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频率与概率     
频率与概率四川绵阳师专刘华林 前不久,我在阅读一本全国颇负盛名的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统计学》时,发现该书就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作了如下论述:”在试验次数或抽样次数非常大时,频率逼近概率。即其中表示随机事件结果E发生的次数,n表示试验次数或...  相似文献   

2.
1问题的提出主观概率[1]是决策者(专家)对特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信念(或意见、看法)的度量,它为进行有效决策提供基础和依据。主观概率在许多决策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2-4],而随机变量先验分布的设定是主观概率应用的前提,离散型随机变量先验分布的设定又是其中的主要部分,为  相似文献   

3.
江金彦 《江苏统计》2002,(5):39-39,38
经典概率理论对复杂现象的描述和解释乏力 ,在于人们对其的理论基础认识一直局限于传统的思维和认识之中。现代自然哲学的进步对认识论有了极大的更新 ,本文基于认识论的最新发展 ,对概率论的认识基础进行修正和扩展 ,以使得概率论获得更强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非统计专业)中概率部分教学的问题。建立了该课程中概率和抽样推断部分的教学内容体系及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用浅显易懂的频率及频率分布、算术平均值和标准差来引出概率和抽样推断的概念,使学生容易接受概率及抽样推断中的一些抽象概念。这一体系也提出了大统计体系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5.
孙蕾 《中国统计》2006,(9):44-45
提到贝叶斯统计,人们就会立刻想到“逆概率”,然而在20世纪初,统计学家们都非常谨慎地避免使用“逆概率”。在一次皇家统计学会上,学者们对费歇尔的一篇早期论文进行讨论时,有人质疑他运用了“逆概率”,他坚定地为自己辩护,否认这项可怕的指控。在费歇尔的研究过程中,曾有好几次他差点儿就建立起一门新的统计学分支学科,但每次他都半途而废。“逆概率”的思想起源于18世纪后期,由英国牧师托马斯·贝叶斯发明,但就连贝叶斯本人也把相关的论文和分析结果搁置起来,直到其去世之后,这些论文才得以发表。可以说贝叶斯统计是在与经典统计的争论中…  相似文献   

6.
可能是由于实用中人们总是用频率做为概率的近似值的缘故,也可能是因为应用者粗知频率逼近概率的原理,因此在许多场合把频率说成是概率的极限,甚至连全国财经类院校核心课教材都这样陈述,不能不说是莫大的误会.按照频率学派的观点,频率是概率的经验基础,因此形成了概率的统计定义.其实概率的统计定义只能说在描述上类似极限定义,但与权限的定义是有严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将抽样调查作为一种经常性的主要的统计调查方法,视为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方向,并且写入了《统计法》,有其充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认识它有助于抽样调查方法的普及和发展。 抽样调查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本文所讲的是概率抽样。抽样调查要求遵循随机原则,这是它的主要特点和本质要求,只有遵循随机原则,抽样调查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随机原则是指抽样时要排除人的主观意识,使每个调查单元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中。市场经济遵循价值规律,它不以人的主观意识而客观存在;它只承认商品的价…  相似文献   

8.
当今人口预测的标准模式为队列因素法,鉴于参数的估计方法不同,该方法又可分为场景预测方法和概率预测方法。文章认为,从统计学的视角看,概率预测方法更科学、更合理。由于场景预测方法概念简单,对数据要求低,可以充分利用专家的主观预测成果,同时预测方法简便易行,目前应用广泛。概率预测方法对数据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较高的要求,且需要较复杂的统计技术,应用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个体心理感知角度揭示了消费者决策行为中吸引效应的形成机制,并构建了吸引效应形成机制模型。基于实验研究发现,受锚定效应影响,不对称占优备择项增加了目标备择项相对于竞争备择项的吸引力,进而增加了其相对被选择概率,文章从产品属性评价变化角度探讨了吸引效应的深层次机理,发现范围效应、频率效应和知觉聚焦效应都可有效解释吸引效应。  相似文献   

10.
1992年,Mark J.Machina和David Schmeidler在他们的论文中给出了主观概率的一个强健的定义。他们在萨维奇型的假定下,提出了主观概率的一个选择理论上的推导,这个推导既没有假定也没有表明决策者在彩票上的偏好必然符合期望效用假设。本文拟对他们的主观概率理论做一个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