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学刊》2019,(5):45-56
现代社会家庭规模以小型化和核心化为主,但不论农村还是城市,孩子的生养教化等功能仍由家庭承担,很多祖辈依然承担着照料孙辈的任务,隔代照料在现代社会仍发挥重要作用。隔代照料对照料者的健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因"居住安排"而异,同时照料状态的转变,即照料角色的获取或退出、持续或中断等不同"照料史"的变化对照料者的健康也有影响。本文采用南加州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中心提供的Harmonized CHARLS 2013-2015年追踪数据,选取45-80岁的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以虚弱指数表征健康结果,运用滞后变量回归模型,从"居住安排"和"照料史"两个维度研究隔代照料行为对照料者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子女同住且提供隔代照料对老年人的健康有改善作用;照料史的动态变化影响照料者健康,新进入照料角色对照料者的健康有改善作用;在照料孙辈的同时,祖辈出于利他主义动机为成年子女提供经济支持能显著改善其健康状况;男性在提供隔代照料过程中更容易经历健康的亏损,尤其是单身的男性照料者;以上结论仅适用于70岁以下的照料者,对于70岁及以上的老年群体,长期提供隔代照料会加重健康负担。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基于2011-2018年四期"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使用增长曲线模型分析子女性别导致的孙辈角色即老年人照料对象的不同如何影响老年人的健康轨迹,以及该影响的城乡与性别差异.研究发现,任何时期既照料孙子女又照料外孙子女的老年人健康都最差.随着时间的推移,照料孙子女的老年人报告不健康的风险逐渐降低,而照料外孙子...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老年人口照料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人口老龄化及城市化的背景下,中国农村老年人的照料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2006年全国性的调查数据发现,近百分之十的农村老年人自报日常生活需要照料,虽然他们绝大多数都能得到或多或少的照料,但仍有一半以上的人存在照料担忧,这反映出照料的稳定性和充分性难以保障。同时农村老年人对社区照料的"服务需求"和"已利用的服务"之间存在着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4.
农村高龄老人的照料需求与照料供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小波 《西北人口》2007,28(6):34-37,43
本文利用2005年"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跟踪调查的数据,通过对照料需求和照料供给的分析,揭示出农村高龄老人的照料现状并提出解决供需矛盾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地区有1/3的高龄老人需要他人提供某种日常生活方面的帮助,女性的照料需求高于男性。大多数农村高龄老人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家庭照料,但是社区照料基本处于空白,同时机构照料也处于发展的低级阶段。鉴于农村特殊的经济社会环境,应继续鼓励和支持家庭照料,大力发展机构照料,而探索适合农村地区的社区照料服务也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张韵  陆杰华 《南方人口》2021,36(1):68-80
本文基于2014~2018年中国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CLHLS),尝试探究了机构照料、社会照料和家庭照料3种照料模式对我国高龄老人临终照料费用和天数的影响.结果发现,家庭照料和社会照料均与较高的临终照料费用与临终照料天数显著相关,但机构照料仅与较高的临终照料天数显著相关.此外,临终老人的照料依赖程度对于不同...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和少子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凸显了家庭在老年照料中的重要性和面临的危机。本文基于CLHLS数据库中的家庭动态调查数据,利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和Oaxaca分解方法,从劳动参与和工资水平两个方面验证照料老人给子女带来的机会成本。结果表明,老年照料会降低子女的劳动力市场参与率,并使其承受逐渐扩大的隐性"工资惩罚",其中女性照料者面临更大的工资差距,但男性照料者的工资差距中"工资惩罚"所占比例更大。总体看,照料老人的子女要付出明显的机会成本。这些研究结论对我国老龄政策的制定、老年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的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完善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产前性别鉴定”监管困境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庆才  朱秀杰 《南方人口》2006,21(3):4-10,25
“产前性别鉴定”监管中政府与医疗机构处于信息高度不对称状态,这将导致监管的困境;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同时医疗机构与育龄妇女之间自动达成合作协议是导致信息不对称的关键。本文构建了“产前性别鉴定”监管的模型,利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造成“产前性别鉴定”监管困境的原因作出新的诠释,并提出摆脱困境的思路和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吴帆 《人口研究》2016,(4):66-75
