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企业内部评价指标体系是指企业从其经营管理的需要出发,建立起的一系列体现企业经营、财务状况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侧重于为企业提供预警的功能。该内部评价指标体系有别于为投资人、债权人等外部关系人提供的一般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企业内部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消费者期望与企业经营目标是否协调一致的信息,企业内部评价指标体系的重建,应以这一目的为基础,反映企业最关心或最应  相似文献   

2.
由于受新创劣势的约束,新创企业的战略行为需平衡内部资源和外部关系.基于创业成长的演化视角,本文将创业导向和创新能力定义为内部资源,外部关系构念区分为支持型和合作型关系,分析其中的战略平衡机制.通过224家上市创业企业的经验研究显示:内部资源与外部关系中的政府支持和金融机构支持形成战略替代效应,演进模型的检验也证实新创企业对这种非市场关系资源形成路径依赖的特征;而在合作型关系中,内部资源与企业联盟之间形成互补效应的平衡机制,但是在演进模型中并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研究结论为我国创业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一定的实践启示,也为战略创业观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较为薄弱,主要原因是内控制度不完善、外部监督乏力等。因此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本文从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不同认识出发,深刻理解内部控制的内涵,通过对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的分析,论述了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并从控制的意义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对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4.
含学习效应技术采纳时间的优化模型及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企业技术采纳时间决策的问题,考虑企业内部学习效应和外部技术演进对企业技术采纳时间的影响,并重点考虑学习效应因素,建立了一个含学习效应技术采纳时间的优化模型;给出了企业技术采纳最优时间的决策准则;分析了企业最优技术采纳时间与固定采纳成本、市场容量、学习效率、外部技术进步率和需求弹性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模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采纳决策准则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梁强  李新春  周莉 《管理科学》2016,19(4):71-87
由于受新创劣势的约束,新创企业的战略行为需平衡内部资源和外部关系. 基于创业成长的演化视角,本文将创业导向和创新能力定义为内部资源,外部关系构念区分为支持型和合作型关系,分析其中的战略平衡机制. 通过224 家上市创业企业的经验研究显示: 内部资源与外部关系中的政府支持和金融机构支持形成战略替代效应,演进模型的检验也证实新创企业对这种非市场关系资源形成路径依赖的特征; 而在合作型关系中,内部资源与企业联盟之间形成互补效应的平衡机制,但是在演进模型中并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 研究结论为我国创业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一定的实践启示,也为战略创业观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由于存在广泛而复杂的内部关联性,企业集团信用风险演化呈现出与单个企业不同的特征。建立企业集团内部异质成员企业的微观行为模型,并通过多智能体仿真得到企业集团规模、外部市场状况以及子公司主导行为对企业集团信用风险延迟效应与溢出效应的影响。结论表明:(1)企业集团能够通过内部资本市场,利用规模优势降低其面临的信用风险;(2)外部市场状况的好转对降低企业集团信用风险的作用有限;(3)子公司主导行为对企业集团信用风险影响并非单调,且存在子公司主导程度使得企业集团信用风险达到极小值。通过这些结论可以解释一些典型经济现象,同时也可以为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管控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高技术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技术依存结构基础上,重点解析了内部生态视角的创新生态系统互增值效应和外部竞争者视角的互减值效应。互增值效应与互减值效应使得先发构建创新生态的高技术企业可享有较长的市场独占期,可持续性地占有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张莹  张剑  张大龙 《管理评论》2020,(1):166-175
基于目标内容理论的观点,探讨了企业员工的内部目标和外部目标追求对突破性创造力和渐进性创造力的影响,并检验了代际差异对上述路径的调节效应。基于不同企业的247对上下级匹配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外部目标促进员工的渐进性创造力,内部目标促进员工的突破性创造力;员工的目标内容对突破性和渐进性创造力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相比新生代员工,外部目标对老一代员工的渐进性创造力产生更显著的影响,相比新生代员工,内部目标对老一代员工的突破性创造力产生更显著的影响。针对上述结论,进一步讨论了本文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新民  王垒 《南开管理评论》2012,15(2):101-107,127
