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汉书·光武帝纪》:“戊戌,进幸。”李贤注曰:“县名,属右扶风,故城在今陇州源县。”余按:“故城在今陇州源县”,当为“故城在今陇州源县南”。《后汉书·隗嚣传》“复使来歙至”,注云:“,水名,因以为县,属右扶风,故城在今陇州源县南。”《后汉书·寇恂传》“进军及”,注曰:“,县,属扶风,故城在今陇州源县南也。”《通鉴》卷四二:“冯异军邑,祭遵军”,注引贤曰:“,水名,因以名县,属右扶风,故城在今陇州源县南。”《后汉书·光武帝纪》:“六月,中郎将来歙率扬武将军马成破公孙述将王元、环安于下辩。”余按:…  相似文献   

2.
《后汉书·光武帝纪》 :“十八年春二月……三月壬午 ,祠高庙 ,遂有事十一陵。……夏四月癸酉 ,车驾还宫。…… (戊 ) [甲 ]申 ,幸河内。”《校勘记》云 :“据殿本《考证》改。按 :是年夏四月庚申朔 ,下文云‘戊子至自河内’ ,明此‘戊申’乃‘甲申’之误。”余按 :“夏四月庚申朔” ,三月无“壬午” ,“壬午”当在二月。《后汉纪·光武皇帝纪》 :“春二月……壬午 ,上幸长安 ,祠园陵” ,是也。《后汉书·光武帝纪》 :“二十六年 [春 ]正月 ,诏有司增百官奉。”李贤注引《续汉志》曰 :“大将军、三公奉月三百五十斛 ,秩中二千石奉月百八十斛…  相似文献   

3.
《后汉书·光武帝纪》:“大司徒邓禹及冯异与赤眉战于回溪,禹、异败绩。”李贤注曰:“溪名也,俗名回坑,在今洛州永宁县东。”余按:《后汉书·冯异传》“异弃马步走上回阪”,注曰:“回,今俗所谓回,在今洛州永宁县东北。”《通鉴》卷四一:“异弃马奔走,上回阪”,注引杜佑《通典》曰:“回在河南永宁县东北,俗名回坑,长四里,阔二丈,深二丈五尺,自汉以前,道皆由此。”检《新唐书·地理志》:“河南府河南郡,本洛州,开元元年为府。”据此,知本纪注“永宁县东”,当为“永宁县东北”。《后汉书·光武帝纪》:“交牧邓让率七郡太守遣使奉贡…  相似文献   

4.
《后汉书·光武帝纪》 :“八年春正月 ,中郎将来歙袭略阳。”李贤注曰 :“县名 ,属天水郡 ,故城在今秦州陇城县西北。”余按《通鉴》卷四二 :“春 ,来歙将二千余人伐山开道 ,从番须、回中径袭略阳。”胡注 :“贤曰 :略阳 ,县名 ,属天水郡 ,故城在今秦州陇城县西北。番 ,音盘。宋白曰 :略阳道在陇城县东六十里 ,即故冀城 ;魏黄初中 ,改为陇城。时隗嚣居冀。以地理考之 ,当从宋说。”《后汉书·光武帝纪》 :“夏四月 ,司隶校尉傅抗下狱死。隗嚣攻来歙 ,不能下。闰月 ,帝自征嚣 ,河西大将军窦融率五郡太守与车驾会高平。”余按 :“闰月”当为“…  相似文献   

5.
《后汉书·光武帝纪》:“更始亦遣尚书仆射谢躬讨郎”,李贤注曰:“谢躬为尚书仆射。”余按:正文及注皆误,谢躬为“尚书令”,非为“尚书仆射”。《后汉书·马武传》:“更始立……拜为振威将军,与尚书令谢躬共攻王郎。”《后汉书·吴汉传》:“初,更始遣尚书令谢躬率六将军攻王郎,不能下。”《后汉书·庞萌传》:“更始立,以为冀州牧,将兵属尚书令谢躬,共破王郎。”又《后汉书·岑彭传》注引《续汉书》、《后汉纪·光武皇帝纪》皆云谢躬为“尚书令”。而据《后汉书·鲍永传》、《初学记》卷一一引《东观汉记》鲍永是为“尚书仆射”。《后汉书·…  相似文献   

6.
《后汉书·光武帝纪》 :“九月庚戌 ,三辅豪杰共诛王莽 ,传首诣宛。”李贤注曰 :“……时城中少年子弟张鱼等攻莽于渐台 ,商人杜吴杀莽 ,校尉公宾就斩莽首 ,将军申屠建等传莽首诣宛。”余按 :“子弟”当为“朱弟”之误。《续汉书·天文志》 :“城中少年朱弟、张鱼等数千人起兵攻莽 ,烧作室门 ,斧敬法闼。”《汉书·王莽传》、《通鉴》卷三十九并作“城中少年朱弟、张鱼等”。《后汉书》及注校勘拾遗(二)@曹金华  相似文献   

