萨满舞为主要;达斡尔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主要体现为继承性、竞技性、艺术性、娱乐性。在该民族舞蹈的传统与创新方面,主要的举措应该是:建立有效的文化保护机制;加大整合研究力度;通过民俗活动大力宣传,以精品意识助推作品创新。  相似文献   

2.
达斡尔民族民间舞蹈是达斡尔族具有独特魅力的舞蹈艺术,在达斡尔传统文化艺术领域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通过对达斡尔民族民间舞蹈的内容及各时代发展、达斡尔民族民间舞蹈的类别及艺术特征、达斡尔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及传播、达斡尔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要性及意义等内容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介绍,为更好地宣传和保护达斡尔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达斡尔民族民间舞蹈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鲁日格勒含义为燃烧或兴旺之意,达斡尔语"鲁日格勒贝"可以引申为"跳起来吧".鲁日格勒是达斡尔族民间舞蹈的统称,它因地域而异,有"阿伯罕"、"郎突达贝"、"哈库麦"和"哈根麦勒格"等几种叫法,是达斡尔族特有的一种歌舞形式.鲁日格勒舞作为达斡尔族的民间舞蹈,于2006年被我国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达斡尔族聚居的哈力村语言使用情况分为单语型、双语型、转用型等三种类型。单语型人群数量少,但被认为是达斡尔族传统文化的保持和继承者;双语型人群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分布范围上均具有相当的优势,体现了达斡尔族作为具有全民性双语族群语言使用上的现状和基本特征,达斡尔语在双语使用中占优势;转用型人群数量少,但年龄小,可能成为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5.
达斡尔族传统工艺美术,是达斡尔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在达斡尔族生活史中,始终像一面光洁的镜子,反映出达斡尔族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因此,对它的研究整理,对于了解达斡尔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以及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美化人民的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达斡尔族在不同时期经历了显著的文化变迁,近年学界对之作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文章主要从七方面考察了清朝至清末民初时期达斡尔族的文化变迁概况:一是中国达斡尔族的文化变迁概况研究;二、达斡尔族语言文化变迁;三、达斡尔族体育文化变迁情况;四、达斡尔族文化变迁与教育的关系;五、达斡尔族农业方面的文化变迁;六、达斡尔族婚姻习俗变迁;七、具体包括法制变迁和经济模式变迁。  相似文献   

7.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在长期同各个兄弟民族的语言接触中,达斡尔语保留了古老的蒙古语族词汇,从满语、汉语和其他外语中吸收了借词,从而使达斡尔语词汇日益丰富和纷繁,语言表达系统更加完善.从达斡尔族语言的变化能够体现出历史上达斡尔族与各民族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情况,是研究考察民族发展史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达斡尔族的文化源流及其在不同时期经历的显著变迁进行了回顾与梳理:达斡尔族早期与汉文化的历史渊源,形成其发达的农耕文化;清朝和民国时期,达斡尔族文化与满族文化和蒙古族文化碰撞与交融;伪满时期,达斡尔族遭受了文化侵略和奴化教育;新中国成立后,达斡尔族语言文化受到了切实的尊重。本文试图揭示文化接触与变迁的共性规律。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达斡尔族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分析了达斡尔族火炕文化的建筑艺术价值,以及历史、民俗价值,语言社会价值,阐述了火炕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达斡尔族乌钦口头文化不仅是达斡尔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容,因此保护传承达斡尔族乌钦口传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从政策层面、观念层面、技术层面、体制层面探讨了达斡尔民族口传文化保护传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西南独特的立体自然物候与多元的民族文化语境,造就了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歌场。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歌场与各少数民族传统信仰、节日庆典、婚恋习俗、文化传承、文艺娱乐、集贸交往密切相关,是其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传统歌场运作规律是其文化承传的重要机制,对其文化认同及其社区和谐具有不可忽视的功能。研究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歌场文化,创造性发挥其社会文化功能,可以满足社会转型期少数民族自身文化传承的诉求。  相似文献   

