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化与社会发展研究的视角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5)
传统社会发展研究的前提是预设了其研究对象“社会”的封闭性 ,而社会又主要指民族国家。从这种视角进行社会发展的研究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困境。造成这种研究状况的原因在于现代社会是以民族国家的形成为标志的 ,而民族国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明确的疆界和国际认可的主权。当代全球化的新发展从各个方面对这种认识构成了挑战 ,从而使社会发展研究的视角发生转换 相似文献
2.
张少钦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03,5(3):48-51
从 2 0世纪力学的发展考察科学与认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为力学的进步提供信念与方法的指导 ;现代力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帮助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不仅推动了人类文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而且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自然化认识论转换命题的出现,是由于奎因替代命题的失败,而于20世纪70-80年代出现的一种解决策略。作为转换命题基础的可靠论在知识的确证与知识的可靠性论证上都存在无法克服的困难。本文分析了转换命题的理论旨趣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转换命题也无法完全实现认识论自然化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哲学的发展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时代的产物。哲学与时代的关系是双向的。一方面,时代作为孕育哲学精神的母体,不断地向哲学提出新的需要、课题,为哲学的发展提供思想动力和思想资料,这是时代对哲学的推动作用和规范作用;另一方面,哲学汲取时代的精华,反映时代精神和文明发展的特点,发挥它在社会生活中的导向功能,服务于人类和时 相似文献
5.
交往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之为人的根据,是人的社会性的根据。在马克思看来,交往是人类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如何交往,决定了人的发展,交往的发展变化使得人的发展也表现为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强调交往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个体不能离开群体而生存和发展,并不意味着为追求社会的发展而牺牲个人的发展。研究全球化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也应该立足于马克思所倡导的交往视角。全球化作为一种新的交往方式,它加强了各国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各民族的科技、文化交流,使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往进一步密切,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7.
在传统区域发展研究中,经济学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占据了主导地位。为拓宽研究视野,可采用发展社会学理论来分析中国的区域发展问题。由于市场发育不完善,政府成为塑造区域发展格局的主导力量,中国的区域发展差距表面上是经济问题和发展战略规划问题,实际上则是政府行为的取向和效益问题。所以,在研究区域发展问题时对政府行为的分析应该成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9.
西陵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2)
是否存在个体认识论?它与总体认识论有何联系与区别?刘永刚同志在一九八三年《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专刊上发表的《应重视个体认识论研究》认为,应将认识论区分为总体认识论和个体认识论,来解释各种认识现象.文章认为,总体认识论是研究人类的认识,即列宁所说的"全人类集体的知识"问题;而个体认识论是研究社会现实的个别人的认识,即列宁所说的"每一个个别人的意识"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肯定个体认识问题的存在.从认识发展史来考察,人类自脱离动物界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仍只具有畜群的意识,还不能把个人从集体中区分出来.随着生产劳动的进步和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个体意识开始从群体意识中分化出来.严格地说, 相似文献
10.
认识的发生与发展理论,是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全部理论中的核心理论。发生认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都是围绕着说明认识的发生发展问题展开的。正是由于发生认识论的推动,人们对认识的发生与发展问题的研究才达到现在的深度。因此,分析和评价发生认识论的发生与发展理论,总结我国前几年在认识论的认识发生与发展理论问题上的争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关于皮亚杰对于认识的基本观点任何一种认识论理论要论述认识的发生与发展,首先必须说明它对于认识的看法,在认识史上,对于认识的看法,影响较大的有天赋论、先验论和经验论的观…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可知论、不可知论以及话语游戏论这三个方面的认识论导向,公共行政研究将呈现出制度主义、新制度主义和治理主义等三种理论范式选择,在范式转换的理论视角下,公共行政活动逐渐从以权力主导为标志的权威管制模式转换到以权利交互性使用为标志的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13.
纵观中国共产党执政60年,改革开放前的30年主要从制度理念认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后的30年最大的理论贡献就是再次从马克思、恩格斯所设计的制度与价值两个理念层次来认知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实现了社会主义观念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离不开符号,把自然、社会和思维符号化,这是人类特有的智能现象。伴随着信息论、控制论、传播学等新兴学科的出现,近二十年国际上研究符号突飞猛进,以至出现一门跨学科的符号学。 一、符号在认识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符号是哲学体系中的一个新范畴,哲学范畴并非不动不变不增不减,范畴运动表现为:一是旧范畴随时要增添新内涵;二是创用新范畴来概括新成果或者用新范畴来取代旧范畴。符号就是回答当代现实的挑战而诞生的新范畴。符号和结构、功能、系统等新范畴一样,已经成为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普遍性的范畴。符号不仅是单纯的记号和代号,符号的定义:符号是一种物质或观念的客体,它指引寻找、证实和构造别的客体。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在人类认识史上树立了一座光彩夺目的丰碑。它标志着人类的认识,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又前进了一大步。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的发展,对于客观地研究意识的本质及意识反映的特点,提供了大量新的事实和论据。同时也为模拟人脑的功能、扩大和延伸人脑,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有人认为,机器的出现,代替了人的大量体力劳动,曾引起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子计算机的出现,用机器代替人的大量脑力劳动,必将引起一埸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或称信息革命。 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逐步地认识了物质和能量。恩格斯曾经指出:“手的专门化意味着工具的出现,而工具意味着人所特有的活动,意味着人对自然界进行改造的反作用,意味着生产。” (《自然辩证法》第18—19页)在手工操作阶段,以人的体力作为动力,但是人的有限的体力,不能适应生产不断发展的需要。于是简单的工具经过不断的改进而演化为机器,这时人类进入机器生产阶段。真正的动力机正是从蒸汽机开创的工业革命开始的。有了工作机和动力机,减轻了人的体力劳动,延伸和扩展了人的手脚功能。这时的机器是物质和能量组成的系统,没有对信息处理的能力,机器的控制和管理完全由人来操纵。随着机械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