本文以上市公司2005-2009年间高管更替数据为研究样本,引入了高管团队重组和战略连续性作为中介变量,探讨了不同高管更替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高管强制更替外部聘任对高管团队重组有正向影响,对战略连续性有负向影响,对企业绩效有负向影响,其中高管团队重组和战略连续性在强制更替外部聘任与企业绩效之间起到中介效应;上市公司高管强制更替内部聘任对高管团队重组影响不显著,对战略连续性有正向影响,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其中战略连续性在强制更替内部聘任与企业绩效之间起到中介效应;另外,高管团队重组对企业绩效有负向影响,战略连续性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郭超  王钰 《管理现代化》2024,(1):111-120
基于新制度主义组织趋同理论,企业避税不仅是存在于企业内部的问题,其组织间相互影响的模仿行为更值得探讨。本文以2008—2020年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后,发现企业避税存在同群效应,且会选择模仿同行业领导企业和同地区企业。环境不确定性的提高增强了企业避税的同群效应强度。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内部数字化水平和地区社会信任水平对环境不确定性下的避税同群效应具有促进作用,而审计师外部监督强度对其有抑制作用。文章为政府引导企业减少避税行为、提高税收遵从度,增强社会责任的履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浅析集合企业年金的规模效应和外部经济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合企业年金计划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主要原因是集合企业年金计划具有符合经济本质规律的经济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和正外部经济效应.集合计划的规模性,有利于在未来资产规模大幅度提高情况下形成规模效应,并将规模效应产生的成本节约让予客户,从而降低企业成本开支.集合企业年金中各企业年金方案的变更,任何一个企业的退出或新的企业加入,都不会影响到集合计划的运营.虽然集合企业年金也受到一些内部和外部条件的限制,但是随着新政策的出台以及企业年金市场整体的发展,更多的激励政策向中小企业倾斜,集合企业年金市场必然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卢宏宇  余晓 《中国管理科学》2021,29(12):215-226
高水平的标准化能力能够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引领产业升级。尽管标准具有知识和技术的双重属性,但是企业的知识转化和技术能力是否影响标准化能力的提升还有待验证。研究基于知识创造理论与吸收能力理论,构建了知识转化、技术能力和企业标准化能力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234家企业数据,并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内部知识转化有利于企业标准应用能力和标准管理能力的提升,外部知识转化有利于企业标准应用能力和标准产出能力的提升,技术能力在内部知识转化和标准产出能力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技术能力在内部知识转化和标准应用能力、外部知识转化与标准应用能力、标准产出能力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3.
戚湧  周星 《中国管理科学》2018,26(10):187-196
MAH制度是国际公认通行的药品上市审批制度,具有生产形式多样化、技术转让自由、节约市场资源以及提升政府行政监管质量等优点。2016年,我国在北京、上海等10个省(市)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试点工作。本文根据我国药品上市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问题,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别对由药品研发机构、药品生产企业构成的内部制度变迁和由政府、消费者构成的外部制度变迁进行分析,深入研究博弈主体行为的演化路径。研究表明:内部制度和外部制度路径依赖是制约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和新药研发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药品上市内部制度变迁主要通过规模效应和适应性预期影响药品研发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从而产生药品上市内部制度路径依赖;药品上市外部制度变迁主要通过学习效应和协调效应影响政府和消费者,从而产生药品上市外部制度路径依赖。在此基础上,运用Matlab数值分析对药品制度变迁过程中的最优稳定策略进行探讨,解释了我国MAH制度变迁过程中存在的路径依赖问题,为完善我国MAH制度、破除路径依赖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上世纪末,国际上出现的一系列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等违法事件,引起了国内外的会计研究人员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广泛关注。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对于各方利益相关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当局内部控制的意识,促进管理当局改进内部控制设计;同时可以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附加信息,对于投资者而言内部控制信息是一项重要的决策依据,通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投资者可以了解公司  相似文献   

15.
