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溪友议》中"陆参军"向来无解。唐代参军戏起初为表演陆象先的参军的行为,"陆参军"即谓陆象先的参军,所以又叫"弄陆参军"。晚唐五代,参军戏演变为主仆戏,"参军"一词也就由故事中的人物名转变为角色名。"苍鹘"则意谓"回鹘仆人"。  相似文献   

2.
孙祚民的“封建政权说”在二十世纪的史学界引起了很激烈的争论,大多数是反对的声音。尽管他一开始是以“封建政权说”提出自己的观点的,而且大多数学者也是从他的“封建政权说”角度来进行商榷和批判的,事实上在他的“封建政权说”之中还包含着转化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三元说”与中唐枢纽论的学术因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曾植、陈衍“三元说”以元和诗风(即中唐诗歌)作为古今诗史发展的一个中枢。他们认为至此之后古代诗歌由类型化进入到个性化的时代,宋诗就是由此发展而来的;中唐诗歌这一特点以及与宋诗的这种联系是由其内在的学术精神所决定的,这是新一代土大夫精神成熟的一个标志。中唐中枢论不仅具有诗史上的意义而且含有学术史与政治史上的意义。这一诗学观念体现了他们在学术史上的独识,也渗透了他们对政治史的独特体验。这在思想与方法上对陈寅格先生早期的学术思路都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元代王构《修辞鉴衡》卷一"诗评"多辑录宋人诗话、文集及杂记等,并在每条之下注明出处。其中有一条:"诗自河梁之后,诗之变,至唐而止。元和之诗极盛。诗有盛唐、中唐、晚唐。五代陋矣。"其下出处已佚。在以往关于唐诗分期的讨论中,这一记载一直被当作重要材料引用,多数学者认为这段话出自北宋杨时。而通过对《龟山先生语录》《修辞鉴衡》《对床夜语》《唐诗三体家法序》等的考察及其他材料的分析,可以确定这段话实际上出自南宋周弼而非杨时。这一结论亦可补足《修辞鉴衡》中"诗体之变"一条之下的佚文。  相似文献   

5.
即使在文学史上 ,像她那样鲜明、那样奇特、那样复杂、那样丰满的女性形象 ,也是不多见的。一个杰出的艺术形象往往不是一眼可以看穿、一句话可以概括得了的 ,他把生活本身的丰富性、复杂性高度浓缩地集中在自己身上 ,以致呈现出多义性和超时代性的特点 ,说不尽的哈姆雷特、说不尽的阿Q、说不尽的蔡大嫂……一、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邓幺姑 (后来的蔡大嫂 ) ,从农村来 ,却并非出身一般农民家庭。生父是在大户人家的小管事 ,她出世不久他就死了 ,一岁半随母亲嫁到佃农邓家 ,从出身说 ,有些“比上不足 ,比下有余” ,再加上她长得漂亮 ,又是独…  相似文献   

6.
封建庄园是封建社会一种大土地生产经营方式的组织单位,是无论在西欧还是中国都曾经存在过的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实体。本文拟对中、西封建庄园进行比较,弄清二者的差异,着重点在探讨中国封建地主庄园的一般特点。一、领主等级土地占有制和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因此,考察中西封建庄园,必须先从土地所有制着手。我国的封建庄园的土地是地主私人所有制,而西欧封建庄园的土地则是领主等级占有制。西欧封建庄园的土地一般是由国王或上一级封建主封授的,所有权属于最高封建主,受封者得到封土  相似文献   

7.
元明诗学对宋诗的扬弃和对唐诗的尊重,是以理学与心学的融合作为思想支撑的。宗法盛唐的提出,是出于建构新文统的需要,而文统所强调的恢复风雅传统,使得元明诗论开始系统反思唐音的形成,其宗唐也不再如宋代那样局限于宗法盛、中、晚,而是提倡以师心为本源、师古为补充,以重建新的诗歌典范。  相似文献   

8.
一、陆范杨三足鼎立,南宋诗的高潮南宋诗歌的高潮,在陆游范成大杨万里三大诗人创作的时代,自陆游于高宗绍兴十三年(1143)临安应试,到诗人于宋宁宗嘉定三年(1210)去世,近七十年.陆游生于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范成大生于钦宗靖康元年(1126),杨万里生于靖康二年(1127),像是相约好了结伴而来,三者之间都以一岁之差形成三个阶梯,那顺序恰好是他们诗史上的地位..当他们呱呱堕地之日起,面对的就是这个灾难深重的世界,在襁褓中听到的就是茄鼓的悲呜,人民的哀号和前辈们忠义的愤呼.三大诗人在年青时都经历过刻苦的学习,具有深厚的根底.有趣的是他们都和江西派粘点儿关系,陆游曾向曾几学诗,杨万里  相似文献   

9.
说唐小说中的"玄武门之变"虽然在细微处有区别,但其倾向性非常鲜明,即肯定李世民,贬斥李建成、元吉,认为此事件是正义之举.此种倾向性与宋以来的史家之观点以及敦煌话本<唐太宗入冥记>的倾向性迥然不同,体现了明清说唐小说家对"玄武门之变"的诠释与接受.  相似文献   

10.
封建释义     
周族本是以今之洛阳以西至泾渭一带为根据地的“小拜周”,公元前十一世纪下半叶取代“大拜殷”而为天下共主。为了巩固西周政权,周公东征,摧毁商殷及其同盟淮夷的残余势力后,便在全国要冲大封同姓、异姓和古帝王之后于新占领的东方,“从蕃屏周。”《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说:“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荀子·(亻入)效篇》说:“兼制天下,立国七十一,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又说:“武王、成、  相似文献   

