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在今年初南巡重要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党的“十四大”报告又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据这一论述,笔者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问题,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经济由单一的计划经济转变成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其经济运行机制必然要实现由单一的计划调节向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转变,这是我国经济改革的方向。但也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目标模式应当是一种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其经济运行机制是单一的市场调节机制。究竟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及控制机制是单一的计划机制或单一的市场机制,还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调节机制?两者结合又如何去调节经济运行?这些都需要从理论和实践这两个方面认真地去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市场经济是最有效率的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主要有两种——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体制是以计划机制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体制则是以市场机制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是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在争论的问题。过去一直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理解为社会制度,认为计划经济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有计划发展国民经济的社会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而市场经济则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利用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自发调节经济运行的社会经济制度,是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我们还把计划经济与计划调节…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结合10年来改革的实践,重新理解“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命题的内含,进而提出一个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相适应的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新的调节机制,即“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计划调节”。一、对“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内含的再认识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鲜明体现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理论概括已为社会各界所普遍接受。这个理论概括坚决排除了过去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不具备商品属性的传统观念,同时也指出了我们要搞的商品经济既具有一般商品经济的属性,又区别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它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而不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基本上由市场盲目调节的商品经济。为了准确把握“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内含,在这里,笔者试图提出如下理解:“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改革,就是要把商品经济计划化。以往的商品经济(小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是无计划的,即靠价值规律自发调节运行。社会主义却要创造出一种新形式,使商品经济成为有计划的,即在社会中心自觉控制下有计划的运行。因此,“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应该被看作是计划经济的一种新形式,而实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它的木特征在于社会主义的国家计划具有指令的性质。指令性计划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基本标志,因为首先,计划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必然导致指令性计划。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计划经济产生的两个条件。从生产社会化来说,必然导致实行指令性计划。社会化大生产有许多特点:一是各部门、各地区和各生产单位之间通过互相提供产品,形成了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专业化协作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7.
“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方式与经济的调节手段。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阶段,亚当·斯密主张用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调节经济运行,这种调节方式和手段被喻为“看不见的手”。当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以后,“看不见的手”暴露了种种缺陷和不足,凯恩斯提出了国家干预主义的经济理论,即政府通过经济计划调节经济运行,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这种调节方式被喻为“看得见的手”。 我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我们应当正确理解“两只手”的不同作用以及它们的辩证关系,努力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源配置是任何社会制度和体制框架之下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或不同的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又采取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纯粹的计划或纯粹的市场都不能较好地配置资源,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选择了市场调节基础上有政府干预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弥补市场缺陷又避免过多的政府干预,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当然,计划和市场如何结合,结合的范  相似文献   

8.
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也就是说我国经济资源的配置主要是通过市场调节手段而不是通过计划调节手段来实现。一般而论,经济资源的配置手段并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在基本经济制度一定的条件下,完全可以选择最适合国情的资源配置手段。通常资源的配置可以有二种状态,一是计划机制,主要是通过行政由各级政府下达指令性计划去配置资源;二是市场机制,主要是价值规律去调节资源的配置;三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机制,通过行政和经济的手段相互配合去实现经济资源的配置。  相似文献   