7.
<正> 《汉书·王子侯表》载:元朔二年(前127年)主父偃献策推恩后,武帝“制诏御史:‘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自是支庶毕侯矣。”《汉书·武帝纪》亦载:元朔二年诏下之后,“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可见,班固认为主父偃献策推恩后“王子毕侯”。后人莫不沿袭此说。如清人齐召南曰:“至主父偃之策行,则王子无不封侯,而诸侯益弱矣”(《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后附考证,见《四部备要》第15册第391页)。张维华先生曰:“偃策得行之后,诸侯王子弟亲属,无不  相似文献   

8.
《后汉书·光武帝纪》 :“十年春正月 ,大司马吴汉率捕虏将军王霸等五将军击贾览于高柳 ,匈奴遣骑救览 ,诸将与战 ,却之。”余按 :《后汉书·李通传》 :“六年夏 ,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击汉中贼” ,亦云霸为“捕虏将军” ,然“捕虏”实为“讨虏”之误。《后汉书·王霸传》 :“五年春 ,帝使太中大夫持节拜霸为讨虏将军。”《后汉书·盖延传》 :“帝自将而东 ,征延与……捕虏将军马武、讨虏将军王霸等会任城 ,讨庞萌于桃乡。”《御览》卷 2 4 0引《东观汉记》 :“光武以王霸为讨虏将军 ,击董宪。”又《后汉书·光武帝纪》、《马…  相似文献   

9.
《后汉书.光武帝纪》:“辛卯,柴望岱宗,登封太山;甲午,禅于梁父。”李贤注引《续汉志》曰:“时上御辇升山,即位于坛南,北面,尚书令奉玉牒检,皇帝以寸三分玺亲封之。藏玉牒已,复石覆讫,尚书令以五寸印封石检毕,皇帝再拜。……刻石文辞多,不载。”余按:“寸三分玺”当作“寸二分玺”。《续汉书.祭祀志》:“尚书令奉玉牒检,皇帝以寸二分玺封之。”又据本志前“议封禅所施用”,“玉玺一方寸二分,一枚方五寸”,则作“寸二分玺”明矣。《通鉴》卷四四也作“寸二分玺”。《后汉书.光武帝纪》:“三月戊辰,司空张纯薨。”余按:《通鉴》卷四四同,然《…  相似文献   

10.
汉文帝置经博士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文帝置经博士考曹金华《后汉书·翟传》:初,之为大匠,上言:“孝文皇帝始置一经博士”。章怀太子李贤注曰:“武帝建元五年始置《五经》博士,文帝之时未遑序之事,之此言,不知何据。”此后对文帝曾置几经博士,遂为千载难解之谜。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八《经说》:...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六二年版《汉书·武帝纪》:元鼎五年,“西羌众十万人反,与匈奴通使,攻故安,围枪罕。”“元封元年冬十月,……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威震匈奴。……还,祠黄帝于桥山,乃归甘泉。”原注:桥山,应劭曰:“在上郡,周阳县有黄帝冢。”故安、周阳两地名误。  相似文献   

12.
董仲舒是在汉武帝元光元年(前一三四年)对的策,这本来在《汉书·武帝纪》中说的明明白白,但《资治通鉴·汉纪九》却把它改为汉武帝建元元年(前一四○年)。司马光还通过他的《通鉴考异》为这一改动进行辩解。清人齐召南在乾隆年间版印的官本《汉书》的考证中支持了司马光,清人沈钦韩在他的《汉书疏证》中也支持了司马光。这一改动、一辩解、一考证,使人们产生了一个很大的历史误会:即认为董仲舒的对策引起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建元元年到元光元年这六年间的一系列尊儒术罢百家的举动,都是以董仲舒的对策为动力的。这个误解至今未消除。董仲舒对策之前就已经走  相似文献   

13.
《后汉书·光武帝纪》:“秋七月丁酉,幸鲁国。复济阳县是年徭役。冬十一月丁酉,至自鲁。”《校勘记》云:“‘冬十一月丁酉至自鲁’汲本、《集解》本‘丁酉’作‘乙酉’。按:是年十一月丁未朔,无丁酉、乙酉,疑‘己酉’之误。”余按:是年十一月丁未朔,七月己酉朔,七月也无“丁酉”日也。《后汉纪·光武皇帝纪》作“冬十月丁酉,上幸鲁国”,是也。十月丁丑朔,丁酉乃第二十一日。《通鉴》卷四四:“秋,七月,丁酉,上行幸鲁;冬,十一月,丁酉,还宫”,亦误。《后汉书·光武帝纪》:“三十一年夏五月,大水。戊辰,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鳏、寡、孤、独、笃…  相似文献   

