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记者:李书记,我们想请您谈谈河北农村小康建设进展情况好吗?李炳良:好;我很高兴就我省农村小康建设情况接受你们的采访。记者:目前,农村小康建设正在全省蓬勃开展。请李书记谈谈省委、省政府为什么下这么大力量抓小康建设?李炳良:到本世纪末实现小康是中央确定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小康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明确提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并把“在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使广大农民的生活从温饱达到小康水平”作为九十年代农业和农村工十的总目标。从我省情…  相似文献   

2.
供销合作社是密切联系“三农”,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的重要经济组织,肩负着发展农村商品流通的重任,是农村流通市场的主力军。深化供销社改革,努力打遣全新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供销社的作用,是破解“三农”难题,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实现全面小康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一、目标与现实到本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是我国的第二步战略目标,要实现小康目标,关键在农村。因为我国8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农村经济基础脆弱,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也正是基于此,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明确指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同时号召全党加强对农村工作、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导。根据中央决策,我省几年来围绕小康建设抓试点,抓典型,总结经验,制订规划,组织召开全省小康建设大讨论和工作会议,利用一切手段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动员。现在全省上下思想统一、认识明确、信心足、决心大.小…  相似文献   

4.
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农村,就要创新乡镇工作,在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上实现新突破。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实行“三变”: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明显制约着整个社会“全面小康”建设步伐。然解决“三农”问题仅靠从经济层面优惠扶持是不够的, 必须深化改革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等旧体制,创建产权、要素自由流通新机制,强力实施“城市带农村、工业带农业”的发展战略。方能确保2020年“全面小康”目标的圆满实现。  相似文献   

6.
十六大报告对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进行了全面部署,把“三农”问题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进行了深刻论述,这对我们做好新世纪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我认为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大理论突破,这个提法跳出了传统的把城乡经济社会相互分割,单纯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局限,把农业和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放到一起,统筹进行考虑,指明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方针;提出的建设现代农业,是推进农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方向;提出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和最终落脚点。这个论述表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无从谈起。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贯彻十六大精神,一定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目标来展开,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7.
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把解决“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提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在2003年1月份中央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重点加快农村小康建设。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也进一步阐述了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必须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可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要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关键还是发展农村经济,核心问题是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 (一)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 1.农民收入的增加受体制和制度的制约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二元结构”特征明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过剩的农  相似文献   

8.
“十五”期间我省经济增长的空间到底有多大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搞清“实现经济强省目标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增长速度”,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答案:①经过多方面的研究讨论,我省已基本形成关于“经济强省”目标的共识,其核心内容是:到2010年,全省大部分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宽裕型小康,有条件的地方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综合经济实力和人均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要实现这个远景目标,未来10年我省经济增长速度就不能低于9%。②国内专家预测,我国“十五”期间年均经济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9.
湖北作为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做好“三农”工作的任务更为艰巨.同时机遇也更加难得。怎样把中央的方针落到实处?结合湖北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需要我们切实地作好各项工作.来促进“三农”问题的有序解决和新农村的加速建设。  相似文献   

10.
江万丰 《领导科学》2004,(17):13-14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给乡镇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乡镇领导班子要结合自身执政能力建设的实际,重点提高以下几种能力。一、紧紧围绕建设小康新农村  相似文献   

11.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任务,要实现全国的小康就必须实现农民的小康,要实现农民的小康就必须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要发展农村经济,就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即:从管理生产为主转变为管理市场为主,从微观管理转变为宏观调控;从命令性的管理转变为服务性的指导。从“只管种不管收,种了无用倒河沟”转变为“种前找市场,种中讲科技,出售凭合同”。政府要引导和指导兴办旨在服务农民的村级集体经济实体,引导农民自愿入股参与经营。即“政府搭台,农民唱戏”。  相似文献   

12.
忠县属于“一圈两翼”中的一翼。未来一个时期,忠县在“一圈两翼”竞相发展的新格局中如何崛起?我们的总体思路是:承接“一圈”,传递“两翼”,强点连线,城乡互动,建设库区生态经济核心产业带。也就是要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机制创新等方面积极与“一圈”全方位对接,借“一圈”发展之势,继续实施工业强县、对外开放与和谐发展三大战略,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在库区率先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在一些省市调研时同民营小企业经营者进行了座谈。他们说:“经济进入新常态,主要是大企业的事情,我们这些民营小企业能做些什么?我们在经济新常态下能起多大作用?”这个问题有一定代表性,需要认真解答。  相似文献   

14.
陶卫华  郭芳 《领导文萃》2008,(4):135-138
“中国所有人都是改革受益者” 《小康》:你2006年写《理性思考中国改革》,当时是出于一个什么样的考虑?  相似文献   

15.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能就事论事。十五届三中全会在强调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时,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从农村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农村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提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围绕“一个中心”,即紧紧围绕发展经济这个中心;建设“一个目标”,即建设小康目标;“综合建设”,即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同农村经济工作、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这是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思路。党的中心工作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离不开这个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尤其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吴筠 《决策通讯》2002,(12):15-15,14
小康,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梦想。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把“小康”这个令人十分向往的词汇写进了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的战略中。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二十年磨一剑,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成功地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农村英语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国目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因生活环境、文化氛围、教学设施、师资配备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英语的教学质量提高的速度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培养合格的人才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昵?无疑是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在我周围,许多教师都在为了这个目标不断地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存在结构性失调,出现了“有效供给不足”和“无效供给过剩”的矛盾现象。如何为地方经济培养出适应性人才,作为承担地方经济建设人才培养基地的地方高校的经济类专业,只有在教学模式上认真探讨,改革现有不合理现象,才能培养出地方经济所需要的人才来。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潼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出人规模、大范围、大流动的态势,形成了外出寻找就业机会的“民工潮”。对此,潼南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全县启动实施了3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打工经济”即劳务经济随之蓬勃发展起来。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已成为近几年农民收入增加的主渠道,许多农民依靠外出打工走上了“致富路”,有力地推动了潼南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我们的主要作法和体会是。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且指出:“中部地区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联系怀化实际,学习领会这一论述,我们深深感到,像怀化这样的后发展山区,要实现“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跨越,关键在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山区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