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学修辞批评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学术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修辞批评承诺对文本意义与效果产生的过程进行揭秘,它是批评家对文本进行意义阐释与价值评判的基础。作为一种批评方法,文学修辞批评与其批评对象之间有天然的亲和性,对文学的修辞性的忽视,实际上是对文学的本质的忽视。  相似文献   

2.
"精细"作为一种修辞文本模式,一般多是建立在表达者力图突破人们所共同遵循的常规逻辑和表述惯例,以语言表达方式的新异性来激发修辞文本接受者的"不随意注意",以此诱导接受者进入文本接受的"随意注意"阶段,从而达成对其所建构的修辞文本加深印象,并深刻理解其意旨之心理机制之上的.这种修辞文本,在表达和接受上都有其独特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文本修辞是创造者为达到传播的目的而创作的完整的、独立的修辞作品;话语修辞是交际者为达到交流目的而进行的表达。文本修辞和话语修辞是基于修辞存在的形态而划分的类别,它们是交叉存在的,有时候可以合流。文本修辞和话语修辞在生成主体、存在形式、价值取向、影响对象和批评标准方面都有不同。区分文本修辞和话语修辞对修辞生成、修辞评价和修辞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文学理论似乎面临一种同样的困境,那就是难以把文学活动中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个要素同时纳入视野之中。20世纪西方伴随着语言学转向兴起的现代修辞学理论对修辞行为整体的研究,为突破这种困境提供了某种可能。受现代修辞学理论影响的布斯的小说修辞学研究,作为诗学与修辞学研究相结合的杰出成果,开启了一种把文学作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语言交际活动,并对四要素进行四元通观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的修辞学范式。以此为基础,再融合借鉴其他理论,则有望建构一种新的能够同时把作者的表层意图和无意识动机、文本的结构形式和修辞选择、作品的审美效果和社会意识形态功能、文本生成和接受的世界和文化语境同时纳入视野的"语言修辞学批评"。  相似文献   

5.
翻译过程中的"理解"是一个复杂、充满歧义性的过程,而"表达"是译者将自己对原文文本内涵的理解与作者意图、文本字面意义、翻译行为的价值进行权衡的结果,反映了译者的"理解观".翻译批评者需深入"表达"背后,检视译者的"理解",因而批评者关于"何为理解"和"如何理解"的认知,对于其批评方法和结论起着决定性作用.诠释学在其衍变...  相似文献   

6.
尼采的修辞思想,是其对形而上学进行语言批判的关键,更是20世纪西方文学文化批评的思想源头.文章从尼采修辞批评本身的悖论所揭示出的一种"修辞陷阱"出发,在西方修辞传统中去描述和理解尼采修辞思想的涵义和地位,并主要以德曼的思想为代表论述了当代批评对此所作出的思考和回应,从而理解当代西方思想所关注的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当代美国非裔文学批评家亨利·路易斯·盖茨的修辞性批评理论认为,美国非裔文学批评应产生于美国非裔文学自身的传统,它与西方文论形成对话与互动;黑人表意是一种修辞游戏,"修辞性命名"、"互文修正性结构"和双声语是黑人文本的典型修辞策略.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修辞立其诚"。周振甫批评《修辞学发凡》抛弃了这一原则。霍四通用有"文不如其人"现象主张修辞可以不"立其诚"。修辞要不要"立其诚"?这是一个问题,需要认真地思考。"修辞立其诚"是我国的文化传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推翻"修辞立其诚"的传统,需要非常地慎重。  相似文献   

9.
修辞叙事学的读者观使真实读者运用伦理标准对叙述者传递的文本信息进行阐释,而重获阐释与批评文本的合法地位,此读者观进而发展为以伦理取位的叙事伦理批评。以叙事伦理批评视角阐释小说《立体几何》,乃立足于叙事策略,对叙述者表面叙述的信息确定性进行对照式阅读。确切地说,从小说的叙述人称与视角、叙事模式与叙事时间三个角度来分析隐含作者对叙述者及其叙述内容的否定态度,以揭示小说蕴含的对男性霸权主义的伦理警示。  相似文献   