14.
吕叔湘先生《<通鉴>标点琐议》一文(载《中国语文》1979年2期)认为汉武帝诏,“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一句孝廉不宜读断,说,“孝廉分科,前所未闻。各一人实指一郡一人,一国一人。而非孝一人,廉一人。”对吕先生的这个意见,不敢苟同。《汉书·武帝纪》“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颜师古注:“孝谓善事父母者,廉谓清洁有廉隅者。”王先谦《补注》说,“俞樾曰:‘谓孝与廉各一人,非郡国各一人也。’汉制有以孝举者,有以廉举者。故元朔元年有司议曰:‘不举孝……,当以不敬论;不察廉……当免。’是孝重于廉也。《冯  相似文献   

15.
<正> 清赵翼《二十二史劄记》中有《三老孝悌力田皆乡官名》一条,文引汉文帝诏说:“三老,众民之师也。其以户口率置常员。”又引李贤《后汉书》注云:“三老、孝悌、力田,皆乡官名也。”虽然“三老”等属乡官并非赵翼的发现,李贤早已说过,顾炎武《日知录·乡亭之职》条也说过此意,但赵翼能重视汉代这一基层组织的属吏,并列为《劄记》的一条,是很有见地的。本文单就“三老”的性质以及相应的一些问题发表些浅见。三老是秦汉时代的乡官,其职责是协助县令、丞、尉推行政令,教化民众。《汉书·百官公卿表》:“大率十里一亭,享有长。十亭一  相似文献   

16.
南岳山所在方位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岳山究竟在那里?《史记·封禅书》说:“南岳,衡山也”;《汉书·郊祀志说:“祠南岳潜山于潜”;史、汉武帝纪讲:“登礼潜之天柱山,号南岳”;《后汉书·章帝纪》谓:“望祀华、霍”;《尔雅·释山》一曰江南衡而无霍,一曰霍山为南岳而无衡。后世遂形成霍、皖、江南衡山三种不同的说法。朱熹、姚惜抱曾因江南衡山  相似文献   

17.
汉略阳城是甘肃古代著名的军事重镇,后因种种原因湮没无闻。由于年代久远,记载简略且不一,其城到底在何处?至今说法种种,仍是一悬案。对汉略阳城地望,从史料上看,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 陇城镇西北说有人主张汉略阳城在唐陇城县(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九十里之陇城镇)西北。持此说法的代表史籍为《后汉书》李贤注及《通典》。《后汉书·卷一下·光武下》记载: (建武)八年(公元32年)春,正月。中郎将来歙袭略阳,杀隗嚣守将而据  相似文献   

18.
《后汉书·光武帝纪》 :“十七年……冬十月辛巳 ,废皇后郭氏为中山太后 ,……进右翊公辅为中山王 ,食常山郡。其余九国公 ,皆即旧封进爵为王。”余按 :光武帝十一子 ,除皇太子强、右翊公辅和临淮公衡外 ,尚有八国公 ,此云“九”者当误。本纪云 :“十七年……六月癸巳 ,临淮公衡薨。”《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临淮怀公衡 ,建武十五年立 ,未及进爵为王而薨 ,无子 ,国除。”可见“进爵为王”时 ,除右翊公外仅有八国公耳《后汉书》及注校勘拾遗(一)@曹金华  相似文献   

19.
在读书治学时翻阅《辞源》、《辞海》,与古人的训话专著相比较,偶有所识,便写成卡片,记其得失。现择取数例,就教于相关专家与读者:1.“狐疑”、“狼狈”之误释《辞海》:.狐疑:谓遇事犹豫不决。《离骚》‘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汉书·文帝纪》:‘方大臣诛诸吕迎联,联孤疑’颜师古注:‘狐之为兽,其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而称狐疑”’①<辞源补“狐疑:俗传孤性多疑,因以指多疑无决断。《楚辞》屈原《离骚》:‘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史记·文帝纪》:‘元年诏:方大臣之诛诸吕迎联,联狐疑,皆止联。’参阅北…  相似文献   

20.
《卷二·高帝纪下》(建元元年)六月……辛巳,罢荆州刺史。(中华书局1972年1月点校本,第34页,下同)议:此“罢荆州刺史”,义殊不可解,盖荆州南朝大镇,不可便罢也。考建元元年刺荆州者先后有萧嶷及萧映,本书《豫章文献王嶷传》记萧嶷于宋末“仍徙都督荆湘雍益梁宁南北秦八州诸军事、镇西将军、荆州刺史”,据《宋书·顺帝纪》,时在明三年(即建元元年)正月甲辰。萧嶷本传又云其建元时“迁侍中、尚书令、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持节如故。……会北虏动,上思为经略。……复以为都督荆湘雍益梁宁南北秦八州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