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夜幕下的驻韩美军奥山空军基地显得格外妖娆。基地旁的美军宿舍营地附近,霓虹灯闪耀下的一条步行街让人想起首尔的明洞商圈——吵闹的嘻哈音乐、全英文的商店招牌却又显示出它与其他韩国小镇之间的不同。"伍迪的酒吧""威士忌天堂"或"勾搭俱乐部"是步行街二楼酒吧的典型取名方式。它们在为美军官兵提供酒精的同时也提供另外一项来自美国本土的特色服务,那就是脱衣舞表演。这些身着超短裙的舞女大多来自菲律宾,在表演之余不忘和美  相似文献   

2.
佚名 《东西南北》2012,(1):80-80
富丽堂皇的酒店,有让你动心的小物品吗?其实酒店里全是秘密,人人都在“偷”,不止是住客。但“盗”亦有道,可千万别“顺”着“顺”着,把自己真顺成了一个贼。 人们喜欢住在洒店,就是喜欢这里的豪华与有序,而豪华敲容易诱使人们对酒店里能带走的东西下手。洒店里全是秘密,人人都在偷,不止是住客。客房服务人员喝了迷你吧里的矿泉水,会直接灌上水笼头里的自来水放回去,当然客人更甚,有人喝光了威士忌后以尿液冒充;客房人员还会偷吃迷你吧的巧克力,然后用锡纸原样包好,再装做什么都没发生,就连你不曾到过的餐厅厨房,大厨也可能在想办法带一只大龙虾回家。  相似文献   

3.
Nga guo Nin,Nga huo Nin!”(注:沪音外国人”)这是一个外国人到了上海最先学会的一句方言。这句话不仅是他们语言接触的开始,而且更是他们对另一种文化环境了解的开始。这句简单的话却反映出中国人强调集体形象和内外差别的观念。正因为如此,我清楚地意识到,我将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一个中国人,但又必须学习如何做一个在上海的“外国人”。  相似文献   

4.
美国有将近 80万儿童在农田里干活。根据最近“人权监督组织”的报告 ,移民中的年轻劳动力经常接触危险的农药 ,有时在撒满了农药的田里工作 ,而且常常在吃饭前没有机会洗手。接受“人权监督组织”访问的许多年轻人谈到曾有过恶心、头痛、生皮疹、呕吐和头晕等情况——这些都是接触农药后出现的症状。在他们工作时 ,临近的田地经常在喷洒农药 ,而他们则常常吸入这些有毒物质。此外 ,他们经常在喷洒完农药半个小时后就下地干活。环境保护部门规定的喷洒农药后重新进入农田的时间标准是根据体重在 1 5 4磅左右的成年人的情况制定的 ,但儿童的…  相似文献   

5.
新年伊始让兴奋的心情在这座喧闹的城市终于找到了一个宣泄口。每一年的开始,我都在追寻新的感觉,于是我一溜烟地钻进了那个酒吧,夜潮。酒吧里坐了很多人,熟悉的音乐和灯光、陌生的人。我喜欢这种氛  相似文献   

6.
綦琪 《社会工作》2008,(16):34-36
在我们周围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容貌与常人无异。但是,他们不会说话或是只有微弱的语言能力;他们不喜欢也不会与人交流,他们表达喜悦的方式是尖叫,表达亲近的行动可能是拳打脚踢;他们常常偏执于一种习惯不能改变。通常他们被归类为精神病或者弱智。他们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称:自闭症患者。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国际、国内自闭症儿童机构的各种服务手法,探寻中国自闭症儿童机构的发展之路,为中国的自闭症机构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为这些遭遇不幸的儿童进一份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王小东 《东西南北》2008,(12):69-69
自信,是一个人得以撑起脊梁的柱石。我们中国人似乎并不太在意自己的国人怎么看自己,倒是特别在意外国人怎么看自己;不太敢用自己的标准衡量事物,而是特别喜欢用想象中的外国人的标准衡量事物。评价一个电影,或其它什么艺术作品好不好,不是自己喜不喜欢,而是外国人喜不喜欢,在外国拿没拿奖;评价一个人的学术水平高不高,不是他有多少原创性,回答了中国  相似文献   

8.
北京外国人社区生活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来京的外国人逐年增多。调查显示,外国人对所在社区评价总体比较高,但他们的评价也因年龄、性别、来源地、滞留时间等不同而略有差异,他们参与社区活动的意愿与选择也并不相同。居住在北京城市社区的外国人对所在社区的审视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由外向内的独特评价视角,这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区、提升社区服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推理断案     
《东西南北》2008,(12):75-75
蓝色列车之谜赤井是个记者,从东京车站搭上蓝色列车的夜快车。走进卧铺后,他认识了邻室美女,并为她照相,两人很亲密。隔壁,另一间卧铺里的年轻人一直看着他们。隔壁的年轻人自称律师,过来和他搭讪,还拿出一瓶威士忌给赤井。赤井回到卧铺,打开威士忌喝,很快就睡着了。  相似文献   

10.
周云蓬来青岛了。这个盲歌手,弹着琴,在国王头像酒吧引发起一场民谣狂热。周云蓬在靠墙的座位上幽幽地唱。他的大墨镜闪着光,长头发遮住了三分之一的脸。周围是200多个听众,酒吧挤得满满的。他们是喜欢和听说过周云蓬的人。有人听了周云蓬的歌,觉得好,就把朋友拉来一起听。  相似文献   

