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硕鼠》并非祈鼠的祝词──与陈建生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硕鼠》并非祈鼠的祝词──与陈建生同志商榷李金坤陈建生同志《<硕鼠>是一篇祈鼠的祝词》一文(《晋阳学刊》1993年第6期,以下称“陈文”),将《毛诗序》以来“各种注释、评介无不认为‘硕鼠’是‘比喻剥削者’”的定论一笔抹倒,而提出了“《硕鼠》是一篇祈鼠...  相似文献   

2.
《〈硕鼠〉是一篇祈鼠的祝词》补说──兼代陈建生同志答李金坤先生谭步云很久以来,我一直怀疑“《硕鼠》就是著名的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①这一提法。并不是说这提法不可信,而是觉得这提法之内还应存在着更深层的底蕴。终于,自陈建生同志的文章《〈硕鼠〉是一篇祈...  相似文献   

3.
《诗经·硕鼠》是一首政治鼓动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硕鼠》既不是怨刺诗,也不是表现奴隶逃亡的诗,而是一首政治鼓动诗。其作者是晋国私门(见拙文《〈诗经·硕鼠〉的作者是晋国私门》,载《江海学刊》2 0 0 2年第3期)。春秋末,腐败的公室嗜欲重而贪求多,施行苛法酷刑来维系旧的秩序。不堪贪残之政的奴隶、平民怠于公事或寻机逃走,作为他们的反抗手段。奴隶逃亡,风诗当然会有所反映。然而,问题在于:既能逃走,逃往何处?在哪里安身?《硕鼠》诗作了正面的、形象的回答:“适彼乐土!”很显然,正确训诂“乐土”是对《硕鼠》主题做出合理解说的关键。现代的评注家将“乐土”一致注释为“没有剥削的安…  相似文献   

4.
《九歌》并非九篇歌曲,而是十一篇。何以为“九”?历来众说纷纭。我认为《九歌》不管是从内容看,还是从形式看。它是严整的一篇诗,和《离骚》、《天问》、《远游》一样。而其中的十一个篇目并非屈原自己所定,而是后人编辑其作品时加的,这十篇可以看为十一段。之所以把它作一篇诗,是因为从开头到结尾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之所以把其中的各个篇目定为段落,是因为每个篇目中的内容或形式对于整篇来说虽是一个  相似文献   

5.
《诗经·硕鼠》的作者是晋国私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硕鼠》是《诗经》中一篇通俗而颇具影响的诗 ,从此诗的成因来看 ,它的作者不是奴隶 ,而是晋国私门文人即新兴封建地主。宋人朱熹在《诗经集传》中已约略指明 :“民困于贪残之政 ,故托言大鼠害己而去之也。”可惜朱熹没有展开细说。清人王先谦在《诗三家义集疏》中的引证 ,为  相似文献   

6.
7.
刘德权点校本<洪亮吉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下称"刘本")于洪亮吉诗文收罗较为完备,为我们研究洪亮吉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不过洪氏著述甚富,集外间有失收之诗文,今就浏览所及,为补遗一篇.  相似文献   

8.
近翻览李述来<读通鉴纲目条记>(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多家图书馆有藏,收入<续修四库全书>第342册)一书,见卷首有洪亮吉所撰叙文一篇,为<洪亮吉集>(刘德权点校,中华书局2001年版)所不载,亦不为赵厚均先生所辑得(赵先生计辑有<苏门山人诗钞序>等16篇[首],分载<江海学刊>2008年第2、4期,<古典文献研究>第十二辑).兹将叙文迻录于下,以期对相关研究有所裨益.李述来,字绍耔,一作少仔,江苏武进人.侨居仁和.诸生.阮元视学浙江时召为幕宾.工书及画梅.诗笔清雅,五言尤胜.卒年九十一.著作另有<蒔乡阁诗草>、<蒔乡诗草>、<陈渡草堂集>等.  相似文献   

9.
面向21世纪,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更好地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更好地为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服务,为管理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10.
《全元文》(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卷四八七据《西江志》卷一七九康熙五十九年刊本,辑录吴澄集外文《揭曼硕诗序》(下简称《诗序》)一篇。今检《西江志》,卷一七九收吴澄与程文海二人之文,此文作者实为程氏。《全元文》实属误收。兹揆诸文献,另举它证如下。《诗序》云:临川以二谢故为诗乡,往或为予言:“东溪甘君者善鸣。丰城壤与抚接,多师甘君。”予识其言久。今年坐暑黄鹄山,有示予诗一篇,曰:“丰城揭曼硕作也。”予闻为丰城人,因忆前语,为停笔读数解,清风与俱,喜曰:“人言盖不妄。”夫一技一能虽甚鄙且贱,亦皆有所本,亦必疲精力、涉岁…  相似文献   

11.
张剑 《阴山学刊》2004,17(1):74-75
<诗经·魏风·硕鼠>"逝将去女"之"逝",注者多解作"誓"的假借,释义为表示决心的"誓言"或"发誓",这种解释值得商榷.根据<诗经>的用字体例,用"逝,往也"即"离去"、"逃离"这个意义来释"逝将去女",不但词义有据,情理通顺,而且同诗的主旨更切,于意更长.  相似文献   