12.
东汉傅毅《舞赋》是我国传世最早的舞蹈表演艺术专论。它用细腻生动的文字、丰富生动的形象阐明了舞蹈艺术的功能,描写了汉代流行的般鼓、长袖舞,记载了民族舞蹈成熟时期的风貌。《舞赋》标志着汉人对舞蹈表情功能和民族形式的自觉探讨,意味着东汉时,我国舞蹈的民族气派真正确立,舞蹈挣脱了政教束缚,走向了独立。  相似文献   

13.
动态平衡关系和内在的力量运行是体育舞蹈得以全面展示和体现出舞蹈内在美的保证,所以对体育舞蹈动态平衡关系的研究是提高体育舞蹈水平的重要保证.本文通过查阅大量体育舞蹈相关方面的文献资料,参考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和体育舞蹈训练与训练方面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和训练经验,经过一定的分析和归纳后,总结出了在体育舞蹈训练过程中应注意的九大动态平衡关系:体育舞蹈动作中的上下协调关系、内外配合关系、左右互动关系、前后相济关系、先后往复关系、虚实转化关系、开合关系、刚柔并济关系、力量的顺逆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14.
永靖傩舞戏具有十分明显的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其跳会禀说词中直接认为明初刘钊带来乡傩会事;其奉请之诸神中有大明开国功臣,有产生于明初的神话传说人物,有明代神话小说中的人物;傩舞戏又多表演《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人物。联系当地地域条件、多民族变迁融合的历史,以及一些民族神话传说中明代文化色彩,永靖傩舞戏应是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传统舞狮的形成应是西域狮子舞与汉代百戏相融而成;隋朝舞狮与雅乐同台,是最早的舞狮配乐形式;唐朝"五方狮子舞""凉州狮子舞"对现代舞狮具有深远的影响;宋元舞狮出现创新,"武""舞"开始结合;明清南北舞狮明显区分,南狮"武""舞"结合紧密、神似狮子,北狮偏重技巧、形似狮子。  相似文献   

16.
契丹族在10世纪初建立了辽帝国,契丹族的舞蹈艺术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相互融合、渗透的产物,有着与其他民族舞蹈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征。契丹族的舞蹈艺术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舞蹈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唐诗对来自西域的异族女性进行称呼时,大都使用“胡姬”一词,而“姬”字从其作为姓氏本源上来讲,是与古代西北地区的异族有关的;同时,“姬”字所蕴女子貌美而赋才艺之意,恰好能表现出西域各民族擅长歌舞技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艾丽斯·沃克的《紫颜色》中的黑人女性在权力规训与暴力的压迫下,身体处于缺失的状态。身体的不在场使得她们无法认识世界而不得不接受白人强加的知识。然而,面对镜子和开放的大自然以及在唱歌、跳舞中,黑人女性重新发现了缺失的身体,并通过对身体的认知产生了自我意识。黑人女性身心合一的认知方式颠覆了白人身心二元论的桎梏,建立了与非洲黑人的联系,获得了自我认同、集体力量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为探寻敦煌男性壁画乐舞的渊源及流变,从历史学、宗教学、舞蹈身体语言学等角度尝试探讨敦煌壁画男性乐舞"静态"的舞蹈资源构成及其"动态"的舞台呈现,以期为中国古典舞教学、创作、表演和批评提供具体的参照和有效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高句丽民族是擅歌善舞的民族。其乐舞形式与艺术造型 ,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流行各国 ,尤其在吴越国境内。两汉—南北朝时期盛行于东南沿海地区的白鹤舞、白纟宁舞、拂舞等艺术形式 ,对高句丽乐舞有着深刻的影响。高句丽的乐舞中头戴鸟羽之俗与吴越文化的关系更是千丝万缕。中国东南沿海的吴越文化与高句丽民族文化关系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