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成为引起广大群众不满的一个焦点问题。归纳国有资产流失的方式及渠道,分析流失原因,加强责任追究,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国有资产流失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问题,该问题也得到的法学界的关注。学者们一方面致力于保护国有资产的立法对策研究,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国有资产流失的司法保护,随着公益诉讼成为国内法学界讨论的热点,大多数学者认为可以通过民事公益诉讼来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即将国有资产诉讼来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即将国有资产流失案件纳入民事公益诉讼的适用范围。笔者并不赞同这一观点,从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来看,将国有资产流失案件纳入民事公益诉讼的适用范围存在着法理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我校近几年来学生流失的数据,从社会原因、学校教育、学生家庭等方面探讨了我校学生流失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控制学生流失之浅见。  相似文献   

4.
企业改制是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产物,应当说企业改制与国有资产流失并非必然同一体。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导致了许多企业在破产、清算、租赁、重组等诸多改制环节发生的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何才能遏制和预防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家财产安全,本文就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形态、成因及其预防对策作以浅析。  相似文献   

5.
技术员工流失问题已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流失的主要原因在于价值目标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营造适合技术员工成长发展的管理机制是应对流失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行业的蓬勃发展,市场饱和度越来越高,企业获取新用户的成本也越来越大。随着中国三大运营商竞争的加剧,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这使企业在老客户的保留上变得异常困难,客户流失率也在逐年上升,如何识别高风险流失客户并有效防止客户流失已经成为该行业管理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 着眼于客户流失影响因素研究,运用社交网络分析方法,通过构造与网络结构相关的变量进行影响因素的探讨,运用逻辑回归方法构建客户流失预警模型。从社交网络的视角出发,利用客户的通话详单数据建立客户之间的通信网络,在自我网络的相关理论框架下,构建个体的度、联系强度、个体的信息熵3个自我网络特征变量。运用中国某移动运营商公司的月度客户数据(包括基础通信数据和通话详单数据),通过逻辑回归构建基于社交网络变量的客户流失预警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度、联系的强度和个体的信息熵都对预测客户流失有显著效果。具体的,个体的度越大,联系强度越强,个体的信息熵越大,客户越不容易流失。外样本AUC值平均可以达到0.75以上,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 研究结果对企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合作企业应用客户流失预警模型进行高风险流失客户的识别,预测精度可以达到70%,达到了企业的实践预期。客户流失预警模型可以帮助企业提前识别高风险流失客户,极大地降低企业维系客户的成本。建议企业管理者在未来更加关注与客户社交网络有关的变量,从网络结构的视角理解消费者行为,更好地进行客户关系管理。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民众对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经济犯罪现象极为关注,担心因改制工作的不规范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国企改制过程当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典型现象以及其根本性成因,最后对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可能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核心员工业作为企业的一种关键资源,如何加强核心员工管理、防止核心员工流失、针对核心员工构建有效的激励制度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越来越重要。文章以煤炭企业的核心员工为研究对象,在对历年核心员工流失的资料进行学习、提炼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核心员工流失研究的相关理论以及成功经验,从核心员工自身、企业和外部环境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煤炭企业核心员工流失原因,并对煤炭企业核心员工流失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对策,包括建立有效的人员配置机制、建立绩效评估体系、企业文化和实施以人为本的感情管理。  相似文献   

9.
从民法角度分析圆明园鼠首、兔首铜像拍而不买的不合法性,进一步阐述追索中国流失文物的方法,中国应该以合法的方式追索中国流失文物。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企业间的收购行为多表现为非市场化操作,收购价格、管理层持股比例通常由当地政府和企业决定,这样就面临着巨大的政策风险,经常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本文为此在对经营管理层收购的相关理论之后,重点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在管理层收购过程中资产流失的渠道及其原因,最后从多个方面给出了我国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层收购模式下国有资产流失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1.
左旦 《管理科学文摘》2009,(17):111-111
维生素是人体代谢中必不可少的有机化合物,其补充方式,主要是蔬菜和水果,而我们习惯的烹饪方式,则会导致大量维生素的流失,本文通过研究维生素在烹饪过程中的流失,同时对健康烹饪提出了多种见解,引导人们健康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2.
随着当今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间激烈的人才争夺使人才流失现象越来越突出,国有企业更是人才流失的重灾区。本文在以国内外有关员工流动和核心员工流失主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国有电力施工企业——某电建公司的管理、技术人员为样本,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论述了该公司人力资源现状及核心员工的定位、近5年来核心员工流失状况的基础上,从个体、企业和社会三个层面对该公司的核心员工流失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内部人控制与国有资产的流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国有资产流失巨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严重,特别是在企业改革过程中,由于财务。审计制度的不甚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很规范,立法的滞后等原因加剧了内部人控制,导致了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国有资产流失的本质是公有资产向私有资产的转移,它的最大危害性是破坏了经济运行的最根本的制度基础,一些经济主体从国有资产中无偿索取资源,国家又不断强制性地从经济体系中抽取资源进行补充,这就导致厂一种恶性的循环,使整个经济过程无序化。因此,国有资产流失的后果十分严重,发展下去会…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正处于试点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之中,取得了很多的进展,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公共性流失的角度来剖析大学生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一些对策建议来治理公共性的流失,以使大学生群体获得良好的健康保障。  相似文献   

15.
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在我国国企改制过程中也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敏感问题。这种敏感性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问题的重要性。国企改制是整个经济体制转轨的一个组成部分,涉及多方面的利益调整,因而必须同时追求效率和公平两大目标,才能保证不给整个转轨过程带来破坏性的负面影响。从长期来看,现存的国有资产是我们应对未来社会保障挑战的主要财力基础,为国家的长期稳定,也必须切实防止出现“利益私人化、债务社会化”的局面。当然,“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也确实经常被渲染和夸大,甚至被不赞成改革的人们当做一个说词,但改革者不能以此为借口而忽视或低估其重要性。从推进改革的需要来看,当前尤其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是,如何科学准确地判断是否发生了“国有资产流失”?如何从制度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应该说,尽管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不断受到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媒体不少的讨论,但对这两个问题的冷静、严谨的经济学分析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张向东 《管理与财富》2008,(12):96-96,102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强烈,地矿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国有地勘单位,面临严峻的挑战,人才的流失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如何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减少优秀人才的流失是地勘单位领导,特别是人事部门必须思考的现实课题。结合自己多年从事人事工作的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读者流失”现象是图书馆长期关注的焦点,以报刊阅览室为中心,分析了地方院校图书馆读者流失的两方面原因,即图书馆和读者各自造成的原因。相应提出重视图书馆选址和布局、完善报刊阅览室功能、加大阅览室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力度等5点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几乎所有的企业家都意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取独特的竞争优势,企业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煤矿国有企业在竞争大潮中出现了人才大量流失,这些流失的人才,掌握和控制着企业战略、拥有专门技术、掌握核心业务、控制关键资源,他们的流失对企业当期和未来价值创造流程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针对桌国有煤矿人才流失现状展开探讨,力求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对人力资源有效的管理,力争能够引进、激励和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电力企业之间人才流动不断加速,人才争夺也愈演愈烈。人才的流失已成为发电企业面临的最大威胁和挑战。优秀人才流失,不仅使发电企业关键岗位出现人员严重短缺现象,机组安全生产面临极大危险,而且在经济效益上蒙受着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企业社会信誉度、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那么,如何应对发电企业人才流失呢?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研究高校国有资产流失的意义出发,对高校国有资产及其流失进行界定和定性分析,阐述其流失的途径,为进一步探讨防止高校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奠定基础,以最终达到防范并减少高校国有资产流失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