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散文集《潮水集》的跨文体写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史交融,作者建构了一个三维情感世界,使作品在文学与历史中穿行;二是均衡之美,表现在“叙事一抒情一叙事”和“议论一抒情一议论”两个创作模式上。  相似文献   

2.
蒋成■先生的《读解学引论》在哲学和文学的临界区域进行读解学本体论研究;纵贯古今,横亘东西,介绍了作者理论、文本理论和读者理论,指出当代对语言本身的读解是读解学。发展的必然。该著作材料宏富信达,辨析精到,实质上做了学术史研究的工作,为读解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作了先导。  相似文献   

3.
《广雅疏证》的写作时间梁保尔,雷汉卿关键词:王念孙,《广雅疏证》,写作时间《广雅疏证》的写作时间,最直接的记载可见于王念孙写于嘉庆元年(1796)的《广雅疏证叙》。叙曰:“念孙不接昧为之疏证,殚精极虑,十年于兹。”①因此可知《广雅疏证》当作于1786...  相似文献   

4.
“记忆”在林白“个人化”的“女性写作”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她把“回望”作为写作的“基本姿势”,认同记忆的“个人性”特征,背离集体记忆中的时间经验和叙事传统,用边缘性的书写重构时间与历史,这种艺术特质集中地展示于她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该作品显示了个人记忆之颠覆与虚构的能量,表达了对时间形式与意义的性别感悟。细读《一个人的战争》,可以从“记忆”与“时间”的角度去探寻成就林白的“个人化写作”或“女性小说”的艺术隐秘。  相似文献   

5.
法国现代小说家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无论从主题到结构 ,还是在写作手法上都与“时间”有关。在作者的心中 ,“时间”这个概念有着独特的内涵 ,它是生命本身 ,是感知存在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6.
《诗经》阐释的两条线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读解《诗经》 ,存在两种阐释线索 (视角 )。汉儒往往喜欢把《诗经》同王道兴衰的大道理联系在一起 ;宋代以还的学者日渐不满意这种读解套路 ,强调诗经的字面意义。顾颉刚“古史辩派”的理论为后人反思中国《诗经》学史 ,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浅析《红字》的象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红字》中红字“A”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指出作者通过塑造“小珠儿”的形象,增强了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寄托了作者对爱的绝对自由的向往。  相似文献   

8.
40005000263-66徐祯卿《谈艺录》写作时间考李双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4徐祯卿;;谈艺录;;写作时间许多材料证明,徐祯卿的诗学理论著作《谈艺录》写于其见李梦阳之前。它代表的应是作者在吴中时期的文学思想,而不是“七子派”的文学思想。0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Academic J  相似文献   

9.
《桃花源诗并记》(以下简称《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重要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解放后,对这篇作品的思想意义的评价,一直存在着重大分歧。本文试图从《归去来兮辞》到《桃花源记》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创作中,探讨陶渊明思想的发展过程,谈谈对“桃源理想”的初步看法。一《归去来兮辞》的写作时间是很清楚的。作者在此文的“序”中点明它作于“乙巳岁”,即东晋义熙元年,公元四○五年。《桃花源记》的具体写作时间则是很难确定的。历来学者大都认为它是陶渊明的晚年之  相似文献   

10.
晚明曲家孟称舜《节义鸳鸯塬娇红记》在80年代之前,学界对之评价较低;1982年之后,随着《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的出版,其地位与价值不啻霄壤。基本缘由根于它的悲剧性及“同心子”恋爱观的大胆提出。但学界却疏干对晚明学术史脉展开探讨,直接导致“同心子”恋爱观现代性爱特征的有力建构缺乏稳固的学理根基;另外,此剧在创作上的继承与创新亦因此而模糊不清。因而我们应该把传奇文本与小说文本的读解相结合;亦应该把传奇文本《娇红记》置于晚明时代大境域之中来读解,晚明学术发展流变及文学发展演变相结合;孟称舜自身学殖与《娇红记》的读解相结合,才能使我们对《娇红记》的读解更加逼近真实。  相似文献   

11.
“意义”的交还─—读解龙彼德《铜奔马》刘伯高(武汉工学院)《铜奔马》是中年诗人龙彼德近10年来的一部诗歌选集。在这本集子里,与其说诗人把自己追求“诗意”的心灵奉献给了读者,不如说他力图把高于现象的存在意义还给人间。这种“交还”在《铜奔马》里虽然是艰难...  相似文献   

