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李一凡 《理论界》2006,(4):139-140
“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了解、分析学生心理状态,解决学生心理困惑问题,搞好学生心理辅导,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笔者根据其所在学校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研究生心理困惑的成因,探讨了实施心理辅导的方法和途径,提出了研究生心理辅导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笔者就此谈几点浅见。一、珍惜问题意识,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教学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3.
浅谈如何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一种使命,一门艺术,通过开设心理课程、进行课堂心理教学、个别心理辅导和营造良好氛围等途径,把学生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4.
心理品质教育就是培养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属于升学独木桥上的“落水者”,他们带着心中的阴影进入职业高中大门,如果不能及时消除由于升学竞争形成的心理健康问题,发展其健全的人格,他们就难以扬起远航的风帆。因此,心理品质教育就成为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1)懒惰型:这是属于意志的范畴,表现为贪玩、上课常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爱动脑筋,意志薄弱怕困难。2)自卑型:有时偏重于意志心理状态,有时偏重于情感心理状态。这些学生或由…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纪律心理与高校纪律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大学生纪律心理状态的分析 ,针对高校纪律教育存在的问题 ,提出高校纪律教育要从实际出发 ,转变观念 ,按品德形成规律和心理需要施教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6.
心理危机是伴随着危机事件的发生而出现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就大学生群体而言,心理危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它的产生有其独特的原因和表现。针对大学生群体独特的心理危机特点,高校应该建立相应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并采取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包括大学生学会自助、师生协同助人、学校形成干预体系等。  相似文献   

7.
高校被处分学生问题化现象,作为一种特殊学生群体的常见问题,从心理弹性角度来看,是由于处分后的内外环境发现了改变,危险性因素大大增加,最终导致问题化倾向的出现。对其防治应从减少累积性危险因素的连锁反应,增加保护性因素方面入手,从而促进群体心理状态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一、对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心理素质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之一,而且又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以及身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直接制约着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必然会影响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然而,不少教师往往习惯于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结为思想问题,用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去做工作,缺乏针对性,不但事倍功半,甚至会适得其反。如能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心理指导,给予学生心理上的帮助,排除心理上的障碍,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9.
梁春清 《南方论刊》2006,(4):64-64,63
我从一本书上看到了一个印象深刻的“正螺旋状态”和“负螺旋状态”的概念。“正螺旋状态”是指学生很有自信心、成功感的心理状态;相反,“负螺旋状态”是指学生缺乏一种自信心、上进心的心理状态。处在“负螺旋状态”的学生在某些方面落后于常态,他们具体表现在:一是性格内向、缺乏自信;二是对学习不感兴趣;三是思想后进;四是学科成绩后进。我做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发现处在“负螺旋状态”的学生还真不少,其表现基本一样,但成因是多方面的:有物质的,如遗传的原因;有精神的,如家庭管教不严,学生纪律懒散、学习动机弱,老师教育方法不妥;还有…  相似文献   

10.
认知科学在运用计算表征模型探讨思维、记忆、知觉、推理、心理表征、问题解决这些认知问题的过程中,涉及许多深刻的本体论问题。这些本体论研究心理状态和过程的性质以及它们与物理状态和过程的关系,包括:在表征的信息处理系统,如何详细说明心理和物理事件之间的关系;如何解释人类智力的信息处理理论;具有某种内容的心理状态如信念、期望、希望和恐惧的性质是什么;认知科学对内在经验的感受性能够提供怎样的说明。  相似文献   

11.
谭月冬 《南方论刊》2005,(9):62-62,57
逆反心理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不愿顺从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不仅不利于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剖析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是每个教师不可忽视的工作。一、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初中学生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变”,生理上在变,心理上也在变。教师常常会发现,个别学生就是“不受教”,许多家长也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做事任性。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  相似文献   

12.
邹照兰 《云梦学刊》2001,22(4):121-121,123
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心理学原理,可探索下列几点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个性差异,了解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学院校学生线上教学所产生的的心理影响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线上教学对医学院校学生产生人际交往不畅、学习压力加大、学习态度消极等方面影响,提出加强医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创新医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办法等有效方法.旨在为在线学习情境下,积极引导医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学习心理状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彭一心 《云梦学刊》2000,(4):69-70,84
通过营造“融乐”的课堂气氛,创设“激活”的心理环境和适应学生学习的心理逻辑,使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知情意行心理过程达到和谐统一,学习心理结构得到优化,能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状态,以获得“教”与“学”的最佳配合。  相似文献   

15.
“他心”(OtherMind)问题 ,即我们能不能认识他人心理状态的问题 ,是认识论领域中一个很古老的问题。自笛卡尔确立了“我思故我在”的原则之后 ,近代哲学在认识论方面形成了一种深厚的传统 :认识从个体的感觉经验开始。这种唯我论范式的认识论肯定个人能够经验到自己的心理状态 ,然而却无法提供对他人心理状态的认识 ,因为作为认识主体的自我只能得到关于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 ,却无法直接经验他人的心理状态 ,只能得到关于他人外在行为的认识。因此唯我论范式的认识论不可避免地滑向怀疑论 ,即“他心”不可知。一哲学总是在怀疑中前…  相似文献   

16.
心理内容问题最初起源于人们对自身心灵之谜的探索.当代心理内容问题研究的主要来源之一是认知科学背景下的表征问题.心理表征是表征的最根本形式.在心理表征的ARC结构分析中,表征状态和表征内容被再次予以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7.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心理品质,称之为"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8.
"习得性无助"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教育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习得性无助感"现象最初是由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研究动物行为时发现的,后又在人的身上得到证实.它是指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当学生得了习得性无助时,会导致动机、认知和情绪上的缺陷,给学生一生的发展带来相当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防治学生的习得性无助感.  相似文献   

19.
网络受众是网络谣言传播的主体,其不同的心理状态推动了网络谣言的生成与传播。网络受众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泄愤心理、从众心理、窥私心理、投射心理以及选择心理等多种复杂的心理状态。这些心理状态的成因在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健全、政府公信力低以及受众理性精神不足。唯有通过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健全网络法治监管,建立信息发布机制,建立辟谣中介组织以及加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等途径,才能培育成熟的网络受众心理,从而提升网络谣言治理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面对就业形势的紧迫和岗位竞争的加剧,高校学生的就业心理存在着许多问题。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及大学生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以帮助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解决心理矛盾和消除心理障碍,从而顺利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