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唐代是中国古代园林风格转变的重要时期。唐代文人园林艺术家王维的造园实践在这一转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山水、植物、动物、建筑、色彩、声音等方面体现了王维力求顺乎自然之势的造园思想,舒展的空间形态,幽邃的天然景色,朴素的建筑风格,诗情画意的意境,其精心营造的辋川别业呈现出以“清、空、淡、远”为特征的完整的园林空间意象。  相似文献   

2.
所有的艺术,都是互相关联的。我国古典园林中有一分支被称为文人山水园。其中大多是诗人、画家、工匠合作创作的;诗人亲自构筑的也不少,如白居易的庐山草堂,王维的辋川别墅。历史上很多有名的造园家也多能诗善画,如元末江南园林艺术的承前启后者倪云林,明代著名造园家朱三松,清初著名造园家张南桓父子、石涛、王石谷、戈裕良等,也都是画家兼诗人。明末清初造园家朱舜水东渡日本,在东京造了“后乐园”而出名,同时以诗  相似文献   

3.
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李渔都是明清时期的一位造园大家。他的造园思想集中体现在《闲情偶寄》之中。李渔的造园思想不仅丰富深邃,而且还极具个性特色。他用艺术的眼光看待造园活动,认为造园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艺术活动。因此,李渔的艺术素养、艺术个性乃至艺术审美理想对于他的造园思想直接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其主要表现是:在园林居室的布置上,李渔习惯用字画等艺术品装饰美化居室环境;在园林的建造技巧上,李渔认为作文和绘画与造园具有内在的相通性;在园林的艺术审美追求上,李渔不仅重视园林的写意功能,而且还非常注重营造园林的艺术韵味;在造园个性上,李渔主张独创、反对窠臼的艺术个性更是直接影响了他避免趋同、力求独创的造园品格。  相似文献   

4.
栖居草堂是杜诗在沉郁基调上另一风格展现的时期,它以闲适、宁静、秀美的风格反映了唐代成都的风物民俗,人文古迹,也为源远流长的成都文化增添上了浓墨重彩的意蕴。  相似文献   

5.
由于政治上的失意和经济上的困顿,杜甫栖居成都草堂。草堂使杜甫从空间上避开了战乱,安逸宁静的草堂生活可从精神上弥补先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缺憾。栖居草堂,乃是客观情势所迫,并不是真心归隐,杜甫以矛盾的心态对待草堂生活。儒家思想的影响、颠沛流离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的两重性带给他情感归属的困难。草堂期间杜甫虽然表现出了怡然自得、尽享天伦的情趣,但他的心灵深处是复杂的,杜甫不能完全消融在自然之中,他在精神上始终挣扎在叹世思乡、忧时嗟身的痛苦之中。草堂不是杜甫的“桃花源”,只是给杜甫提供了一个暂时的心灵栖息地,并不能真正消解“思家则生愁,睹景则销愁”的矛盾心态带给他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6.
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了近5年时间,草堂的安逸使杜甫苦难的心灵有了暂时的栖息之地,草堂成为杜甫思想的憩园,但草堂的闲适并不能改变杜甫漂泊流离的命运,也不可能消弭杜甫的政治热情和情感倾向,闲情雅致、惬意自得的情趣与叹身忧时、顾念乾坤的思想扭结在一起,体现出草堂时期杜甫情感上的矛盾和困惑;另一方面,草堂时期杜甫生活环境的改变和思想情感的沉郁老成,使他有机会审视和反思社会人生及诗歌创作,杜甫的诗歌理论在草堂时期逐渐形成并完善,古体诗创作得到延续、近体诗创作(尤其是五律)走向成熟,杜甫的诗艺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草堂成为杜甫的诗艺的家园.  相似文献   

7.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晚年漂泊四川时,写了一首有名的诗,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元七五九年冬天,杜甫由甘肃同谷县跋山涉水,穿过艰难的蜀道,到达了天府之国四川。从此开始了他“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第二年春天,靠友人(裴晃等)的帮助,在成都浣花溪畔勉强盖了一座草堂,算是暂时定居了下来。这时诗人已经五十岁了,但生活仍然十分贫苦。他盖的是“布衾多年冷似铁”的  相似文献   

8.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古代一位功业卓著的帝王。他不仅以武功定天下,以文德致太平,还以其诗作揭开了唐诗风流的篇章。唐太宗处在梁陈以来浮艳柔弱的诗风向唐代刚健宏阔的诗风转变的时期,他的诗风,既是对前朝诗风的纠正,也是对唐代诗风的开创。正如《全唐诗》(卷一)所评说,李世民的诗“天文秀发,沈丽高朗,有唐三百年风雅之盛,帝实有以启之焉!”然而,以前的文学史家对李世民诗歌在唐代诗坛的地位,却肯定的少,贬责的多,认为他喜爱齐梁文风,指责他的诗是“淫靡浮  相似文献   

9.
书法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在经历了唐代楷书的高峰期后,到了宋代在行书上有了更大的创新,书风也由唐代的"尚法"转为"尚意"。尤其是"宋四家"在这个转变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米芾身为四家之一,集古出新,高举张扬个性的大旗,他的书法艺术观个性鲜明,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纪昀的小说集《阅微草堂笔纪》(以下简称《阅微》),是清代以来有重要影响的笔记体小说集。本文要讨论纪昀对笔记小说的观点,当然先得从这部笔记小说集的体例及写作情况谈起。这部小说的体例,蔡元培在《详注(阅微草堂笔记)序》中分别得很得当:“清代小说最流行者有三:《石头记》、《聊斋志异》及《阅微草堂笔记》是也。《石头记》为全用白话之章回体……《聊斋志异》仿唐代短篇小说刻意求工……《阅微草堂笔记》则用随笔体。”所谓“随笔体”就是“笔记”体,诸如“笔谈”“笔录”“随  相似文献   