王雷 《管理学报》2013,10(3):444-450
以知识溢出、学习效应为中介变量,研究跨国公司主导下外部社会资本对集群创新的影响.基于上海浦东ICT集群的实证研究显示,外部社会资本的3个维度均不直接影响集群企业的创新绩效,而是通过知识溢出和学习效应间接产生影响.其中,外部结构资本通过知识溢出和学习效应间接影响集群企业创新绩效;外部关系资本和外部认知资本通过知识溢出间接影响集群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6.
基于盈余管理的视角,将中国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政绩信息的载体,研究地方官员政绩信息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官员政绩信息关注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外部关注强度、内部治理水平和企业融资能力的提高,是地方官员政绩信息关注减少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理论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针对非国有、行业竞争激烈、市场化程度较高和经济增长目标约束较弱地区的企业,地方官员政绩信息关注能够发挥更强的边际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官员政绩信息关注在行业层面具有溢出效应,能够降低与被提及公司同行业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技术资源管理对社会资本和产品创新中介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发挥外部社会联系的作用,企业通过各种渠道从外部获取技术资源,却忽视了企业内部的资源管理,最终难以形成技术创新.以社会资本理论和基于资源的理论为基础,通过对226家中国企业的调研数据分析发现,企业的技术资源管理对外部社会资本与产品创新之间有显著的、完全中介效应,即外部社会资本只有在企业具备技术资源管理能力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产品创新.该结论对中国企业制定自主创新战略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林周周  李丹  李盛楠 《管理学报》2022,(10):1512-1521
将知识源化划分为内部知识源化、外部知识溢出和外部知识转移3种类型,采用2009~2018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利用门槛面板回归技术,从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两个方面实证考察知识源化对区域专利产出的非线性影响。研究表明:内部知识源化对区域专利产出的影响,显著存在以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为双重门槛的复杂非线性特征,且其促进效应先升后降;两种外部知识源化对区域专利产出的影响,均显著存在以消化吸收能力为双重门槛的正向非线性效应,且外部知识转移的正向效应整体更强;两种内外部知识源化交互的双重门槛效应,则分别呈现出协同效应先降后升和互斥效应先减后增的异质性特征,且协同效应整体更强。  相似文献   

19.
  上市企业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信息被很多新闻媒体当作负面报道广泛传播,与此同时,大量上市企业未披露实际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在此背景下研究负面偏好对上市企业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以2012年至2017年中国A股主板市场上有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迹象的企业为样本,从负面偏好的坏消息过度反应和事物类别诊断两个层面分别探究中国强制实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以来,上市企业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与来自主要外部利益相关方负面后果之间的关系。采用Tobit、Probit和OLS回归估计方法,检验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与来自监管机构、诉讼相关方、审计师和投资者4个外部利益相关方的负面后果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企业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数量与负面后果程度之间的关系。之后进一步探究内部控制质量对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负面效应的调节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①对于有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迹象的企业而言,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更易引起负面后果,现阶段的内部控制监管机制对此没有构成有效的威慑;②外部利益相关方对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过度反应对企业有实质性影响,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显著引起监管处罚、诉讼仲裁、非正常审计师变更和负面市场反应;③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充分程度与负面后果的严重程度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充分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能够削弱与之相对应的负面后果;④内部控制质量能够正向调节充分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对负面后果的削弱作用。         负面偏好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上市企业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内生动力,催生上市企业对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更多隐瞒和不充分披露,即“劣币驱逐良币”。研究结论为研究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一个新视角,也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相关部门开展监管工作提供相应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0.
从内部机制和外部网络出发,探究了网络中心度、战略隔绝对新创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基于来自高科技新创企业的187份有效问卷,利用结构方程对假设关系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网络中心度、战略隔绝对高科技新创企业竞争优势均具有显著的影响,而且战略隔绝在网络中心度与高科技新创企业竞争优势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