12.
《崔恭人浣青诗草序》钱孟钿(1739~1806),字冠之,号浣青,江苏武进人。钱维城女,崔龙见妻。撰《浣青诗草》八卷,《续草》一卷(清乾隆四十一年刻本,上海图书馆藏),卷首有洪亮吉序。刘德权点校本《洪亮吉集》于《更生斋文续集》卷二收录此文,但脱漏甚多。今抄录《诗草》本序言全文  相似文献   

13.
前言我写古代汉语语法,举的例子尽可能从原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里搜求,经验证明学生文言底子不夠好,理解困难;于是先后由学生翻译散文部分,经我修改,并另附加注释,韵文部分则由我将其中不易懂的词句,分别解说。这些解说,有些是我的不成熟的意见。现商得人文杂志的同意先行发表诗经“硕鼠”“伐檀”两篇的解释;如它们对高中教师能有一点帮助,将再与人文杂志商量陆续发表其他解释文或翻译文,仍然以高中语文课本选录的为限。至新高中语文课本上其他文章,据我的工作计划,将加注释或翻译或图解(如信陵君列传等)以后也可能发表,如高中教师需要的话。  相似文献   

14.
《孙子》一书的作者孙武是春秋末期新兴地主阶级的著名军事家。《孙子》这部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用朴素的军事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总结了丰富的战争经验,论述了一般战争规律,被列为《武经七书》之首。据传全书原有八十二篇,现仅存十三篇。其中,《形篇》、《势篇》分别对军事实力和战术作了重要论述,闪  相似文献   

15.
黄人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新近出版的《黄人集》(江庆柏、曹培根整理,2001年上海文化出版社版)是“迄今为止最完备的黄人作品集”,广泛蒐集黄人作品,所有存世的稿本、抄本以及刊本,都仔细比勘、校对,用力甚勤,可说大体齐备,但仍不免遗珠之恨。笔者从宣统元年国学扶轮社《胡天游文集》(扉页题“胡天游文钞”)辑得黄人所作《胡天游文钞序》一篇,急公同好,以备采择,迻录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一篇《长恨》有“风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关于《长恨歌》主题思想,近年不少学者撰文作了新的有益探索,颇能给人以启发。然而,他们似乎没有充分重视白居易自己对《长恨歌》的评论,而这本来是可以给我们的探索以很大帮助的。白居易曾经在《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一诗中不无用意地告诉人们说:“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有风情”三字实际上正是白居易自己对《长恨歌》主题所作的精辟概括和巧妙提示。因此,只要我们求得了“风情”的正确解释,随之也就求得了《长恨歌》的真实主题。那么,“风情”究竟是指什么呢?本文着重探讨的便是这一问题。“风情”是古代诗文中习用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它似乎有着不同的含义。李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大家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一书,作为一部体大精深的古代文论来说,其中的《知音》篇无疑是一篇文学鉴赏论和文学批评论;但是,如果从广义上来讲,从一般阅读学的角度来讲,可以说它又是关于阅读指导的专论,他的阅读论之精深,在我国二千余年的封建社会里,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至今也无失去它理论上的价值和阅读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方 《学术界》2012,(1):127-136,286
刘方的博士论文,在问题意识、研究视角、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等方面,与马东瑶的文章完全不同.所谓马文的结论,事实上一方面是对于唐宋洛阳文学史和政治史的一些基本史事和学术界共识的概述,另一方面是对于他人著作观点的回应,本身并没有形成新的学术观点.由于谭同学对于学术论著的理解能力和对于相关研究领域学术界已有成果、基本共识等等方面所知有限,而导致将马文中的两段文字,视为马文的学术观点和学术结论,并且由此为基础,推论刘方的博士论文的相应表述文字是“照抄了马著的结论”,完全是谭文基于误读基础上的误解,其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9.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份失传的儒家经典——《五行篇》,它给几千年没有答案的子思、孟子五行说古谜,提供了答案。这个五行,不是后人猜测已久的金木水火土,也不是仁义礼智信,而是:仁义礼智圣。这份帛书提出了德和善两个范畴。它说德是天道,善是人道。德是形于内的仁义礼智圣,即为人心所体认或成为人的道德信念的形而上的天道,以及显现于人性或构成人的道德属性的天道。善是不形于内的仁义礼智,即为人体所施行或作为道德实践的天道,亦即人道。帛书着重论证了如何始能得道成德、以及如何始能为善的步骤。在如何得道成德、即如何树立道德信念方面,《五行篇》提出了“德弗志不成,志弗思不得”的说法,谓德以志成,志以思得,并分述了“仁之思”、“智之思”、“圣之思”的细节,以及忧患意识及慎独功夫。在如何为善、即道德的实行方面,《五行篇》认为人之为善,乃由于种种相应的“气”充斥体内而起,为此它分述了仁气、义气和礼气,即人的诸种精神状态。此外,《五行篇》还论述了仁义礼智圣五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因之,帛书《五行篇》是子思、孟子学派的一份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20.
《知音》篇是中国古代的“文学接受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一些年来.学术界对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理论性质的界定一直存有争议:有的研究者认为是批评论,也有的研究者认为是鉴赏论.还有的研究者认为是批评论和鉴赏论。实际上,这几种理论界定都未能完整、准确地把握《知音》篇的理论底蕴。笔者认为①,刘勰的《知音》篇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阐述他的文学接受理论思想的专论,应该将刘勰的《知音》篇界定为“文学接受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