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本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国人本管理的现实之路是构建人与组织的和谐关系.立足于人本管理与本土心理行为的研究相结合,在分析"面子"的本质、动因、运作及功能效果的基础上,归纳了7条"面子法则",然后进一步阐释了"面子法则"对我国人本管理的启示和意义,从而为促进人与组织的和谐发展提供一些管理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试论"女性文学阐释学"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柟 《江苏社会科学》2003,1(4):122-126
传统的文学批评理论"女性主体话语"严重缺失."女性文学阐释学"旨在实现信息时代女性文学批评"金字塔式"理论创构,旨在解构男权本位审美观念"独语"的霸权地位,建构两性平等对话、交流的"主体间性"文学评论话语.为此,必须实现女性文学批评理论变革的四大转型和"女性文学阐释学"的四维理论创构.  相似文献   

3.
请求的研究,往往涉及到交际中的很多问题,如礼貌问题、交际双方的面子需求、请求策略、应对策略、会话结构以及请求行为中外差异的比较等等.本文试图使用事件域认知模型理论,对请求行为及其伴随的各种情况给以一个统一的解释.对于请求行为本身来说,可以看作是请求事件的一个突显要素,而整个请求事件各个要素呈现一种层级性分布,各个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显性与隐性要素之间存在着目的性、互动性、连贯性、关联性、动态性等多种特性.这些特征为说话人选择话语形式和交际策略提供了多种可能.  相似文献   

4.
张晓传 《理论界》2013,(9):160-162,34
"好吧"在言谈交际中经常单独应用,不仅具有疑问和应答的意义和功能,而且具有话语标记的功能。后一种功能是由前两种功能虚化而来的,其线索有两条:1.由疑问功能虚化为提请对方注意的话语标记。2.由应答功能虚化为具有话轮延续,话轮转接功能的话语标记。促使"好吧"虚化的因素主要是:1.语义背景转变。2.语用推理和话语位置。"好吧"发挥维护对方的面子的作用,表现出极大的交互主观性。  相似文献   

5.
话语与贸易纠纷——试论中外贸易纠纷的话语研究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贸易纠纷不仅是经济、政治、贸易和法律层面的问题,还与纠纷双方的话语使用密切相关.话语以及与话语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在贸易纠纷的产生、持续、加剧、缓和、消解等环节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中外贸易纠纷的话语研究不但可以为中国更加自信、灵活、智慧地应对贸易纠纷提供实际的帮助,还能开拓和丰富中国当代话语研究和国际贸易研究的视角、方法和思路,为两者搭上对话的桥梁.文章从当前中外贸易纠纷的实际问题出发,结合话语研究的主要特点,分析了贸易纠纷话语研究可能的对象、目标、问题、方法与原则.  相似文献   

6.
西方话语理论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言说方式和所讲的道理有很大的相通性或亲缘性.如果说哲学的表现形式是话语的话,那么,这种话语要表达的道理和所揭示的秩序都不是现成的、绝对的,而是一个生生不患的开放的历史进程,在这个进程中,原来的道说与人言、大道与事理、真理与意见、知识与权力的二元对立都会不复存在.从自然的神喻,到英雄的圣言,再到当代无数个人的众声喧哗,构成了话语迄今为止变化的历史.而自然、社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相互区分、作用与转化,则既为哲学话语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也为它设定了界限.  相似文献   

7.
冲突性话语的直接冲突回应容易引发矛盾升级、产生冲突,恰当的缓和回应策略则可以有效缓减冲突、推动交际的顺利进行。以人际和谐管理语用观为语用理据,立足现有语料,探讨了医患工作会话中听话人如何借助缓和回应策略——间接冲突回应与语用缓和语,回应说话人的冲突性话语,分析了缓和回应策略具有表意含蓄性、交际和谐性、情感顺应性的语用特征,具有发泄负面情绪、增进人际和谐、实现预期交际目的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8.
沈毅 《学术论坛》2003,(4):127-130
在中国人的日常人际交往中 ,“给面子”已经是普通人习惯了的用语与行为。但“给面子”可能是给予实质性的帮助 ,也可能仅仅是表面上的维护 ,从而导致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了名与实的分离 ,“面子”也就从性质上断裂为“形式化面子”与“实质性面子”。实质性面子的大小、正负取决于实质性关系的好坏程度 ,决定了彼此互助互惠或是竞争程度的大小 ,并可能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而形式化面子具有泛化的特征 ,并不取决于关系的实际情况 ,而是一种依礼行事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说话者在描写客体事件、传达客观命题内容的同时,也要表达他个人的主观看法和态度,这部分内容称为情态(modality)。汉语的情态主要借助于语气词来表达,其中“吧”是一个表信疑之间“不确定”的情态语气词,可以用在陈述、疑问和祈使句中。作为话语缓和成分,“吧”的主要功能是削弱句子的肯定性口气。“吧”的所有用法都由“吧”的情态意义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以人际交往中常见的缓和性话语为研究对象,首先界定了它的定义,分析了它的特点和发挥语用效用的过程;再从语用学视角,以适应论为理论依据,探讨缓和性话语在达到其一定交际目的的过程中采用的语言形式和策略,以期促进人际交往中和谐交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基辛格和尼克松从现实主义的思想出发,结合美国的实力以及面临的国际环境,提出了美国的外交战略的"宏大构想".体现这种"宏大构想"的尼克松主义强调通过缓和来重新建立世界政治的均势.结束越南战争、中美关系的改善、美苏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谈判、美国同盟国关系的发展等,都是实施缓和战略的重点.而缓和战略的实施对冷战的转型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由传统民族意识向近代民族观念的跨越,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历史过程.从"华夷"向"中西"话语的转型,则是这一历史性跨越的基本前提.在这一话语转型的历史过程中,徐继畲的<瀛寰志略>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还在举国皆为"华夷之辨"的话语时代,它就已经超越了同时代的主流话语模式,孕育着具有近代性的民族主义话语.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刑法学界关于犯罪论体系变革大讨论的背后,是精英话语与大众话语之间的对立.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考虑,我国传统的犯罪论体系不同于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结构相对简单,学术含量较低,体现了一种大众话语的立场.但是随着法治社会的建立,法律专业化的趋势要求司法队伍精英化,学术界必须能够提供与之相匹配的理论工具,因此,犯罪论体系必将面临大众话语模式向精英话语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模糊限制语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是一种有趣的语用/话语现象.模糊限制语可以对命题进行修正,可利用语言手段策略达到特殊的交际目的,使言语礼貌、含蓄、语气缓和等.在商务交际中,模糊限制语可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通过使用模糊限制语,能使话语更加得体、委婉、可信、确定或含糊、灵活等,并为他人判断其真值留下空间.  相似文献   

