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一座宝库,学习"四史"是促进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路径.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从战略维度、政治维度、历史维度、理论维度和现实维度五个方面,深入探讨"四史"教育融入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逻辑进路,是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大学的主流文化与"以善为本"的人文教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是大学的主流文化,两种文化由于"人化"的本然性和真善美的最高价值诉求而内在融通.两种文化的本质内容通过大学的主流教育即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表现出来并得以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互融互动、互异互补.两种教育的根本点和本质内涵是"止于至善"的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将成为当代教育的理性选择和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民族经济学"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需要解决外部"不接受,不承认"和内部"不连贯,不成形"两大难题.具体说来,在外部,一是掌握着规制权的官方管理层并不认为有一个"民族经济学",二是控制着话语权的主流经济学也不承认有一个"民族经济学";在内部,研究、教学机构力量薄弱,虽然"术有专工"但亦"业有旁骛",在理论和学术上对"‘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的贡献尚不显著或尚未显露.  相似文献   

4.
"不确定性"、"非完全理性"和"非瓦尔拉市场均衡分析"这三大凯恩斯经济学的"基本元素",由于近两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显性张扬,已经对近30年来居经济学主流地位的"新古典主义"构成了严峻的理论挑战.该文依据经济学思想演变的理论和历史逻辑,对现代经济学思想的这种前沿发展进行了分析,得出现代经济学范式中的"凯恩斯元素"将在主流经济学体系中"复兴"的理论判断.现代主流经济学的这种理论变动趋势,对于未来我国经济学的理论建设和实际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分析诺曼·梅勒的小说<一场美国梦>的主人公罗杰克身上所具有的梅勒在他的存在主义宣言<白色黑人>中提到的"希泼斯特"的特征,认为在"对死亡的恐惧"和"对主流文化的反叛,对复归自我的追求"两个方面表现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学研究目前出现在抛弃"苏联范式"的同时,照搬西方"主流经济学范式"的倾向.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假设条件与我国经济实际存在重大差异,实践也没有证明其是最好的研究范式、对研究我国的经济现象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不能照搬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范式".应该有经济学研究的"中国范式"并剖析经济学研究的"中国范式"构建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中,转型造成经济利益分化,社会结构变化,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提出挑战.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国家的社会职能,以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理论为指导,拓展理论与实践的空间和领域,重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政治权力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8.
略论宋遗民诗派对宋季"晚唐体"的反思与新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体"充斥宋季诗坛,成为当时江湖派诗人创作的主流倾向,弊病不一而足.继之而起的遗民诗派,在对"晚唐体"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开拓出一条新变的道路,并借助于诗社活动与诗学授受两种形式将新变理念广泛传播,扭转"晚唐体"诗风并赋予其正确的发展模式.遗民诗派在宋元两代诗风转换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关于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主流观点是"会计委派论"和"回归企业论".本文以管理学原理为指导,以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为背景,在对会计委派制理性评价的基础上,探讨我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双师型"教师一直缺乏明确的界定,造成对双师型教师认识上和培养渠道上的误区.本文从为人师表的"人师"和理论与实践共同构筑的"经师"两大要素,试图对"双师型"教师的新内涵及实现"双师型"教师扎实有效的途径进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1.
文学世家与女性文学是明清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现象.其一,文学世家孕育了女性作家.其二,文学世家间的联姻更进一步成就了女性文学.这些也是文学世家区别于文学流派而明显具有家族文化的特征之所在.其三,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是文学世家与女性文学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社会文化生态环境表现为文学创作和理论关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文学社团和流派在文学的现代转化中有着突出的意义 ;南社作为横跨两个阶段的具有全国影响的文学社团流派显示出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以其激进的反清革命立场和囿于传统的文学观念被文学史定位。本文从南社入手 ,从它的建社宗旨、创作实践以及其组织活动方式中 ,细致地梳理出蕴藏在传统文学现象背后的现代性新质 ,从而也将它在社团流派发展演化乃至文学现代性转化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发掘出来 ,具有很重要的学术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五四时期革新与保守之争为例 ,论证今日重评现代文学派别论争 ,仍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基点 ;现代文学派别论争的焦点 ,主要表现为 ,围绕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认识和实践而形成的两极 :一方坚持政治对文学的干涉和消解 ,一方则顽强反干涉反消解。历史证明 ,文学不能离开它那包括政治环境在内的生存环境而自鸣清高。  相似文献   