11.
封建论     
天地果无初乎③?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④?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则孰为近?曰:有初为近。孰明之⑤?由封建而明之也。彼封建者⑥,更⑦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⑧。势不可也⑨,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封建,非圣人意也。彼⑩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11),鹿豕狉狉(12),人不能搏噬(13),而且无毛羽,莫克  相似文献   

12.
<正> 裴度(765—839),字中立、唐代河东郡闻喜县人,为中唐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今山西省闻喜县裴柏村,即其故里,尚有晋公祠遗址和韩愈所撰写的《平淮西碑》。其墓在今闻喜县赵村。 河东裴氏为三晋望族,自秦汉以至隋唐千余年间,代有伟人,光耀史册。裴度虽出身于小官僚家庭,祖父裴有邻曾做过濮阳县令,父亲裴淑仅做过漫池县丞,但他自幼受“将相接武,公侯一门”的世族家风的薰陶激励,刻苦攻读经史,博览群书,能诗善文,立志辅佐朝廷,兼济天下,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相似文献   

13.
中唐古文家李观以古文知名当世,韩愈与其交好,为其作墓志,称其"才高乎当世,而行出乎古人".他在古文运动之前英年早逝,留给世人诸多遗憾.其生平事迹在历代文献中记载甚少,专门研究李观的文章更是屈指可数.整理回顾前贤学者对李观的研究成果,可以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以便对李观进行恰当的文学评价和适当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14.
中唐分前后两个时期。后期诗坛有通俗、怪奇、雅正三个流派 ,三大流派构成了奇特的鼎立抗衡格局。通俗派诗歌的主导风格在于质实通俗 ,不避俚浅 ,讽兴时事 ,不虚为文。如此倾向可谓其来有自 ,总体上说是其主观追求的结果。就艺术实践而言 ,成就不小 ,但缺陷难免。“非求宫律高 ,不务文字奇” ,此为通俗诗派审美追求的全部内涵 ,同时也是抗衡雅正诗派、怪奇诗派的鲜明旗帜。审视一番诗派鼎立之格局 ,有助于中唐诗坛形势的立体化认识。  相似文献   

15.
安史乱后,唐王朝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由盛而衰,每况日下。在文学创作上,所谓的“盛唐气象”也随之消失。面对着这样的局面和社会现实,针对文学的实际,一些有识之士,首先在文学理论上,倡导了他们的主张,并以创作实践开拓了一代新风。象元结、皎然、白居易、元稹、刘禹锡、韩愈、柳宗元、李翱、皇甫湜等,都以他们的理论主张见用于当时,活跃于文学理论的阵地。尽管专门著述不多,其言论多散见  相似文献   

16.
中唐的天人关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唐的天人关系论赵俊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辩证地阐明了天人关系,批判了天人感应说的荒谬,弥补了天人不相预说的漏洞,充分肯定了人的地位和价值,并以这种观念观察历史,力求扫除神学迷雾,也得出一些较为进步的认识,为自古以来的天人关系之争作了一个较为圆满的总结...  相似文献   

17.
“唐承汉统”说 ,是唐人在五德终始循环上关于唐朝跨越魏、晋、周、隋直承汉朝统系的一种学说。这种学说由王勃提出 ,经李嗣真、崔昌等人的发挥宣传 ,在武则天、唐玄宗时 ,通过立二王、三恪的礼仪形式实施于唐代政治生活中。“唐承汉统”说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理论意义在于 ,它为唐朝政权提供了超越合法性 ;其实践意义在于 ,它为唐代盛行的唐人慕学汉人风范的文化心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漫长的封建专制统治,在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时间,对我国各方面的影响格外深远,时至今日仍感到封建幽灵的广泛存在。特别是作为封建政治制度核心内容的封建官制,所造成的巨大历史惰性,仍继续作用于今天的思想和行动。因此,总结历史教训,彻底消除封建遗毒,仍是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封建官制的沿革和实质 中国封建官制是指我国历史上自秦汉以来绵延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体系,和与这个体系相联系的官吏制度。其中包括官职、官品、官禄的确定,官吏职责和职权的划分,官吏选拨、任用的程序、途径和方法等。两千多年来,中国历史上虽然朝代频繁更替,各朝官制也各有异,但其基本精神确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9.
明初诗学批评家高棅编选的《唐诗品汇》是明代最有影响的唐诗选本,也是以评选结合方式来体现自己诗学批评思想的重要的诗论著作。尤其是其唐诗分期理论,在广泛吸收唐末以来唐诗分期学说的基础上,正式确定了四唐分期说,显示了唐诗分期的批评史意义,对明代唐诗学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泌鲜为人知,史家的著述中很少涉及,但他却是唐中叶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战略家。目前对商中晚期历史人物的研究似显薄弱,对李泌这个人物的研究则更少,本文拟就李泌在中唐动荡政局中的历史活动及其所起的作用作以初探c一、扶危定倾755年,安史乱起,玄宗仓俊逃离京都,把皇位让给太子肃宗。摆在肃宗面前的当务之急就是平定叛乱,稳定局势。肃宗是个无能之辈,对唐王朝面临的危机他手足无措,前线虽有郭子仪等将阻敌,但肃家势抓力单,无威信、无力量、迫切需要有人辅佐。李泌应诏冒险首至,深得肃宗信任,李泌坚辞不受官职,以布衣身份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