12.
吴功正先生把 70万字的《唐代美学史》的撰写视为自己学术长旅的第四次弹跳。而一部美学史著作有三大难题需要解决 ,其一为“关系” ,其二为“交融” ,其三为“流变” ,从以三方面入手读解 ,指出《唐代美学史》是一部大气势、大境界并有大突破的大部头美学史著作 ,是作者新近推出的一部由思辨美学走向艺术美学的又一力作  相似文献   

13.
《孔雀东南飞》并非一向所说的乐府民歌,曹植应为其主要作者,《艺文类聚》和《玉台新咏》的两个不同版本,正应该是曹植分别写作于建安时期以刘勋休妻为原型的抒情诗和黄初后期以甄后之死为原型的叙事诗.两个版本不同的序所载的时间说法不同,前者为“后汉”,后者为“汉末建安中”,留下了不同时间写作的时代痕迹.两作从序到诗作正文,无不吻合于两个不同的题材背景.  相似文献   

14.
我们可以以《诗学》中有关史诗的理论话语,着眼于其情节和性格的必然律,来读解“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从《伊利亚特》的“头”、“身”、“尾”出发,通过文本具体分析其情节和性格的必然律。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不是“虚实”所能指陈,实乃作者主观意识对历史存在的主体超越,即作家伟大人格和美好心灵的投射与熔铸。而且达到一定主体超越的小说艺术作品,都表现出一种超验之美,具有新奇与非经验所能认知的美学特征。如《三国演义》之距离美、模糊美、神秘美、传奇美等等,都属于“超验”之范畴。正由于这些艺术成就,使《三国演义》超出了其他历史演义之作,久传而不衰。  相似文献   

16.
吴功正先生把70万家的《唐代美学史》的撰写视为自己学术长旅的第四次弹跳。而一部美学史著作有三大难题需要解决,其一为“关系”,其二为“交融”,其三为“流变”,从以三方面入手读解,指出《唐代美学史》是一部大气势、大境界并有大突破的大部分头美学史著作,是作者新近推出的一部由思辨美学走向艺术美学又一力作。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詹姆逊的《政治无意识》的读解 ,认为作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所做的综合创新颇为成功。詹姆逊创造性地批判吸收了西方多种社会思潮的精义 ,基本上完成了对具有总体化特征的马克思主义文学阐释学的建构。《政治无意识》不仅摆脱了以往“左”派文学理论“庸俗化”的倾向 ,而且赋予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新的活力 ,使之具有了更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啸赋》是魏晋间著名辞赋家成公绥的代表作,是第一篇和唯一的专门描写“啸”这一特殊的音乐技艺的赋作。该赋不仅是作者对“啸”之颂美,更是作者玄庄道家思想、中和为美的音乐观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19.
《西游补》的版本与序跋问题存在着诸多争议,如版本与序跋写作的时间、序跋的作者、《西游记》续书之序跋搞混等。通过对有关文献资料的甄别和新材料的进一步挖掘,考定出崇祯间刊本《西游补》附有明代嶷如居士的《西游补序》和静啸斋主人的《西游补答问》。嶷如居士就是小说的作者,与静啸斋主人为同一人,即董说。该版本并无“天目山樵序”和《读西游补杂记》。空青室刊本《西游补》同时附“天目山樵序”和《读西游补杂记》。“天目山樵序”作者为张文虎,序文写于咸丰三年(1853),“三一道人”乃是张文虎友人。《读西游补杂记》作者为钱培名,写于咸丰三、四年间。  相似文献   

20.
《〈归去来兮辞〉并序》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五的第四课,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可见此文成就颇高。《归去来兮辞》的创作不仅是陶渊明结束多年徘徊的决定,也是他回归田园的宣言。《归去来兮辞》由“序”和“辞”两部分组成,序文交代了本文写作时间背景以及自己辞去彭泽令的原因,正文将生动可感的生活情境与自己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联系在一起,抒发了作者决定离开官场、回归田园后,所流露出的自然真实的情感。也正是这份自然真实、发自肺腑的情感让人深受感染。本文根据作者的情感脉络,从真情的内涵、真情的展现和真情的价值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