15.
在中日语言表达中,美化、粉饰、回避、暗示、文明等婉曲话语非常多见,是普遍的表达现象.婉曲话语主要是为了避免引起听话人的反感、不满和不快,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交际或实现交际的语言表达形式之一.婉曲话语不仅出现在语言表达中,有时也出现在借助体态表达的非语言手段中.但语言和非语言婉曲表达很多时候是为了追求它的"真"实性,也就是说,说话人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话语对象、不同的话语内容而选择婉曲话语,这些婉曲话语有时是真实的,有时是不完全真实的.同时,婉曲话语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是,我们都可以从婉曲话语求"真"来探讨中日两国婉曲话语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新学术》2007,(3)
广告是厂家与顾客之间的交流方式,是一种言语行为。为了销售产品,厂家在要尽可能利用广告缩短与顾客之间(厂家与顾客应属于陌生人关系)的社会距离时,会使用广告语言这一具有面子威胁性质的途径,从而造成面子威胁行为。本文利用语用学原理,尤其是Brown和Levinson提出的面子威胁行为理论(FTA)和面子威胁行为的补救策略,分析商业广告如何施行礼貌策略来对广告本身产生的面子威胁行为进行补救,以达到与广告受众亲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话语(discourse)指构成一个相当完整的单位的语段(text),通常限于指单个说话者传递的连续话语.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则是指对比句子更长的语言段(既话语)所作的语言分析(linguistic analysis),旨在找出带有相似的语境(context)的话语系列并确定其分布(disteibution)规律.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信息理论和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也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之所以产生语言,正是为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人们用于交流最基本的单位是语言信息,交流的过程就是已知信息、新信息、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传递.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组的语言单位就是话语.话语可以由一个词充当,也可以由一个分句、短语、句子乃至一组句子构成.例如,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这样说:  相似文献   

18.
话语·权力·真理--社会正义与"话语的伦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章国锋 《社会科学》2006,(2):186-192
"话语"的冲突是引发人与人,乃至种族、民族和国家间的敌意和仇恨的根本原因,社会的不公正也根本地表现于话语的强权和话语权的不平等.话语的统治必须以权力为后盾,而权力则必须通过话语来贯彻自身.哈贝马斯提出了"话语伦理学"的构想,认为要实现普遍的公正,消除当今世界严重存在的不平等,必须首先反对话语的霸权,在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中贯彻"交往理性",将话语规范的恪守提升到社会伦理原则的高度,通过理性的交往和对话,达成广泛一致的"话语共识",以解决矛盾,防止冲突.然而,哈贝马斯的这一构想却包含着明显的悖论.  相似文献   

19.
人际修辞中的话语礼貌与身份协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际修辞是当代修辞学中重视语言交际实践,追求语言表达最佳效果、取得理想交际目标、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言语交际行为。话语礼貌作为人际修辞的一大首要原则,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但国内学者大都从语用、文化或面子的角度加以研究。本文拟结合一些具体话语事件,探讨话语交际中的身份协商,即身份互认、身份互构以及身份互抗如何对话语礼貌相对性产生建构作用,以弥补目前国内学者对这方面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大众话语"的转换与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国 《河北学刊》2004,24(6):122-127
"大众话语"的核心内涵是知识分子只有深入大众生活,同工农群众相结合,通过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把立足点移到工农大众一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一方面来,才能最终有所作为.文学领域的"大众话语"由政治领域转换而来,它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解放区文坛生成后,成为一个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文学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