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农业近代化,即农业资本主义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过渡阶段,它不仅包括生产关系的变革,即资本主义农场制度的确立,而且也包含着农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巨大进步,并使农业走向市场经济,超越传统农业的制约,使农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体现出土地是财富之母的内在价值。同时,农业近代化也是整个社会近代化的关键所在,从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来看,农业近代化的成败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个的近现代化进程。而影响农业近代化的关键问题是土地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生产关系的变革。只有确立了近代土地所有制,才能实现农业的机械化、科学化、市场化、专业化,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农业的飞跃性转变。土地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土地政策。因此,农业近代化的成败与政府的土地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9世纪是美国农业近代化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政府的土地政策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和政府决策中具有突出地位的发展时期。本文就这一时期美国政府的土地政策与农业近代化的关系做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2.
农业现代化是《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的一个隐性议题,具体呈现为农业工业化、农村社会关系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三个维度。农业工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与本质,农村社会关系的现代化转型是农业现代化的历史前提与社会基础,农民职业化则彰显了农业现代化的主体向度及其资本限度。资本主义农业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是农业工业化,农业越来越成为工业生产的一个部门,为资本所支配。要推动农业工业化,资本不仅需要变革原有的农村关系,建构一套与资本主义农业生产相适应的社会基础;而且需要通过对传统农民的改造,创造出适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雇佣劳动者。这一过程既表现为资本剥夺农民的残酷血腥过程,也昭示着人类摆脱“人的依赖关系”迈向“物的依赖性”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是农业农村农民更高形态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历史孕育过程。基于马克思农业现代化的研究视域,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内涵、中国特色以及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自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英国的土地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租佃式的土地经营方式逐渐衰落,而自营农场异军突起;与此同时,英国土地集中化的趋势也日益得到加强。英国土地关系的这些变化与国家对农业生产关系的干预紧密相关,从结果来看总体上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及相关问题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是市场机制作用与政策推动的结果,目前正呈现出流转形式多样化、经营主体多元化、流转动机现代化的特点。从国内各地的实践看,土地流转通过市场机制推动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了流转中的交易成本,推动了流转市场体系的形成,减少和控制了流转双方的矛盾纠纷。同时,现行的农村土地流转实践还阐释了它在保护国家粮食安全、稳定现行土地制度、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布局和推动农业现代化生产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亿万人民正在党中央的率领下,进行新的长征,在本世纪内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这是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它既要大幅度地改变我国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相应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同时要改变工业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业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发挥国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极积性。现就发挥国营企业的积极性问题,略陈管见,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6.
从农业发展的内部动因——资源禀赋入手,以弗农·拉坦的实证研究和农业发展理论为依据,分析了美国、日本、法国等一些农业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以此来探寻各国农业资源禀赋和现代化路径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并提出农业现代化路径的选择要依据土地、劳动力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同时应完善农业经营组织方式,优化政策环境,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最后,结合我国农业资源禀赋特点和各地的实践探索,设计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差异由资源禀赋、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水平决定,资源禀赋相似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农业发展差距主要受土地制度影响.东南亚国家土地制度改革实践证明,土地制度改革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主要通过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和经营规模两种途径,农业组织形式是农业生产关系的体现,合理的农业生产形式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以家庭经营为特征的组织形式比以公司经营为特征的组织形式更有效率,这是由于农业生产的性质不同于工业生产,家庭经营的监督成本比种植园经营要低得多,前者的生产动力比后者要高得多.中国农业发展历程也表明,家庭经营与规模经营相结合是最有利于农业发展的生产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8.