9.
关于市场     
市场经济是纯资本主义的现象,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产物这一错误的根源是意识形态对抗。然而,在20—21世纪之交,市场和以改善生活条件为目标的社会计划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实际上是最有效的经济。今天,不应当把改革、向市场过渡理解为社会主义的崩溃。今天,社会主义国家处于经济演变的这样一个阶段:只要社会主义国家接受资本主义的某些优点,它们就能够在自己的发展中完善市场。这就是社会市场经济、有人情味的经济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计划化”的区别与联系、社会主义经济的市场调节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与联系,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对这个问题认识上的模糊,不仅可能导致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的怀疑,而且有可能被与这个问题有关的所谓“两个社会经济形态趋同”的论调所迷惑,从而动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因此,对这个问题不能不辨清楚。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这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科学概括,是我国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并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依据。同时,这一理论也基本上被我国理论界所接受。但是,有计划商品经济是否就等于有计划市场经济,对这个问题,理论界尚存在不同意见,笔者认为,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有计划商品经济也就是有计划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和实现形式。它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方式和手段,属于衣、食、住、行的生活资料,属于生产要素的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土地等,基本上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利益机制来实现自由流动,从而达到资源的配置,实现各个企业生产需要和最终利润,并实现社会需求的总平衡。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的基础上,需要将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与国家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相结合,也就是说,既利用市场的资源配置中的向导作用,同时也结合计划等多种调节手段,使各个企业独立自主地参与市场的公平竞争,实现全社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达到带有自觉性、公益性的良性循环,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3.
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事后性和微观性等特点,计划经济具有自觉性、事先性、宏观性等特点。市场与计划两种手段既对立又统一,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能使经济更好地发展。当今中国的经济运作偏重市场,应重新审视计划的有益之处,针对市场经济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加强计划手段。这种计划手段不同于毛泽东时期的计划经济,它是一种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的新型计划经济。市场、计划及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以市场为前提,计划为补充,并辅之以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将消极作用控制在最低限度之内,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与纳税意识张菊生生产力的发展把我国经济推向市场调节模式,这是经济规律的内在机制所决定的。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要求人们转变观念,建立一系列全新的意识,其中依法纳税就是迫切需要加强的观念之一。一、市场经济与税收的关系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导向...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经济,不仅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更重要的是由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赋予的可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基础方面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而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经济制度。它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性质根本不同的、完全对立的两种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通过计划化;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是无计划现象和无政府状态。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性与生产的社会性之间的根本矛盾,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也就必然无法根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  相似文献   

16.
有计划运用经济杠杆八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经济杠杆本身是一种客观经济现象。它是表现经济规律的作用,从而象力学的“杠杆”一样推动经济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被人们所认识,利用来作为推动、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工具,就是运用经济杠杆。(二)正确运用经济杠杆,是实行计划经济,加强计划管理的重要手段。多年来计划工作的经验证明,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有直接计划、间接计划和自由生产三个部分,相应采取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由企业自行安排三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意味着新旧经济体制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发展还是排斥商品——市场关系;新旧经济运行机制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运用还是排斥市场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本质上说,就是要在国家宏观计划调控下,大力拓展商品——市场关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正是基于上述的认识,人们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征,概括为市场取向的改革。当前我们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把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引向深入,正确处理企业与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如果我对戈尔巴乔夫的目标理解正确的话,那么通过改革将要建立这样一种经济,它具有根本区别于以往旧体制的两种特征。第一,用酷似市场机制的另一种形式取代传统的、中央指令性计划经济机制。给国营企业提出的生产任务再也不作为义务去完成,它们的产品不需要由中央去分配,它们可以自己去寻找消费者以及必要原料和设备的提供者。大多数国营部门(尽管并不是全部)应当在这一基础上去发挥自己的作用。改革的另一个基本因素——建立由不依赖于国家并采用合作社所有制或私有制形式的企业所组成的国民经济部门。这个独立经营部门的可能活动范围目前尚未确定。国营部门和独立经营部门的企业既相互发生作用又同消费者发生作用。我将使用“改革时期的经济”这一术语,它指的是这样一种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上述两种因素同时并存并充分发挥作用。许多人认为将这种经济称作为资本主义经济似乎更正确,而我却认为,追求一种市场机制并不能构成资本主义经济的前提,在程度上甚至低于广泛采用商品货币关系。将统一计划经济看成是发挥社会主义经济职能的一种特殊的、俄国式的和列宁式的方式,可能更正确一些。  相似文献   

19.
试论社会保障体系崔家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社会保障问题十分突出。以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似乎不成问题,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生产效率低下,经济效益不高,加之平均主义的"大锅饭",无论是整个社会保障指标体系,还是社会...  相似文献   

20.
计划与市场经济理论,在国际国内争论几乎近一个世纪。人们过去一直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作为两种社会制度的根本区别。小平同志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突破了陈规认识,开拓了理论新境界,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划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过去对市场与计划理论的认识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