11.
王昌焕 《南都学坛》2000,20(2):28-29
在盛唐的书法苑里 ,出现了以张旭、怀素、李白、贺知章为代表的狂士书法群体。他们的书法狂放、恣肆的特点受其性格的影响 ,也有“道”的深刻影响。浪漫的狂士书法同诗歌、舞蹈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能广泛地吸收其中的营养 ,成为内涵丰富的艺术  相似文献   

12.
葛景春先生《李杜之变与唐代文化转型》一书不是对李杜进行简单的优劣品评,而是深入到唐代社会文化的深层结构论述从李白到杜甫的诗歌流变的现象与原因。他从李杜所处的时代的变化、文化诗潮的转型以及李杜自身原因三个方面对李杜之变进行研究,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剖析了以李白为代表的大唐盛世浪漫诗风向以杜甫为代表的衰变之世写实诗风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韩大强 《南都学坛》2009,29(5):46-49
盛唐李白、中唐李贺、晚唐李商隐是唐代诗歌不同时期的杰出代表。李白盛世长歌的昂扬之气,李贺孤寂苦吟的萧瑟之意,李商隐风流晚唱的凄凉之态,构成了唐代诗歌精神的流变过程。唐诗由盛唐的昂扬首变为中唐的萧瑟,再变为晚唐的凄凉,这实际上也正是唐代士子由奋发蹈历乐观进取,转而为消沉冷漠枯寂渊默,直至暮气沉沉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4.
政局的变幻和党争的加剧,导致中唐后期文人对政治的避离以及对“壶天”境界的追求。以白居易为代表,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以诗酒唱和、园林营构为主要内容,文人们在“壶天”中过起了适意的吏隐生活。承接中唐余绪,晚唐文人的追求和爱好越来越狭小、袖珍,并将这些狭小、袖珍的东西放到诗中不厌其烦地加以表现。他们也向往“壶天”境界,但已不同于中唐文人的吏隐,他们使用更多的是“壶天”具有的另一层与隐逸、幽栖乃至神仙相关的意义。一方面是政治上被边缘化的命运,另一方面是审美情趣的改变,二者聚合一途,遂导致晚唐文人对江湖山林的群体性回归。而从对“壶天”境界的歌咏中,亦可看出他们在时代大潮推涌下既难于仕宦亦难于吏隐而不得不将视线投向江湖山林的某种苦衷。  相似文献   

15.
和韵是中国有近1200年历史的诗词创作方式,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的汉语诗歌写作中也受到尊崇,成为古代汉文化圈带有普遍性的写作行为。和韵正式形成于唐代,创始人是元稹和白居易。唐代浓厚的诗歌氛围、近体诗的成熟和元白的个性特征是和韵产生的主要原因。和韵有共时性和韵与跨时代和韵两种类型。跨时代和韵开辟了与古人进行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的新渠道,也为诗人提供了一种文字消遣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6.
"饮中八仙"的演化与李白为"翰林供奉"的时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索现存资料,知盛唐"饮中八仙"有两说:一无裴周南,一有裴周南,迄今仍没有为大家认同的解释。实际上,"饮中八仙"本来就不很固定,是盛唐俗传的结果,而人们乐道的长安会饮是不太可能的,李白开元、天宝间两入长安的史实也为"饮中八仙"的演化增一佐证。同时,"翰林供奉"与"翰林学士"分野于开元二十六年,及此年前后李白仍在长安为"翰林供奉"的史实表明:开元间李白确实到过长安,寓居时间在十年左右。准此,李白这段时间的作品就需要重新编年、重新研究,《新唐书.李白传》也需要修正。  相似文献   

17.
白居易巴蜀诗变与其官场遭遇经历关系密切,其有一个渐变发展的过程。贬谪江州之前,白诗积极讽喻,对政治充满理想和抱负;江州时期白居易沉溺于泪下青衫的感伤,及对朝廷复起的期待;忠州时期他更多的是对人生命运、官场得失的体悟、反思及透解,诗风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并一直延续到晚年。也即白居易巴蜀诗是白氏一生诗风转变的津梁,其对唐宋诗歌嬗变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讨的是作者书写"看见自我"的视觉经验及其反思。在唐代诗人中,题咏自己的肖像画、书写揽镜自照心情者,以白居易(772~846)的作品最多,至少有十五首。文章即以白居易观看自己的肖像画以及照镜题材的诗作为例,分析诗人从凝视自我的视觉体验中感知的自我意识。诗人透过画像再现或镜面反射,得知三重层次的"自我形象"——真实自我的幻影、他人眼中的"我"以及理想之"我"的期许。  相似文献   

19.
唐代叙事诗的繁荣实质是乐府诗兴盛的结果,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量诗人创作了为数众多的经典乐府叙事诗。在中唐由白居易、元稹提倡,一大批优秀诗人积极参与,形成了乐府诗创作的高潮--新乐府运动。唐代乐府诗作多以反映社会现实的叙事诗为主。唐代诗文对六朝文风的反拨、向汉魏风骨学习的复古文学思潮以及歌行体的完善促进了乐府叙事诗的繁荣。  相似文献   

20.
试论儒、道、侠思想对李白个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白人称“诗仙”,是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他深受儒、道、仙、侠等各种思想的影响,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和人格力量。他的文学作品飘逸隽永,气势豪迈。文章试通过对李白个性的分析,来了解儒、道、侠思想对一代诗仙李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