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应急预案的编制与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全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建立.本文首先介绍了应急预案在政府应急管理中的基本功能、发达国家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的基本特点;其次,在回顾和评论我国政府应急预案的现状和编制过程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政府应急预案框架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组织机构的行动指南,组织之间的有效协作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必要条件.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预案层级和应急管理全过程出发,对市级、省级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组织间网络结构和关系模式进行了量化与可视化研究.结果发现,各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网络稀疏且组织间联系随预案层级的降低而线性下降,处置与救援阶段是预案应急管理各阶段网络的薄弱环节;各级预案均存在应急管理任务的依赖性组织,但组织职能的泛化及在预案各应急管理阶段分布的不均衡制约了应急管理任务的实现;预案存在关键性组织,但主导型组织因预案层级和预案应急管理阶段的差异而发生改变;各级预案整体网络均存在封闭的小团体,市级和省级应急预案网络的中心性结构明显且团体间存在交互关系,而国家应急预案网络结构相对孤立,表现为团体内部强连接和团体之间弱连接的关系特征.在此基础上,从组织间网络结构层面提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改革和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青海省民族地区应急管理现状的分析,以青海省突发公共事件的特殊性为逻辑分析起点,揭示出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说明全国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不能完全应对民族地区的突发公共事件;针对我国民族地区的特殊性,提出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设与完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关于高海拔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海拔民族地区,地处高原,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而且大多是少数民族聚居,传统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等多元文化并存。这些特殊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决定了该地区突发事件具有特殊性:高海拔环境、民族性、难以控制性。很多情况下,该地区发生的一般事件,由于信息不对称、沟通不畅等因素,有时会上升为突发公共事件。同时,由于高海拔民族地区大多地处边疆,加强该地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高海拔地区地方政府应不断提高其应急管理能力,积极发挥当地民众的作用,不断完善其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我国应急组织结构现状,提出传统的应急组织结构越来越不能适应应急响应的要求,为了保证应急系统的有效性和效率,有必要对组织结构进行变革和重新设计,建立面向过程的组织结构,并进一步分析了面向过程的应急组织特点及其设计。  相似文献   

6.
突发风险事件是突发公共事件中不确定性和危害性最大的一种。面对国内外突发风险事件多发、频发和复合性态势,把握突发风险事件的不确定性并做好预警应对工作,已经成为加强和创新政府应急管理、全面提升政府应急水平的一个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突发风险事件的应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科学预警、快速反应、统一协调、信息畅通,是基于理论和实践总结出来的非常重要的有效措施和宝贵经验,是加强和创新政府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2008年我国南方特大冰雪灾害造成的社会经济影响之大实属罕见,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极端天气因素的影响是主要原因.国内外在冰雪灾害的减灾、防灾方面的许多先进的应急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但以往国内有关冰雪灾害的应急预案主要是针对北方地区常规冰雪天气而言的.类似2008年南方特大冰雪灾害的应急预案和措施,必须根据新的情况予以研究.本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构建了类似2008年南方特大冰雪灾害的应急预案,并以我国南方某地区为例,提出了灾害应急救灾实施的具体流程和冰雪灾害应急指挥体系的初步框架.  相似文献   

8.
9.
灾害生命周期理论作为人们认识与管理灾害危机的重要基础,引导着应急管理制度的嬗变.近年来,我国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步伐加快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相关核心管理机制的设计与执行困境也阻滞着当前我国应急管理绩效的提升.应急管理机制创新与完善的政策措施应包括:更新价值理念,创新制度与技术,推行脆弱性评估机制;实行预案动态管理,建立基础信息平台,提升预案管理绩效;创新应急演练机制,完善组织建设与评估机制,夯实组织应急管理能力;强调地方能力、社会应急参与机制建设,建立并推行关键基础设施保护机制;优化灾后恢复机制,强化应急管理评估与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4,(7):178-18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民主意识的提高,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越来越强,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数量和规模呈逐渐上升趋势。如何有效应对各种突发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各级政府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茂名市PX项目群体性事件为例进行分析,认为地方政府在面对突发群体性事件时应事前加强预防,做好预案,完善信访等沟通渠道;事中掌控现场主导权,利用媒体和网络建立信息公开机制;事后完善评估,加快恢复速度,提高公众认知。  相似文献   

