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5,(6):61-65
企业经营过程中会涉及产权和控制权的配置问题,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企业所有者)、债权人、经营者等,在企业产权和控制权配置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根据企业资本结构,企业产权配置体现在所有者跟债权人之间的配置。企业控制权是指脱离于股东所有权而形成的经济性权利,各个利益相关者利用自己投入的专用性资产而获得了企业的控制权,通过控制权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来实现自己的产权收益。企业资本结构揭示了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所反映的企业各种资源供给者,在同一利益共同体下的控制权配置结果,其信息含义在于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如何分配。  相似文献   

2.
企业治理结构是指支配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群体——股东、债权人、管理者、职工等之间关系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其中最关键的是 ,在出资者和经营者分离的条件下 ,为减少代理成本 ,保证出资者 (股东、债权人 )的收益而设计的一整套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及控制权的安排。企业的融资结构是指股权资本与债权资本的比例关系。企业融资结构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制约 ,融资结构本身又会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和治理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我国国有企业融资结构的畸形发展 ,不但导致企业资本营运效率的低下 ,而且导致了企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扭曲与失衡 ,治理机制难以对经营者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 ,也妨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因此 ,分析我国企业在融资结构与治理结构上存在的问题 ,有利于完善我国企业融资结构与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3.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具有丰富的内容,从根本上说,这是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成为权力、责任、利益三者紧密结合的经济实体。这里的“利”,是企业积极经营的动力;“权”是企业灵活经营的能力;“责”是企业承担经营风险的压力。因此。企业经营机制应包括三个方面:即与利相对应的动力机制;与权相对应的运行机制;与责相对应的约束机制。企业只有建立和健全这三方面的机制,才能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配套、相互促进的有机的整体。即企业经营的整体机制。这种整体机制才会发挥正常功能,具有内在的生机和活力,并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建立资产经营人格化机制,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加强企业管理的题中之义,也是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本文仅就这个问题做一些探讨.一、资产经营人格化机制的本质和内涵所谓资产经营人格化机制,就是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使其成为富有生命特征的有机体,在资产经营活动中有人格化的功能和表现.这种机制,概括地说,就是指通过企业的自组织过程正确调整和处理企业内部人、财、物和权、责、利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相互协调和相互配合,使企业生产经营成为严密有序的人格化的系统.人格化的本质内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责权到人”,切实解决资产经营无人负责所造成的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企业缺乏活力等问题,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资产有效运营,实现保值增值,求得企业效益最大化.国有企业资产经营人格化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产权机制人格化.资产经营人格化机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明晰产权关系.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享  相似文献   

5.
一、所有制改革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国有企业改革面临两个层次的问题:一是国家经营所造成的企业经营上的"大锅饭";二是国家所有所造成的企业资产上的"大锅饭".前八年的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围绕打破经营上的"大锅饭"来进行的,其基本思路是实行经营权人格化,即通过明确企业经营者以及职工的责、权、利,来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激发企业的内在活力.前期改革实践表明,实行经营权人格化虽然可取得明显的近期效益,但它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与企业的持久活力有关的利益、责任和内在动力问题,它同企业改革所要达到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具有强大活力的目标模式还有很大差距.企业改革的深化必须进入所有制领域,进一步打破国有企业在资产上的"大锅饭".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原有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由此而带来的企业财产关系的变化和企业独立利益的增强,使企业经营 机制日趋发生紊乱和扭曲。在这种情况下,如不采取分割所有权的所 有制改革,必将加大国家和企业之间的摩擦。因此,在当前深化企业改 革中,有必要理顺和界定企业内部财产关系,逐步增强企业财产利益的 驱动和约束。 改革以来,特别是企业留利制度和地方财政分灶制度以及各种债券 的实行,使地方、企业、个人获得了相应资产的部分收益,从而强化了 各级经济主体的独立利益,形成了产权在国家、企业、职工之间的实际  相似文献   

7.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面临许多需要研究的问题。首先, 国有资产授权的度与国有资产经营企业的自主权大小密切相关; 其次能够承担授权经营的企业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经营企业其内在机制、经营能力有较大差异; 第三国有资产经营企业目前几乎都是国有独资企业, 要保证其具有一般公司的经营能力必须在委托代理关系和法人治理结构上有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市场约束的本质是银行机构的利益相关者约束其风险承担行为的激励机制.然而,作为一种外部约束机制,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取决于诸多内外部条件,如政府隐性担保、银行自身的治理机制等.本文探究了在政府隐性担保下内外部风险约束机制和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之间的关系,发现在隐性保险和治理机制的影响下,价格约束能够有效抑制非上市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不同股东的利益取向使其对待风险的态度存在差异,董事会规模、独立性等能够有效地抑制银行风险承担行为.  相似文献   

9.
周艳梅  井百祥 《兰州学刊》2005,(1):144-145,170
有效的经营模式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提,它使企业和农户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但是,如果没有技术创新,农户和企业的收入就难以增长,"利益共享"的机制发挥不了作用,现存的经营模式最终会消失.农业产业化经营由于无处可依托,农业生产将恢复到以前农户独立生产的状态.引导民营科技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发挥其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同时,又可以稳定和发展壮大现有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0.
张霞 《理论界》2007,(7):147-148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思想保障;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创新与经营战略创新的理念基础;企业文化是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企业文化是企业行为规范的内在约束。  相似文献   

