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两年多来的实践表明,在经济社会超常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文化为适应发展而加速变迁是必然结果,民族文化的"传统保护模式"不能适应灾后重建的发展大势.只有实现文化保护与文化发展的协调统一,在文化发展中才有可能较好的实现文化保护."发展性保护模式"适应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超常发展的需要,可形成保护、传承、创新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实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这是灾后重建中实现文化保护目的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2.
张德江提出要深入研究"文化经济"与"文化生产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2002年 5月13日在全省文化工作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他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着眼于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深刻阐述了文化与经济辩证关系和文化生产力的巨大作用,精辟揭示了浙江经济发展的深层原因。 张德江指出,经济、政治、文化是支撑人类社会的三大支柱,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文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源动力,在新世纪对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文化的深刻内涵和重要作用进行再认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发展先进文化、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原因很多。他认为,其深层原因是由于浙江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就在于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传统与当今时代发展的有机结合,就在于聪明勤劳的浙江人所具有的自强不  相似文献   

3.
由于新疆散杂居塔吉克族居住区生态地理环境恶劣,交通闭塞,乡村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缺乏人才及市场竞争意识,文化卫生教育事业发展相对落后,较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新疆散杂居塔吉克族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解放思想,打破传统生产观念的束缚;加大财政投入;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牧业;加大结构调整和劳务输出力度;全面提升农牧民教育文化素质,以推动散杂居塔吉克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区别何在这一热门话题 ,在总结前人对此论题的见解上 ,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提出了文化传统并非皆是活文化 ,活文化亦非全都是文化传统的论断 ,并指出文化传统并非皆是精华 ,传统文化非死文化 ,应该是在一种动静态相互交替变化过程中向前发展的。并对二者概念认识的范畴重新作了界定 ,主张在意识形态领域认识文化传统 ,在文化事象范畴界定传统文化 ,在了解认识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其属于精华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5.
文化包含三个层次:一是器物层次;二是组织层次;三是价值观念与精神气质层次。它是指特定区域的器物、制度与精神气质的总和。探究江苏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首先要尽可能地描述和概括出江苏现时性的区域文化的历史发展态势与文化特质。在研究方法上,尽可能避开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传统的研究范式。在经验实证的方法论视野下,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序格局,努力寻找区域文化精神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内在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6.
文创产品具有文化价值,通过其可以了解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精神文化;同时,文创产品还具有审美价值和产业价值,对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文创产品的开发除应具备文化属性外,还应坚持创意性、功能性、经济性等原则。以山西文创产品为代表,探索文创产业发展路径,景区与游客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促进文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十五"期间劳动就业形势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五"期间,我国在扩大就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改善就业结构、深化劳动就业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就业压力大、劳动力素质低等等实际问题.在"十五"期间,主要应该采取以下对策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小城镇、扩大对境内外的劳务输出、发展城乡第三产业、完善劳动力市场、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相似文献   

8.
城市发展有赖于主题文化的确定与推介,城市之间的竞争最终体现在文化力的竞争上。“湘军文化”是娄底市独特而珍贵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湘军文化”,并把它作为娄底市的主题文化品牌做大做强,对于提高娄底市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推进娄底的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浙江的"乡"、"节"、"会"与区域形象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的"乡"、"节"、"会",在浙江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他们大多还处于区域形象的自然生成阶段.经济全球化、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及建设文化大省的需要,迫切要求浙江省的市、县、乡、镇进行区域形象的重新定位、策划和设计.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区域形象的人文精神,应成为区域形象浪潮的新追求.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消费文化”对传统文艺学、美学的发展与创新提出了崭新的课题。面对社会转型特别是文化转型,“日常生活审美化”、“图像挤压文字”等诸多现象,引发了学界与大众对后现代消费文化的审美焦虑,从而呼唤传统美学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本文围绕“文化转型”、“生活审美化”、“文字与图像的紧张”等相关问题展开必要的言说与回应。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植根于中国长期稳定的农业社会,伴随着中国农村农耕经济的发展而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并存,对我国农村影响较为深远。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促进农村先进文化的建设是当前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区域文化本质是历史的凝结形成的稳定的生存方式。以徐州为中心的苏北地区是苏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历史文化资源深厚。但复杂历史环境下形成的传统文化生态结构,尤其作为生活的基本信条,传统的权力、资源、情感观念,阻碍了经济社会快速健康的发展。只有将区域文化置于优先发展位置,坚持正本清源、深度开放、合理布局、强化功能,实现以延续生命、人伦道德、资源消耗为核心的传统生存方式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方式的创造性转换,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云南是一个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已开始了社会、文化转型,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也受到了巨大中击.实现社会,经济的现代化,是每个民族兴旺发达之路.没有现代化、就意味着贫穷与落后.但是,一旦丧失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就意味着该民族文化的消亡.如何帮助这些少数民族稳定地进行社会、文化转型,促进经济发展,又要在转型期注意保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建设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大省,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区域文化是区域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有效传播区域传统文化也是保障中华文明持续发展繁荣的重要动力。进入全媒体时代,文化传播的内容、途径与方式已发生了巨大变革,受众对文化产品的审美需求和接纳也产生了新变化。以阜阳地区的传统文化传播为例,思考如何通过思路革新和技术创新促进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价值实现,能更好地把区域文化研究与区域社会经济建设相结合,提高区域文化对外的传播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求解就业难题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充分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我国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形势严峻.为破解就业难题,我们要认真研究扩大就业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关系;研究扩大就业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多种非公有制经济和多种就业形式的关系;研究扩大就业与保障劳动者权益、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研究政府、企业、社会中介组织和劳动者各自的责任;研究完善劳动力市场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化解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较低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矛盾;化解传统就业观念落后与新兴劳动力市场现实的矛盾;化解宏观管理改革滞后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农民外出务工与劳务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劳务经济,有组织地组织农民外出务工是现阶段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由于长期以来二元结构的制约,加上农民工自身素质的低下,用工的不规范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这一切制约了劳务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要加快劳务经济发展,首先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提高务工人员的素质;其次要将培训和输出相结合,建立劳务输出网络,实现劳务输出的组织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务市场,使农民通过劳务输出在城里就业,实现农民"非农化"是我国劳务经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随着物质需求的满足,商品中"文化"的价值随之增长。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在近几年发展迅速,乡村旅游的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在于人们对"文化"价值诉求的增强。乡村旅游开发的实质是为游客提供"文化产品",即"卖的是文化",因此文化的多样性、独特性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具有决定意义。同时,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需要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旅游目的地居民才有足够的时间和资金来保护传统文化。文化、旅游、经济成为乡村旅游发展中具有内在紧密联系的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改革除了经济因素外,还有一个隐藏于深层的文化因素。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是由片面发展到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应特别注意人的全面进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尺度”的论述,是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旗帜。在文化修养的三个来源中,中国传统文化当是其主要来源。文明的继承性将推动中国重新走向辉煌。  相似文献   

19.
"文化经济"既包括文化产业,也包括文化事业的投入和产出以及大众文化消费,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最佳选择。由此,拉动文化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是:政府发展文化事业、大众提高文化消费和加大文化贸易出口。文化经济发展的思路主要是围绕民生办文化,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围绕市场办文化,引导促进文化消费;围绕出口办文化,重视扩大文化贸易出口;围绕繁荣办文化,扶持规范文化产业;围绕项目办文化,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化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是小农经济、专制主义和血缘宗法关系“三位一体”的结构;它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关系三个方面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历史生成;传统文化价值评价的尺度是社会历史实践;传统文化的转型是文化特质的变化,而其变化的基础是传统社会结构的改变,前提是人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