11.
突发公共事件妥善处置分析研究——以高校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对那些对社会危害程度定为特别.重大、重大的突发公共事件,要做到"快、围、导";因思想、情绪、感情上的问题引发的突发公共事件,要通过加强思想教育与情感的感化来解决;因生活实际问题引发的公共突发事 件,要通过相关管理部门统筹协调解决;因管理制度缺陷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引发的突发公共事件,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实现管理制度的科学化来解决;"妥善处置"包括指导思想上的"柔性",感情投入上的"柔情",处置手段上的"柔和";"妥善处置"要求将政治哲学、心理学、管理学、信息技术和音乐艺术等成果运用于处置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不同类型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突发事件的应对主体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采用不同的应对措施。另外,突发事件也有着不同级别的划分。本文通过分析宁夏大学新华学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文本中关于突发事件分类、分级的规定,反思独立学院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在分类、分级方面存在的缺陷,提出独立学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应具体规范突发事件分类、分级,使独立学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应急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以政府为主导的应急管理体制是我国应急管理的基础,政府应急管理组织结构也是应急管理领域不可回避的基础且重要的研究议题.为减少政府组织的应急协同失灵,本文通过政策文本分析厘清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政府应急组织协同治理关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清晰描绘了组织内部不同突发事件的应急协同网络结构,并提炼和归纳出四种网络的模式和特点.依此研究指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应急协同网络分别为节点地位平等的紧密—分工型、单核主导的松散—协作型、节点地位平等的紧密—协作型和双核主导的松散—分工型.政府应急组织协同治理网络的困境主要在于负责部门与协同中心不匹配、度分布不合理、不同突发事件类型间应急协同不足.以网络治理理论为基础,提出三重策略包括节点优化、整体网络优化和应急协同网络间优化,是提高政府应急协同能力和绩效的重要方法,有助于加强和完善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与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突发危机中,面对多元的信息传播渠道,高校宣传部门的应急反应能力对于危机的处置往往起着方向性的关键作用。了解高校突发事件所具有的一般特征,明确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的内涵与功能以及目标与原则,研究高校宣传应急机制的构成与运行,使高校在突发危机中采用科学规范的组织传播方式,切实发挥舆论导向的积极作用,对于维护高校和社会的稳定,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应急管理是从"风险过程控制"的角度,对风险和危机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的管理。突发传染病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法律规则的指引和规范。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突发传染病应急管理的法律体系,但各个"应急法"都存在自身不足和适用冲突。《传染病防治法》(征求意见稿)尽管作出了很多调整,但突发传染病应急管理事前、事中、事后各阶段仍存在立法的缺陷,比如传染病分类管理不合理、疫情信息传导不通畅、权利保障不到位、应急解除不明确等问题。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从改进传染病病种分类管理、规范疫情信息传导、合理界定防控对象、统一应急解除条件等方面作出系统性调整。  相似文献   

18.
19.
薛瑞 《云梦学刊》2013,(5):84-90
应急管理是政府行政职能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了包括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在内的一系列应急管理保障体系,为积极稳妥应对各种危机事件提供了有力保障。县域党政部门是社会矛盾的交织点,县域政府是政府应急管理的重地,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固然重要,但作为应急管理的领导力同样重要。它包括应对力、协调力、承受力、决断力、沟通力等五方面。  相似文献   

20.
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以江苏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江苏正处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表现为风险因素呈现增长趋势,公共安全也将面临严峻挑战.面对这种状况我们该如何加快应急管理观念的根本转变,加紧建设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为此我们提出应注重监测预警系统的完整性、全面性,构建群测群防的全民安全观;同时还应着重注意应急管理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