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大小调和声体系中,变和弦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加强半音化的声部进行与紧张的和声效果。根据变音和弦的不同结构、功能属性、倾向特性等因素,又可构成不同特性的变音和弦。该文主要在大小调和声体系的范围内,讨论离调性变音和弦——副属和弦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和弦结构及其标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声性调式和声中有多种不同的和弦结构方式,运用不同的结构方式构成的和弦会有不同的和声效果。由于分类标准不同,不同和声著作对和弦结构的分类方式也不尽相同。通过对几部和声论著的比较分析,本文将五声性调式和声的和弦结构重新划分为基本结构与复杂结构两大类,并结合新的和弦标记方法和大量的谱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和声中,那不勒斯六和弦是下属和声组中常用的和弦之一。由于该和弦内部结构的特殊性,所以它具有调式交替性和弦与变和弦两种特性。通过对该和弦的起源概述、和弦内部结构的分析以及它在早期那不勒斯乐派作曲家A.斯卡拉蒂、J.S.巴赫、海顿、贝多芬的作品中的应用分析,可以看出,那不勒斯六和弦具有的这种双重性,使该和弦在应用中带来的既有由大六和弦在小调中产生的那种明朗的效应,也有与大调中应用所带来的色彩变换。了解该和弦的这种双重性,希望能有助于我们深刻地认识那不勒斯六和弦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桑桐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和声学专家、音乐教育家,在我国新音乐创作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桑桐早期的《林花谢了春红》、《在那遥远的地方》、《夜景》三首作品来看,虽有较多传统形态的和弦,但也尝试运用半音和三全音构成的和弦以及纯四度与三全音叠加的和弦来取代传统的三度叠置结构和弦,推动了中国新音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第一代作曲家"之一的黄自先生,以其具有较高艺术质量的创作,在我国现代音乐发展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文章通过对黄自艺术歌曲创作中钢琴伴奏的和声运用手法及和弦选择进行剖析归纳,总结出黄自作品中调性功能和弦、变和弦的运用以及对民族化和声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和声听觉训练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训练学生的听觉注意、听觉识辨、记忆声音、理解声音等,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和辨别判断力十分必要。在和声训练中,对于和弦音响的积累亦非常重要。键盘和声的应用无疑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循序渐进的思路更是最要遵循的原则。教师可自编一些基本的和声连接练习,让学生在不同调性上弹奏,从理论上加深学生对和声的理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体系。可通过比较、借鉴,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声音、和弦、和声的辨别能力。训练必须不断重复,加深大脑中的记忆痕迹,只有听觉刺激到一定深度,大脑才有可能形成长期记忆而终生不忘。同时也有助于下一步对音乐作品中和声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不同和弦、不同曲式、不同终止式的听觉对比,分析和弦细微的听觉变化。通过实际音乐作品训练和声听觉是最为重要和有效的。任何训练只有将它付诸实践才有应用价值,这也符合视唱练耳的教学宗旨—通过视唱练耳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并积极服务于学生专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几种五声性和弦结构观点的比较分析 ,认为用五声纵合性理解五声性和弦的结构 ,更具有合理性与包容性 ,其它的几种结构分类 ,只是五声纵合结构的五声性和弦在具体作品与各种和声手法中的不同表现形式。根据五声性和弦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 ,尝试将其分为调式色彩和弦与特征音响和弦  相似文献   

8.
第二章 和声知识(之一) ——自然大调三和弦 第一节 和弦的根音关系 两个不同和弦根据音之间的不同音程距离,有三种根者关系。第一种,根音间相距四度(五度)的和弦。两个和弦中有一个共同音,如:  相似文献   