文章通过构建“老年人照料负担比”指数,从宏观角度分析中国老年人照料资源供求关系及其变化的趋势,并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老年人照料负担的特点.研究发现,中国目前的老年人照料负担仍处于较轻阶段,但分省来看,在照料负担的水平、城乡差异及差异格局上都呈现出显著的不同.从未来的变化趋势看,中国的老年人照料负担将持续提高,在2030年代进入重负阶段,2040年代进入超重负阶段,2080年可能成为全世界老年人照料负担最重的国家.在老年人照料人力资源供求关系日趋紧张的情况下,除了传统的非正式照料支持系统,还须建立正式的社会照料支持系统.因此,无论是社会民众还是政府都需有长远的目光,社会发展也需要更为适应老龄社会的长远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
熊波 《西北人口》2013,(1):5-10
本文运用半结构式访谈的研究方法,分析中国城市地区长期失能老人照料模式的特点。通过对武汉市和广州市13名居家和21名居住在养老院的长期失能老人的访谈,发现其照料模式存在以下特点:第一,非正式支持与正式支持之间呈现的是介于"替代模式"和"互补模式"的"补充模式";第二,在照料任务的实现上呈现出"隔断效应";第三,长期失能老人网络不断缩小,体现出"核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梁宏 《南方人口》2017,(6):14-24
在"全面二孩"生育政策背景下,本文利用中山市二孩生育需求调查数据,重点考察了家庭的经济支持、 照料支持和精神支持对职业女性二孩生育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当丈夫对家庭经济的贡献较大或者夫妻双方的经济贡献差不多时,职业女性生育二孩的可能性相对较高;若生育二孩,家庭成员提供的照料支持、 精神支持的可能性越大,职业女性生育二孩的可能性越大;而且,家庭照料支持可获性的增加能够提高所有育龄女性的二孩生育可能性.文章认为,在目前家庭规模不断缩小的情况下,"全面二孩"生育政策政策的有效落实还需要相关配套措施尤其是家庭支持政策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2009年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工具变量估计模型分析从事家庭老年照料对女性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从事照料活动使女性过去四周患病率显著提高5.51%2009年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工具变量估计模型分析从事家庭老年照料对女性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从事照料活动使女性过去四周患病率显著提高5.51%17.04%,自评健康状况"一般"和"差"的概率分别提高0.24%和0.10%。照料活动对于女性健康的影响存在城乡、家庭结构和居住模式上的差异。城镇地区女性从事照料活动对健康的影响明显高于农村地区;家庭中兄弟姐妹数量少于3人的女性因照料老年人导致过去四周患病率显著增加7.63%;对于与父母(公婆)同住的女性,提供照料使她们过去四周患病率上升6.66%;提供照料帮助还对不与父母(公婆)同住的女性有显著影响,使其自评健康水平下降7.41%。此外,高强度照料活动对健康的负面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
家庭老年照料对女性就业影响的异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93—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本文采用IV-Probit和IV-Tobit方法控制内生性问题,从多个维度探讨家庭老年照料对女性劳动参与率和劳动时间的影响.总体而言,家庭老年照料会使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4.5%,每周劳动时间减少2.7小时.分区域看,家庭老年照料对农村女性劳动参与率和劳动时间的影响大于城镇女性;从居住方式看,与父母(公婆)同住对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影响较大,但对劳动时间的影响相对较小;从家庭结构看,当兄弟姐妹数量较多时,家庭老年照料不会对女性就业造成影响;就是否照顾儿童而言,与仅照顾老人的女性相比,同时照顾儿童和老人的女性劳动参与率和劳动时间双双下降.另外,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女性劳动参与率和劳动时间的作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基于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吴帆  王琳 《人口研究》2017,(6):71-83
文章基于多源数据分析中国0~5岁学龄前儿童家庭照料安排状况及主要特征。不同来源的数据都反映出家庭的儿童照料赤字过大、母亲照料负担过重、母职与父职关系失衡、祖辈的替代照料比重高等特点。这些现实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女性的就业与发展、家庭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会影响到全面两孩政策的落实。导致这些问题的一个关键原因是缺乏对儿童照料安排的制度支持,尤其是3岁以下正规照料供给的严重短缺。"工作—家庭"平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刚性的社会需求。从宏观上看,儿童照料是人口再生产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从家庭政策的视角,应该加强对儿童照料的支持,包括加大陪产假和育儿假的力度,大力发展针对3岁以下幼儿的正式照料服务,帮助和支持照料者对工作—家庭责任的兼顾。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CHARLS 2013年的调查数据研究了非正式照料对失能老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估计结果表明,非正式照料能够显著改善失能老人的抑郁程度和生活满意度.