11.
<正> 许多个体户,尽管“赚了大钱”,但心情并不舒畅。在不少的场合中,他们被人另眼看待,甚至被当做“二等公民”。有不少人,总在想,“个体户嘛,不就是喜欢赚钱的吗?!”更有甚者,有时简直把他们同“强盗、骗子”等等划了等号,认为他们是到处坑人的“万人坑”。而在更多的人的心目中,则往往是感到他们存在的必要,但又同时存在着一个大问号。这样的社会心态环境和文化氛围,再兼之目前发展模式、体制模式转换时期人们行  相似文献   

12.
寇准的缺憾     
卓而不群也要放低姿态,恃才傲物只能招致怨恨。宋太宗作为赵家王朝的董事长,做事喜欢亲力亲为,尤其热衷面试新员工。跟现在的用人单位喜欢年轻能干的员工不一样,这个自小在危机四伏的皇室里摸爬滚打出来的老爷子,坚定地秉持年轻人"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观念,对待年轻人的态度极为严苛。即便他们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宋太宗常常一票否决。因此,当寇准十九岁考上  相似文献   

13.
正提到威士忌,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苏格兰威士忌。然而,在近几年的国内拍卖市场上,日本威士忌却异军突起,吸引了不少眼球。在欧美市场,也有越来越多的威士忌收藏者和消费者将注意力转移到日本。可以说,日本威士忌正逐渐占领全球各地的酒杯和酒柜。日本威士忌市场的崛起,是以获奖为"头炮"的。在过去的10年中,  相似文献   

14.
日前,中国最温和的杰出外交家挪动着肥胖的身体、装在箱子里出访。 在目的地英国爱丁堡,两只大熊猫“甜甜”和“阳光”受到热烈欢迎,人们用威士忌酒会、风笛仪式迎接它们。  相似文献   

15.
林夕 《东西南北》2009,(8):64-64
当你在迷路、有路可走和光明却遥远的前途之间徘徊时,请为自己找一个最可靠的坐标。他喜欢打猎,每年休假都外出上山打猎,有时一个人独自去,但大多数时间是和朋友结伴去。这一年,正好他的堂兄和他一起休假,他们俩就约好一起去。他们准备好行装,乘车去了北部大森林。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向纵深发展,文化学术领域里的开放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再难以忍受自己处在话语的边缘,产生了与西方学界对话的迫切愿望,他们越来越渴望进入话语的中心。然而,他们很快就发现,即使在美学和艺术领域,自己也很难找到一个真正的对话者,西方学者对这种对话的兴趣似乎并不是很大,在他们的视野里,几乎没有中国学者的迫切的身影,他们对中国  相似文献   

17.
正单桶:单桶威士忌,顾名思义,指的是瓶内的威士忌来自单一橡木桶,强调的是其鲜明的个性。威士忌最主要的风味来自橡木桶,木桶原料、尺寸、类型、新旧程度、陈酿时长、酒厂微生物环境等等都会对威士忌的风味产生影响。即使是同样蒸馏批次、木桶类型、入桶时间和时长,但不同的橡木  相似文献   

18.
男性和女性不论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生活 中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在言语行动中表现出来。显而易见,对这些差异绝不能视而不见,特别是对夫妻双方,否则将导致彼此产生不必要的误解。承认并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夫妻在生活中避免误会、伤害感情。以下就是几条丈夫应该知道的女人的秘密: 女人希望自己在丈夫心目中 永远占据第一位 人都有猜疑心理,但男人和女人猜疑的重点是不一样的。男人通常猜疑的是妻子是否会发生外遇,而女人则对丈夫有空时不多陪陪自己耿耿于怀,即使丈夫泡泡酒吧或打打高尔夫球也会令她产生被冷落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唐英 《学术交流》2007,(7):52-54
开瓶费是餐饮经营者针对消费者自带酒水而收取的一项服务费用,餐饮经营者为自带酒水的消费者提供了相应服务,消费者自带酒水消耗了餐饮经营者的营业成本,餐饮经营者有权收取一定的自带酒水服务费即开瓶费;是否谢绝消费者自带酒水、是否对消费者自带酒水收取开瓶费以及收取多少,应该由餐饮经营者自主决定,实行市场调节,这是餐饮经营者经营自主权的具体体现,也是市场经济的本质使然;但我国餐饮业目前通行的不规范、不合理、不合法的开瓶费潜规则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多方面合法权益,限制或排斥了酒水供应商之间、餐饮经营者之间的正常市场竞争,扰乱和破坏了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最终将不利于实现消费者整体福利最大化;解决开瓶费之争应遵循平等、自愿、协商原则和利益平衡、实质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20.
一群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恣意践踏法纪,罪大恶极的杀人犯、抢劫犯、流氓犯、强奸犯、重大盗窃犯被严正的法律判决,执行死刑。这时,他们中大多数人会痛悔不已,恳求给矛宽恕,让其重新做人,但法律是无情的,他们的请求已是“迟到的忏悔”了。在处决命令下达之前,这些关押在死囚里的罪犯想些什么?他们一般经过恐惧心理和绝望心理反映后,会追忆自己人生之旅,会追悔自己的恶行,并对亲人嘱托自己的后事安排。这时候,他们才领悟到人的生命是可贵的,囚窗外的阳光、空气是绚丽可爱的。这时候,他们会用自己的血和泪作墨,给亲人、至友或单位领导写下他们的遗书或遗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多数死囚罪犯在遗书或遗言里能够回复他们的人性,写下对社会,对青少年起到反面教材作用的话语。虽然有些人出于自我维护心理,对自己的罪行进行归因掩饰,少数人还有逆反心理流露,但在这些遗书、遗言中、自然地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道德伦理、法律观念等广泛领域中的许多问题,对全社会是一个警世篇,对许多人起到“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的作用。一个流氓集团主犯的忏悔胡××:男,30岁,原系某大学(?)《报导》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