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西南北》2009,(1):68-68
不得不说,能够见到池莉老大作搬上荧屏,是一大幸事。当年轰动一时的《有了快感你就喊》成为无数“潮人”的阅读时尚。而时过境迁改编成为电视剧后却易名《幸福来了你就喊》——快感没了,只剩下一个男人的幸福以及为了感受幸福而遭受的种种磨难。  相似文献   

2.
"来朝走马"诗句历来释为清晨骑马奔驰,或来周养马.通过文史互证,"来朝走马"当释为公为亶朝商并被赐予"走马"一职,并被获准内迁至岐.因此,"来朝走马"既与周族骑射无关,也不足以用来论证华夏民族骑射的起源.  相似文献   

3.
陈忠实 《唐都学刊》2011,27(2):98-101
《白鹿原》中的朱先生是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经过作者的再加工而塑造的艺术人物形象。其原型是科举制度废除前的清朝最末一届举人牛兆濂,但朱先生并不等同于牛兆濂。关于"鏊子"说,是小说中的朱先生面对白鹿原上"农民运动"被残酷镇压的一个比喻,是对农民运动中的某些过火行为及运动被镇压后地主阶级的残酷报复所发的感慨。作品人物对某个事件的看法和表态,是作品中的人物以他的是非标准和价值判断作出的表述,不是作者的是非标准和意义判断的表述。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副词"就"的意义本文归纳为"较快衔接"义和"限制"义。从这两个意义出发考察"就"在表时间、数量、条件时在句中与"了"的隐现情况。本文认为,"就"的"达成"义即"完成"义,而"了"的基本语法意义之一是表"完成",如果"就"取"趋近而未达成"义,则一般不与"了"共现;如果"就"表"趋近并达成"义,则一定与"了"共现,有强制性;如果"就"是"限制"义,则亦不能与"了"共现。  相似文献   

5.
杨滨 《唐都学刊》1995,(6):36-41
论《诗经》中“兴”的“起情”作用杨滨《虞书》上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这大概是我国文字记载中年代最早的对于诗歌创作的本质及作用的认识了。所谓“志”,据闻一多在《歌与诗》一文中的论证,“志”在汉语发展史上大致经历过由记忆、记载到怀抱(情...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对于毛泽东《讲话》精神及相关文艺实践的讨论、研究,在中共党史及文学研究界均取得了不菲的研究成绩,这些研究往往将关注的焦点集中于两个方面,即"为谁写"与"写什么"的问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的境界说是文学批评中一个重要术语,但对其解释却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传统的解释都是从艺术层面,把境界等同于意境。其实,境界并不仅指向艺术,更指向宽广的文化层面。首先,境界要求表达真实的人生体验。其次,境界更是指一种悲壮苍凉的生命情怀。最后,境界亦指向创作主体的人格,只有纯真无伪、人格高尚者才能创作出有境界的作品。王国维的境界最终是一种生命空间、心灵空间的呈现。境界实际是对人的生命质量的考察与品鉴,是艺术境界与生命境界的统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已超越了单纯的文艺领域,而达到了生命美学、哲学的层面。  相似文献   

8.
“吴镇宇要来青岛啦!吴镇宇要来青岛啦!”同事黄小敏蹦蹦跳跳跑进办公室告诉我,眼睛里闪烁着田伯光看到仪琳时才会有的光芒。  相似文献   

9.
《东西南北》2012,(3):20-23
爱情和阴谋、权力和手足、子嗣和王位……21世纪,王室、香火、禁锢、纳妾…出生名门、天生丽质、才华横溢—入侯门——压抑、焦虑、适应性障碍、抑郁症……这一切,为人们展开了一幅菊花王朝皇位继承人暗战的图景。  相似文献   

10.
尚之 《东西南北》2012,(19):30-32
在俄罗斯人眼里,刚过30岁生日的索布恰克曾是开保时捷的“官二代”、普京羽翼下的食利者、情色真人秀节目主持人、《花花公子》封面女郎、亿万富豪的女朋友、“俄版的帕丽斯·希尔顿”。但今天,她已无可争议地成为反普京阵营领袖之一。  相似文献   

11.
那天,两人决绝地要分手,坡此说了狠话。她说你忘记我吧。我赌气说好。那些或喜或忧的前尘往事,转眼要成为镜花水月的空欢喜。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研究中"忏悔"说为人熟知,此说产生于清代,20世纪前半叶一度流行,目前,仍有信奉者。"忏悔"说宣扬《红楼梦》是曹雪芹的忏悔录,它的前提是承认《红楼梦》为曹雪芹的自传,此说的立论、依据、论证存在显而易见的错误。  相似文献   