进一步对非正式照料的来源进行分类,发现配偶和子女(及子女的配偶)提供的非正式照料都可以改善失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但是其他亲属提供的非正式照料对于失能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不显著.最后,对于不同群体的异质性分析表明,非正式照料能够显著改善女性的心理健康,但是对于男性的心理健康没有显著的影响;非正式照料能够缓解轻微失能老人的抑郁程度,提高他们的生活满意度,但是对于严重失能的老人的抑郁程度和生活满意度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女性照料者的家庭照料负担日益加重.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9年数据,利用两阶段残差介入法探讨从事家庭老年照料活动对女性劳动参与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老年照料与女性劳动参与决策之间存在内生性,忽略内生性会低估照料责任对劳动参与率的负向影响;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两阶段预测值替代法会高估照料父母公婆对女性劳动参与率的负向影响程度;两阶段残差介入法是解决非线性模型内生性的有效且一致的估计方法,女性从事家庭老年照料活动使劳动参与率显著下降12.46%;这种对就业决策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城镇女性、与父母公婆同住以及兄弟姐妹数量少的女性中表现的更为严重.文章的结论为我国制定支持家庭老年照料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18)数据,设置老年人家庭照料负担水平指标和照料强度指标,对比分析城乡老年人的家庭照料负担和照料强度。研究发现,日常活动能力受限后,镇和乡村老年人的照料负担重于城市老年人;城市老年人的家庭实际照料人数明显少于镇和乡村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城市老年人的照料强度高于相应的镇、乡村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加重了城乡老年人的家庭照料强度,且在城市老年人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患重病后,乡村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的家庭照料强度重于相应的城市、镇老年人。健康状况对老年人照料负担具有显著影响,有效降低家庭和社会照料负担需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建设立足于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根据老年照料的主体不同,将老年照料划分为亲情模式、友情模式、自愿者模式、市场模式和福利模式。通过对2011年7月在湖北京山和钟祥进行的抽样调查的资料分析,发现当前农村老年照料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为照料模式单一、部分老年人的照料需求得不到满足、老年生活照料问题有不断严重的趋势。导致农村老年人生活照料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亲情模式不断弱化,而福利模式等其他模式没能及时跟进补充。建议在继续发挥家庭照料作用的同时,加强福利模式在农村老年照料中的作用,同时,积极培育老年照料市场,调动多种资源形成老年照料的合力。  相似文献   

18.
美国远距离老年照料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老年问题在我国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在我国传统社会中,老年人养老在家庭进行,养老支持基本上由家庭成员(主要是子女)提供.但在现代社会,这种养老方式日益受到挑战,特别是人口迁移流动的增加导致老年人与成年子女分住两地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而这种代际的空间隔离一定程度上会阻碍老年人获得来自成年子女的照料支持.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考查美国的"远距离照料"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调查数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研究农村老年人提供孙子女照料对家庭代际支持的影响。研究发现不管对儿子还是对女儿,提供孙子女照料都会加强其对老年父母的代际支持。但是子女与老年父母居住距离的差别,造成照料孙子女作为结合家庭的中心资源所起到的作用有所不同。其中由于儿子被寄予养老的主要责任,与老年父母代际交换关系受居住距离的影响更大。老年父母与儿子之间的服务性(生活照料)互惠关系随居住距离的增加而增强,但情感回馈则被削弱,且老年母亲通过向儿子提供孙子女照料得到经济回报的互惠关系强于老年父亲与儿子的互惠关系。老年父母向其子女提供孙子女照料帮助符合合作群体模式下交换的目的是增强回报能力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伴随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口中带残存活者的数量不断增多,长期照料服务将是未来社会养老服务的重点,但学术界对老年人长期照料模式方面的研究不多。本文在对过去理论文献进行梳理后对影响老年人长期照料模式选择的诸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得到结论:居家长期照料仍是老年人照料的主要模式,社区照料服务的介入非常必要;接受机构长期照料的群体主要是经济状况好、不能自理程度高、代际间亲密性弱的南方城市长期照料老年人;子女的经济支持和子女数量并不能阻碍老年人选择机构长期照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