14.
以新批评和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为例,对两者的文本现进行比较,通过文本在这两个批评流派中所指涉的范围、所起到的作用度所产生影响的不同,揭示出两者在理论宗旨、学术视野和批评方法上的差异性,从而证明,文本观是其理论宗旨、批评风格的折射,又是形成两者不同理论宗旨、批评风格的深层原因,以文本观为中心展开批评流派之间的比较具有极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西方文学,充当先锋角色的,通常指的是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反传统倾向。一系列观念与创作呈开创性的作家、思潮或流派等,颇大程度上改变了文学的性质、面貌及发展方向。百年风潮跌宕,代表人物层出不穷,例如象征主义诗人艾略特和"新小说"作家罗布-格里耶;二者的理论和实践,不啻20世纪西方先锋文学的缩影,无论外在的特征还是内在的联系均富有典型性,可谓正确观照和理解西方现代文学的镜子。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出现过许多流派而非一个流派.以郑振铎、赵景深为代表的俗文学派是一个活跃于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末的流派.这一派的确立,以郑著<中国俗文学史>的出版为标志.他们的研究对象,除了狭隘的民间文学(如神话、故事、歌谣、谚语、俗语等)外,还包括了历史上曾在民间口头流传后来有了书面文本的戏曲、变文、弹词、鼓词、宝卷等.这一派在中国文学史的学科建设上贡献殊大.在研究方法上,早期他们吸收了西方人类学派民俗学的理论和方法(如比较研究,类型研究),后来部分地抛弃了或修正了西方的方法,而以文学的比较考证与内容的社会分析为特色.建国后的17年间,在"左"的社会思潮下,俗文学及其研究者受到了冲击,从而使这个学派受到了重创.  相似文献   

17.
文学性是定义文学的尺度,从理论上看,对文学性的理解有两大类:本质主义的与非本质主义的。在反本质主义的背景下,须对文学的谱系心中有数: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生成与殖民现代性、文学体制化息息相关,何谓文学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也与王国维等人的援西入中不可分割。现代文学沿着现代性的不同路径进行博弈,艺术自律历经坎坷。文学性应置于复杂的关系网络中定位,这种共时结构中的暂时共识依然有其约束力,但生生不息的历史意味着它始终是一项无以完成的阐释。  相似文献   

18.
历史文学是人类对历史的一种感性思考,它将特定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文化娱乐、思想倾向以及风土人情等时代精神的构成因素浓缩在历史客观形象中,以立体、全面的方式呈现于世.通过文学反映历史是帮助后人认识和了解过去往事的一种辅助手段.作为分别引领两个时代文学潮流的小说模式,革命历史小说作家与新历史小说作家面对同样的历史题材时,作出了大相径庭的历史判断,从而帮助人们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和了解革命历史.  相似文献   

19.
在“五四”文化革命旗帜下 ,“五四”新文学取得巨大成就 ;在农村革命和文化革命深入中 ,无产阶级文学蓬勃发展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确立了文艺创作的方向和原则 ,促进了文学事业的发展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工农兵服务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新中国文学初见成效 ;十年文化专制 ,文学创作遭受空前浩劫 ;在文艺的春天里 ,文学创作焕发生机。文学艺术的繁荣 ,必须有正确的文艺思想和政策 ;必须处理好文艺和政治的关系 ;必须尊重文学艺术的自身规律。  相似文献   

20.
周扬与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他是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有力的阐释者;同时,在一些时期,他又与这个思想体系发生冲突,这最终导致了他在"文革"中的命运.胡风与周扬被认为分别代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两大流派.文艺为政治服务,这是周扬与胡风文论共同的归宿,两人的分歧在于文艺具体怎样为政治服务的问题上,即在由生活而通往作品的过程上.两人对立的结局,决定于不宽容的文化氛围.两人又都参与了这种文化氛围的营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