9.
变分原理是有限元法的理论基础。过去,许多著作对正定型算子的偏微分方程边值问题所对应的变分原理作过不少论证。但是,在电磁场中,其偏微分算子不全是正定型的,那么,它所对应的变分原理应该给予怎样的解释?本文将对电磁场有限元法中涉及到的正定型和非正定型两种算子的有关问题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0.
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多学科协同努力。本文就如何通过和声学来培养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从和声连接的多种可能性中选择出最具代表性的进行,从简化即兴伴奏中选择和弦的过程;以及影响歌曲伴奏整体设计的多方面因素中选择出较主要的几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提示伴奏者在即兴伴奏中给予特别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分子声学     
分子声学是介于声学、分子物理和化学之间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分子声学的基本任务是用声学的方法,特别是用超声方法研究气体、液体和固体的物理性质,它们的分子结构及分子运动规律等。分子声学的系统研究在理论上涉及到现代分子物理学的一系列重要课题,如分子结构,分子间作用力、分子过程动力学、比热理论以及光散射等;在实用价值方面,可为超声应用提供基础和确定某些结构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等。任何物质的分子和原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1921年,德拜在研究固体比热理论时,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实验语音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传统语音学对元音i所做研究的基础上,对维吾尔语c q( 、χ)式音节结构中元音i的声学特点进行了考察,本文将声学分析与传统语音学的听觉分析结果结合起来对该结构中的元音i进行了声学语音学讨论,认为在该结构中元音i有[ ][ ]两种音值。  相似文献   

13.
国际舆论、国际政治与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重要理论探索。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作题为《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的讲话中系统阐述了这一理论。在此基础上,毛泽东修改完成《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一著作。毛泽东的讲话和著作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结合《纽约时报》等英文报刊和新华社编印的《参考资料》、《内部参考》等史料,详细梳理国际舆论对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关注过程,分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其不同态度和主要关注点,并从国际政治的视野重新对其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14.
传统著作权理论认为作品系作者人格之外化或延伸,著作人身权与作者人格无法分离,故其无从转让;我国著作权法对著作人身权转让之规定亦尚付阙如。然社会实践尤其于信息以"裂变"速度传播的互联网络领域,转让著作人身权之现象不时发生,学界于此形成了禁止转让说、自由转让说和限制转让说三种不同理论主张以维护或解构传统著作权理论。但既有学说在解释著作人身权之可转让性问题上则语焉不详,缺乏解释力和说服力。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论,发表权和修改权具可转让性,而署名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则否;我国立法以此构建著作人身权转让制度具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声学VTI介质是人为定义横波在对称轴方向的速度VS0的一种模型。传统理论认为当VS0=0时可以消除横波能量。论证声学VTI介质的存在,并讨论其特殊的性质,可以看到在声学VTI介质中SV波的相速度和群速度并不是恒为零。用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对不同的声学VTI介质模型进行全波场模拟,同时计算Vs0取不同值时的群速度和相速度x、z分量。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波现象:SV波在垂直方向传播时其极化方向是平行于P波传播方向的;由于邻近方向能量的聚集,在对称轴附近SV波的振幅会有较大的值;P波和SV波的群速度的值在某些方向上可以很接近甚至相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影坛,钟惦棐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文艺评论家、电影美学理论家。他的《电影的锣鼓》重在一个“破”字;而他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和弦论”,通篇强调的则是一个“立”字。他的“和弦论”为中国电影美学的重构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尽管岁月流转,他的“和弦论”到今天依然具有活泼、新鲜的思想力量,对当代中国电影创作及其产业化的推进,无疑依然具有很深刻的理论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实验语音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传统语音学对元音i所做研究的基础上,对维吾尔语c+q((я)、χ)式音节结构中元音i的声学特点进行了考察,本文将声学分析与传统语音学的听觉分析结果结合起来对该结构中的元音i进行了声学语音学讨论,认为在该结构中元音i有[γ][э]两种音值.  相似文献   

18.
变译理论是一种新的翻译理论,指的是译者根据读者的需求采用增、减、编、述、缩、并、改等变通手段的翻译活动。同"翻译"的概念一样,变译既可以指行为,也可以指结果。译界对变译理论有着不同的看法。以印度裔美国作家阿希尔·夏尔马的短篇小说《你快乐吗?》(You Are Happy?)为例,可以以小见大,从词汇推及整句,研究变译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和弦听辨训练的分析,依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听觉能力,归纳出几种对提高学生和弦听辨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并让这种听辨最终实现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目标,进而达到提高综合音乐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清代诗律著作和20世纪英美诗律著作在话语对象上,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延伸性,这是二者的一个相似之处。二者的差别在于,清代的诗律著作偏重技巧规则,强调诗律的示范功能,有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相伴随;20世纪英美诗律著作偏重理论探究,强调诗律的认识功能,不但有西方传统思想相伴随,而且与20世纪多种现代学科、思想发生融合。总的来说,从诗律著作的功能上看,清代诗律著作与后者扮演的是不同的角色形象;就理论品质来看,清代的诗律著作与后者相比存在着较大的理论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