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鉴学派是享誉当代西方乃至世界史学领域的重要史学流派,在其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总体历史理论。这一理论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从而成为年鉴学派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西方史学理论的发展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7,(4):63-67
国际关系与历史学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但由于它们分别属于社会科学和人文两个领域,二者在研究目标和方法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出了双方各自的学科特性。国际关系注重规律的普遍性和理论的简约性,而历史学强调时空的特殊性和历史进程的复杂性。当前两个学科都没有充分认识到对方的学科特性,两者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历史学是国际关系的基础,国际关系为历史学提供理论指引。只有充分认识两者的互补关系,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交流。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历史哲学及其对传统历史学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世纪中叶开始,在科学发展和实证主义的影响和推动下,原本作为文学分支的西方历史学进入了科学化的进程.但是,自20世纪70和80年代以来,西方史学界出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并对传统史学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术语学是一门独立的综合学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术语学是研究术语特征并揭示其一般发展规律的学科 ,自 2 0世纪 3 0年代诞生开始至 60年代末 ,它已经从一个其他学科的附属内容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学科。本文追述了术语学的产生历程 ,阐释了它怎样发展成一个独立的学科 ,它所具有的综合性特点 ,以及在当前“知识爆炸”的背景下研究术语学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5.
任皑 《求是学刊》2001,28(3):33-38
文章力图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从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统一的角度对科技的诸方面价值作综合性探讨,并通过辨析"新马克思主义"中具有代表性的法兰克福学派的科技价值观,揭示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科技应用过程中科技价值分裂和科技异化的根源和实质,全面阐释科技活动的目的、价值和归宿,以求为人们树立合理的、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于一身的现实主义科技观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全部宪政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与之相适应,也有三种类型的宪政,即君主立宪的宪政、共和宪政和人民宪政.中国的宪政史也经历了这三个阶段,实行过或尝试建立过这三种类型的宪政.中国的百年宪政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人类宪政通史.中国宪政的发展历程与人类宪政史的发展相对照存在"反常"的现象,这种"反常"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胡宗友 《学园》2011,(14):120-120
中考历史开卷考试已经实行好几年了,年年教毕业班,年年面对初三历史开卷考试的综合复习,教办要召开初三复习经验交流会,让我作为历史学科代表总结发言。在此,我总结了几点关于历史学科综合复习的粗浅体会,和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8.
以往的研究对葛兰西的实践哲学思想缺乏总体的和根本的认识,仅仅停留于把它理解为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这样既不能把它看作是囊括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总体的思想,也不能真正理解在怎样的意义上它能够成为表现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性质和特征的理论内容.为了能够从总体上把握葛兰西的理论和正确认识其本质特征,本文提出应以更为宽广的眼光看待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即在看到它的哲学的和马克思主义观的意义的同时,把具有直接实践意义的领导权思想和"阵地战"的战略纳入实践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张蓬 《浙江学刊》2006,1(3):67-73
在西方哲学问题的历史逻辑中,不仅存在着从近代的认识论哲学向语言哲学的转向,同时还发生着从近代的"解释哲学"(认识论哲学)向"历史"(哲学)的转向.应该说马克思的哲学引领了后一个哲学转向.马克思哲学对哲学的消解和对现实历史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使哲学从"解释"走进了"历史".哲学在"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批判的性格,当代西方哲学的批判性就是哲学的这种转向给予的.当代西方哲学中的"经济政治批判"、"社会批判"、"文化批判"都是这种转向的逻辑在历史中的延伸.  相似文献   

10.
隋淑芬  余灵灵 《求是学刊》2005,32(6):111-116
进化论语境中形成的中西文化比较模式,其基本特征为文化比较负载了引领社会改革和推动进化的使命,具有选择进化目标、路径的价值;运用二元对立的话语模式,形成鲜明的中西文化对照,也造成一系列的偏差;由中西文化比较指向文化综合,开启新的路向.中西文化比较是近代思想启蒙的重要形式,具有复杂的历史作用,并影响到当代人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1.
许欢 《北京社会科学》2015,(10):111-118
对于快乐论者来说,快乐是至善;但是他们对于什么是作为目的的善有不同看法。在快乐和明智的关系上,居勒尼学派认为对于快乐的选择并非总是通过明智的判断,而伊壁鸠鲁则认为快乐与明智两者不可分离。在快乐和节制的关系上,居勒尼学派否认作为目的的快乐必须受到节制,而伊壁鸠鲁认为作为目的的快乐必须受到节制。尽管居勒尼学派有可能陷入一种享乐的生活,但是伊壁鸠鲁主义不能被看成是一种享乐主义。  相似文献   