11.
股份合作制作为一种新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其主要特征体现在劳动与资本相结合、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两方面。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股份合作制改造是通过产权置换或出卖的形式转让给企业职工,职工全员人股,既是劳动者又是股东,同时享有劳动者和股东的权益。通过劳资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科学管理等形式,使职工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由于劳动者权益与股东权益的内涵、地位及追求的价值目标趋向不同,决定了在股份合作制企业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零售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只是为了自身,而是为了社会而存在, 零售企业也不例外.零售企业的经营目标不仅仅是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还应当考虑到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零售企业对外部社会责任的承担不仅有助于社会整体责任感的提高,而且能够为零售企业自身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也能够提高零售企业的竞争力.基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种种障碍,加大立法与社会监督制度建设步伐、建立零售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树立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价值观、完善零售企业内部社会责任机制、界定社会责任的范围等,应是零售企业加强社会责任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资产剥离作为重要的资产重组方式,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但是民营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对控制权的重视是否会优于由于资产剥离带来的企业价值的提升,目前还没有文献对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股对资产剥离的影响进行专门研究.以国泰安数据库2012~2014进行资产剥离的258个民营公司为样本,利用倾向性分数配对法(PSM),为进行资产剥离的上市公司配对了258个样本,来探究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以及其他股东持股对资产剥离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与公司进行资产剥离活动呈负相关关系,第二、三大股东持股对资产剥离的影响也是显著为负.研究结论丰富了国内资产剥离的研究,为完善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条件下,要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它是发动企业活力的内在规律。首先,价值规律促使企业降低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商品生产的个别劳动时间是不同的,企业为了扭亏为盈,或争取更多的利润,就必须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使企业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次,价值规律使企业在竞争中增强勇于刨新、奋发向上的能力。价值规律推动企业获得的超额利润,不是在平静中实现的,而是在竞争中实现的。它由一种争取企业经济利益的内在动力,转化为对企业的外在的强制性的压力,迫使  相似文献   

15.
债转股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债转股工作的关键在于国有企业改革。债转股虽然一次性地减少了企业的债务负担,但并未消除国有企业高负债率的形成机制。资产管理公司成为企业股东并不能解决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问题,债转股后对企业的约束可能被弱化。债转股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在于它有助于企业明晰产权,为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和国有企业转换机制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6.
国有股减持涉及到国家、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体现在减股持部分国家资产的保值、增殖;企业利益体现在优化股权结构,健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投资者利益体现在股东的投资收益。而国有股减持方式、定价方式、数量多少的选择确定,对三方的利益都将产生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根据当前国内一些企业资产重组成功的做法,笔者认为,应当注意解决如下问题: 1.资产重组必须与制度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在资产重组的同时,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新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一个真正以资产为纽带的利益共同体。实践证明,资产重组最实质、最要害的问题是要解决资产重组后新的资产实体的产权清晰问题。这是保证资产重组成功的基础与前提。计划体制下国有企业所有者功能缺失是企业经营机制迟迟不能转变的根本原因。而如果没有新的法人治理结构来规范整个资产重组后的公司的运作,就很难使重组后的资产实体脱离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国有企业传统的领导体  相似文献   

18.
一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资产资本经营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为了使国有企业充满活力,形成资产的流动机制,促进产权结构的流动性和开放性,拓展企业的融资渠道,使其资本更具有流动性,更利于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也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的本质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资本除了具有社会属性之外,还具有商品经济的一般属性,即资本还是创造商品,带来利润的手段。社会主义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也必须遵循资本运动的客观规律,中心就是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保…  相似文献   

19.
企业参与者生产要素禀赋及相应的生产要素特性决定了企业参与者的相互博弈将形成如下的产权安排:经营管理者拥有企业总体资产统一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获得企业拟所有权;股东拥有共同资产所有权、相应的企业总体资产统一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债权人相对独立地拥有自身提供货币资本的所有权及其相对固定的收益权;工人相对独立地拥有自身劳动(力)的所有权、主要控制权及其相对固定的工资收益权。这种产权形成与安排使得企业参与者之间内部原始的合作生产性契约关系嬗变为外部的交易分配式契约关系,经营管理者和股东成为企业内部人,代表企业作为企业中心签约人,与企业其他参与者签定交易合同以确定分配等权益关系,此时,企业其他参与者,特别是债权人和工人实际上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企业外部人。因此,在企业性质三重关系中,产权安排决定生产匣子和契约组织。  相似文献   

20.
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必须时刻要求自己注意获得并保持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对任何企业来说,最根本的发展目标都是在社会许可的范围内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能从根本上保证企业实现这一目标的条件就是保持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企业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产品消费者与投资者,也就是说企业一头联系着消费者,一头联系着股东。任何经营活动都在于如何把握机遇以及如何合理运用企业本身的资源以便为顾客和股东创造最大的利益。因此,营销管理者与金融管理者的经营活动联系着两头:一头是消费者,一头是股东。营销管理者的责任是分析市场风险、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