13.
刘昌安 《唐都学刊》2004,20(1):134-138
《诗经·周南·麟之趾》中的“麟” ,应是《山海经》中的怪兽“犭婴如” ,其生活时代久远 ,活动范围在陕南秦巴山林中 ,类似长颈鹿。从历史地理角度进行考察 ,“二南”诗的地域应在汉水中上游地区。  相似文献   

14.
温庆新 《学术交流》2023,(5):168-179
基于史学本位视域,钱谦益以“说部”指称子部“小说类”,以“征信”为评判的首要依据,将“稗官说家”并举强调“说家”可资存“史”的价值。钱谦益有关“说家”的认识并非聚焦于子部小说的形态与本质,而是着眼于史学价值。这与其强调为“文”应关乎“世运”的认识相一致,亦是《绛云楼书目》对“小说类”进行作品归置的指导。陈景云对《绛云楼书目》的小说注解亦以“征信”价值为准绳,表明钱谦益的小说批评思想得到后世学者的认可与发扬。而《绛云楼书目》从史学视角的考察思路与《四库全书总目》从政教视角考察的思路的出发点与立足点并不尽相同,以至于彼时关于“小说(家)”的评骘意见多有扞格之处,却也推动着时人关于“小说家类”批评的多元探索。  相似文献   

15.
“符采”在《文心雕龙》中的含义可分为两种,一是“符之采”,即“玉之横文”,引申为“文采”,《原道》《诏策》篇中是此义;二是“符”与“采”,即玉之坚硬质地与华美文采的结合,引申为文章质实的内在美与富有文采的外在美的结合,《宗经》《风骨》《诠赋》篇中是此义.比较而言,并列结构的“符采”更具理论深度,从这一角度看,“符采”之“符”与“风骨”有相近之处,“采”则与辞赋的“铺采摛文”密切相关.“符”相当于“雅义”,“采”相当于“丽词”,“符”与“采”各自独立存在,又相互交融,其内涵与“文质”说、“丽词雅义”说、“情经辞纬”说一脉相承而又能超越诸说,更为精确地体现了刘勰文质并重的文章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6.
杜贵晨 《求是学刊》2012,39(3):116-120
《儒林外史》在题材上是一部写明代以及清代的“儒林小说”,它源于史家“实录”精神的高度“写实”的文学成就,虽使其有“足称讽刺之书”之誉,但“讽刺”仅其“写实”效果的一面,又系读者“受性”自得,而非作者有意为之.《儒林外史》的总体艺术风格是“写实”,而非“讽刺”.《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最优秀、最纯粹的“儒林”题材“写实”风格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17.
韩春晖 《学术交流》2007,(5):180-182
《送冰的人来了》是美国伟大的戏剧天才尤金.奥尼尔晚期创作的重要作品。奥尼尔对上帝的质疑和对人类命运的思索在这部剧作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而这一创作意图的实现则是建构在对《圣经》文本进行原型引用的基础上。《送冰的人来了》不仅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众多暗示、隐喻和象征,一如《圣经》故事的惯用技巧,而且在标题、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也与《圣经》联系密切。在该剧的创作中,把《圣经》的内在精神融入到了作品的人物性格里。除了主要角色外,次要人物也都有着《圣经》原型,并且,他们对中心人物的形象起着鲜明的烘托作用。尤其在对剧中原型人物的解构和重塑中,奥尼尔揭示了神的缺席,也否定了宗教对人类的拯救功能。  相似文献   

18.
郭店简《老子》“”仍应释读为“惊”,它本作“惊”并非误读。“宠辱”不是并列关系,不是动宾结构,不是偏义复词,不是特有概念。“宠辱”实意为宠即辱,“宠为下也”进一步说明得宠乃卑辱之事。正如“大患”是对“贵”的价值判断,“辱”“下”都是对“宠”的价值判断(“下”即“辱”),故章首两命题宜断句为“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郭店楚简本将“人”字断在本章章首乃误点句读。老子在此是做价值重估,从而颠覆以“宠”“贵”为上的世俗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求是学刊》2018,(3):154-164
思想家、史学家贾谊的"过秦"论,是汉初"过秦"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贾谊"过秦"论的历史视角分为"攻"与"守"两个阶段,具体分析了秦之兴亡的原因,得出了"攻守势异"的历史认识;贾谊"过秦"论的目的是为西汉皇朝的政治统治提供历史借鉴,由此提出了具体的仁义治国理论。同时,贾谊是汉初"六经"的重要传人。其"六经"思想继承了先秦儒家特别是荀子的思想,并将其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从天道观上作出了论证。在此基础上,贾谊具体阐述了"六经"经传内蕴的仁爱、礼治思想。这些"六经"之论,成为其"过秦"历史总结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表重复持续的“还、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宇冰 《求是学刊》2001,28(6):90-94
“还”与“再”在表示重复与持续时是一对极为接近的副词 ,对二者的区分 ,可以通过分析它们与否定成分、助动词等特殊成分的搭配表现以及它们对句类的适应性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