12.
曾军 《学习与探索》2008,(2):193-198
近年来各种围绕文艺学学科反思的争论,其实有着复杂的理论背景和历史纠葛.在中国20世纪近百年文艺学学科发展史背景上,将新中国文学理论教材编写置于现代中国、前苏联和当代西方的比较视野中予以考察不难发现,新中国草创时期的文学理论没有完全照搬"前苏联体系",而是体现出了"中国化"的努力;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理论的繁荣呈现出明显的"美学化"倾向;近些年来尽管争论不断,但是文学理论的"文化化"趋势却是一致的.从比较视野角度重新定位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问题可以看出,文学理论没有走向终结,而是在继续创新.  相似文献   

13.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一命题昭示人们 :努力改善政治生活是人类必须不懈追求的基本目标。政治设计就是人类为解决政治社会中所面临的难题或优化社会建构而做出的政治努力。由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秦德君博士 33.9万字的学术论著《政治设计研究———对一种历史政治现象之解读》 ,对政治设计这一社会历史现象做了相当深入、系统的研究 ,是迄今所见到的这方面的第一部专著 ,填补了这一学术领域的空白 ,开创了政治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新视点。其学术意义在于 :1.从政治学角度解读政治设计 ,梳理和归纳出政治设计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类型 ,…  相似文献   

14.
作为楚辞研究大家,姜亮夫先生的楚辞研究以讲求方法而著称.他提倡用综合方法研究楚辞,并形成了求异的"南方视角",对二十世纪的楚辞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法治进程存在一个过渡期--法治是中国法治进程的宏观结构,德治存在于中国法治进程的微观结构之中;法治与德治结合,共同推进中国法治之进程.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 90年代的历史小说在叙述方式上呈现出传统历史小说、“红色经典叙事”、新历史小说等不同的形态和格式。传统历史小说和“红色经典叙事“由“正史视角“出发 ,富有明显的“春秋笔法”意味 ,强调创作的忧患意识和文学的史诗风貌 ;新历史小说从“野史视角”切入 ,在一种整合或多元化的视界中试图实现向历史的“本然性”的回归。传统历史小说和“红色经典叙事”对“历史”的艺术转载方式是将历史演绎化 ,并凭借着这种方式来展示历史前行的规律和趋势 ;新历史小说则倾向于对“历史”的感性化叙述方式 ,由此生发出“因文生事”的运思方式和“随意点染”式的叙写 ,并表现出对“历史”的某种“改写”。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6,(1):139-141
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思想是建立在对近现代科学经验主义进行深入批判基础之上的,经验在实验中的可重复性不能移植到人文社会科学中,因为后者是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统一不可重复,理解和解释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效果历史意识,但必须通过历史流传物这一载体和视域融合这一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高艳萍 《浙江学刊》2003,(2):98-104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之一,阿多诺的哲学以其非同一性著称。这一哲学观也反映在其美学理论上。以现代主义艺术为样本,阿多诺探讨了艺术作为求真的手段如何突破虚假的同一性的外观的观点。揭露同一性掩盖下的矛盾亦即非同一性,这正是阿多诺的艺术救赎理论的基点。  相似文献   

19.
揭艾花 《浙江学刊》2003,(5):210-213
追求平等的权利是妇女解放实践历史与逻辑的起点。经过上百年的奋斗历程 ,妇女的平等权利已经得到国际主流社会的广泛接受 ,并被落实为法律制度。但社会生活的现实经验充分表明 ,法律及国家根本制度对妇女平等权利的确认 ,并不意味着妇女就获得了现实的平等社会地位 ,名义上的平等同实际生活中的境遇往往有天壤之别。由此 ,在社会资源首先按照市场贡献来分配的现代市场社会 ,能力的发展不能不成为妇女获得真实的平等地位的重要现实依据和妇女解放实践的重要内容。但是 ,这种对能力或市场竞争力的追求 ,只有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一终极理念的关照下 ,才能解构能力概念及相关社会制度的父权意识局限 ,才能避免妇女解放实践陷入新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城邦政治是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政治现象。它超越了个体与类二元分立的政治模式,它把"共同生活"作为"人的条件",以此塑造了政治的本源。基于"共同生活"的视域,它以理性化的制度安排来落实"共同生活"的意义,实现了理性化的制度形式与人的存在价值的内在统一。政治不仅要以系统、缜密、具体的制度安排来确保人的价值得以实现,而且更需要有作为"人的条件"的"共同生活"这一本源,这是历史给予我们的最大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