土地细碎化、家庭分散经营成为当前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障碍。针对这一难题,不少地方政府都在探索创新农业经营的新形式。与推进土地规模流转方式不同,江苏省S县探索出了不改变农民土地经营权的联耕联种农业经营模式,通过发挥村级组织的统筹功能和农技部门的技术下乡,实现分散农户的小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结合。联耕联种经营模式是一种不排斥小农,包容小农的模式,真正让小规模家庭经营分享到技术推广的现代化成果,并重塑和再造了基层组织的治理责任。本质上,联耕联种是对当前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坚持和完善,是发展以分散的小农户为主体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利用SWOT的分析方法对目前中国劳动力转移后农业生产的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能够有效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另外,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及国家对农业生产领域的诸多政策支持等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实现。但受劳动力转移而出现的农业生产主体女性化和老龄化发展趋势显著,导致农业产生后劲不足、土地利用率下降等问题,影响了农业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认为,要破解劳动力转移后农业生产的难题,实现农业生产的新发展,需要建立以“为农”为价值导向的教育和培训体系,鼓励科技兴农与自主创业,打造有机、绿色的农业产业链并构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要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立足我国现实国情,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并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标准化是发展外向型农业必须经历的一道重要关口,农业标准化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业外延型、数量扩张的发展路子,使农业走上精细化、内涵型的现代化之路。同时,要发展外向型企业,推行规模化生产,必须要用发展工业的方法发展农业。从长远看,要推动农业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向外向型农业发展,必须有意识地培育和发展各种新型农村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的中国农业经济学起码应该对以下问题进行重点研究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完整内涵及其体现 ;农业生产力、生产关系及相互作用 ;农业综合经营与贸工农一体化趋向 ;土壤肥力、级差土地收入及其运用 ;技术的经济功能与农业科学技术的突破性发展 ;人力资源开发、农业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发展 ;农业自然风险、经济风险、体制风险及其规避 ;生态农业与绿色产业的发展 ;农业发展的市场诱导与政府保护 ;农业专业化生产与社会化服务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初以来,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并逐步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形成了智能化生产体系,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也将现代生产关系带向了以“人机关系”为表征、以劳动关系为本质的复杂格局。推动人工智能时代生产关系的现代化治理需要科学构建人工智能时代生产关系的治理范式,塑造“人机协同”生态,创造和谐的劳动关系,使其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以实现劳动者受益于科技进步、科技造福人类的目标愿景。  相似文献   

13.
县域经济的"四化协调"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在新时期振兴县域经济的新思路。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工业化是根本动力,为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创造供给;城镇化能够加速要素转移,为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增加需求;农业现代化可以为粮食安全和其他一切发展提供基本保障;信息化则是加速器,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4.
谭首彰 《兰州学刊》2004,3(6):15-17
"两个飞跃"思想是邓小平提出的关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大思路.第一个飞跃是变革农村生产关系,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二个飞跃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走新的集体化道路,促进农业现代化."两个飞跃"思想深刻揭示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指明了今后前进的道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6,(10):11-17
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唯有走向实践,在改变世界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人类解放,才能证明自身的科学性,并彰显自身的理论价值。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主要有暴力革命、改革创新和科技革命三种实践路径:暴力革命路径,从改变上层建筑出发,变革生产关系,从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创新路径,从改变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着手,一方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革新上层建筑;科技革命路径,从改变生产力起步,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进而促发上层建筑的质变。当今时代,我们必须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和客观规律,把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灵活运用于这三种实践路径,推进人类解放的历史进程,从而为实现"现实的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这场革命首先从农村开始,接着城市也开始了。十二届三中全会又作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加速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这场改革是推动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动力。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东北乡村的地权既有官地到民地的转化,还有民地所属权转换中土地由集中到分散的发展态势。伴随这些转变的发生,东北乡村的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及生产关系都发生了不同于以往的变动;同时,由于地权变动中伴随着人口的流动,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并共同作用于东北地区城市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东北地区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形式,关系着我国农业的未来.调查显示:在其发展过程中,资金贷款困难已经成为影响其成长的最大困难,土地流转、技术瓶颈在少数地方也是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的重要因素.平原资金贷款更突出,山区土地流转更突出.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大都表达出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文化程度的愿望.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当积极组建地方财政担保公司或支农基金,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用担保;积极协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土地流转;结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业培训,逐步开展农业企业骨干人员学历教育,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提供资金、政策和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的农业思想,继承了中国传统农本思想的优良传统,不拘泥于传统小农经济的狭隘思想,他站在世界近代农业发展的最前沿,大胆主张把农业发展作为国家富强的基石,利用科学成果来改造和发展中国的农业,把变革生产关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作为中国农业的前提和首要条件,从而抓住了问题的要害,孙中山的农业思想在今日中国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孙中山的农业近代化思想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一思想的根本目标是振兴农业,造福于民;其中,变革封建生产关系,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是实现农业近代化的前提和首要条件;加强生产管理,改造农业技术是实现农业近代化的重要手段,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促使封建小农经济向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转型的必要条件;对外开放是加快农业近代化进程的战略对策。孙中山的农业近代化思想对今天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