10.
蕴藉批评     
蕴藉批评是众多单一批评模式的综合运用,它注重整体感悟和理性思辨的结合;文本的社会性、历史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语言的学理性和形象性的结合,本文对其研究对象、性质、标准、语言特征及文本批评的实施进行了初步界定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启蒙理性在西方世界渊源已久,对其进行的批判也由来已久,从早期西方哲学家到马克思主义再到法兰克福学派,这一学术传统从未中断。但是,仅有理论是不够的,理论必须趋向于现实,寻找出有效的行为方式,唯此方能拯救时代和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12.
作为第一部中国艺术批评史著作,凌继尧主编的《中国艺术批评史》一书对艺术批评学科进行了许多开拓性的探索:厘清中国艺术批评史与各种门类艺术批评史、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学科界限,努力做到"略小而见大,举重以明轻",坚持对原典尽量作出符合它的原初涵义的阐释,并有意追求一种"有深度的通俗"的写作风格。这部具有重要理论创新价值的学术力作,不但体现了一种可贵的理论自觉和精神担当,而且也是以实际行动对艺术学理论能不能成为一门学科的质疑做出了强有力的回应。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意象批评自古以来就是文艺批评领域内一颗闪亮的明星。其喻象性、直观性、启悟性、审美性等多种复杂的特质使得这种批评方式既能顺应长期稳定的民族心理,又能随着历史的变幻不断实现自身发展,从而经久不衰。古典意象批评还对古今中外的文艺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自身的巨大价值决定其不可替代的地位。至今,中国意象批评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可能性和上升空间,同时也使研究者对这种古老而精妙、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批评方法寄予了更大的期待。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学批评一向重视风格,一部中国文学批评史几乎可以说就是文学风格的批评史,但是,在这种重视文艺风格的文艺批评史里,却找不到批评家及其批评风格应有的位置.只有"风格批评"而缺乏"批评风格".为什么文艺批评的风格研究会成为理论上的空白呢?这个问题既与文艺理论对批评认识的偏差有关,也与文艺批评自身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媒介批评学体系的原创与建设,作为近30年来传播学中国化追求的一个突破口,其意义极为重大。而中国媒介批评学体系的建设,不仅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的土壤,面向中国的媒介传播实践,更要努力追求这一颇具探索性的批评体系具有更加开阔的世界眼光,更加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和价值。那么,这种价值的理论基点和核心性构成是什么?我们从对东西方两大文明的历史回溯中发现,以人为本不仅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世界文明的基本精神,而且实际上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相对稳定的价值观。本文将重点探讨“人文精神”何以具有世界性的意义,并详细阐述其对中国媒介批评学体系以及对整个世界传播学发展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研究彝族著名诗人、学者罗庆春的诗学,不能规避的是对其诗歌批评方法的研究与分析。罗庆春在研究少数民族诗歌的创作及发展时,既运用了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等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批评方法,也借鉴了心理学批评、原型批评等现代批评方法,为其较为成熟的诗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力图揭示梅罗-庞蒂是怎样把生活体验与表达之间的辩证法建立在对行为主义和格式塔理论的创造性把握的基础之上的。即行为的“格式塔”不仅是处于刺激—本能反应的关系之中,而且更是处于一种被知觉—加工的关系之中。这也就是说,它拥有一种在创造性的加工活动中把握被知觉的意义的能力。当然,这种创造不能从绝对的意义上去理解,因为它的目的是激发起其他一些创造,并同时被整合进历史的“格式塔”之中。  相似文献   

18.
考据学人眼中的唯物史观史学——以童书业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唯物史观派和史料派是20世纪中国史学的两大派别。两派虽呈对峙之局,正面交锋却不多见。来自史料派大本营的童书业曾与史观派中的王宜昌、李季和翦伯赞展开辩论,公开对其进行学术评估。他并不否认唯物史观史学本身的价值,但反对部分唯物史观者的唯心的古史观及其对考据派的谩骂式批评。他指明史观派所用的是类推的方法,以史观学说为依据,以比附推断为步骤,而以求合为目的。他还认为唯物史观不是科学,而是一种时代思潮和宗教哲学。童书业心目中的唯物史观者,与1949年之后的正统认识大相径庭,其范围要宽广得多。抗战后唯物史观派的上升也具有一定的学理依据,不只是政治变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有 5 0多年历史的当代文学批评 ,促进和推动了当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其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其特点和规律 ,其正确与失误 ,都是值得我们去总结的。构建一部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的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 ,并开设该门课程 ,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该书内容是丰富的 ,可以侧重于重大批评事件和代表性批评家和流派的论述。教学重点可放在对当前文学批评的评析和作家作品的批评上。加强当代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和教学 ,会使当今的文学批评健康地发展 ,促进文学事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20.
从启蒙精神的批判到文化工业的批判,阿多诺在其否定的辩证法哲学中都贯穿了非同一性思维原则,企图科学分析当时的社会历史,批判和救赎无望的社会现实.无疑,这是其否定性美学理论的一条线索.循着这条线索,可以发现阿多诺否定性美学的力量之源,更深刻地理解它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功能,也能更好地洞悉阿多诺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