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清波 《中州学刊》2005,(1):123-125
科学精神是指长期科学活动中形成的,体现于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中的一种观念、意识和态度。而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本、高扬人性大旗、揭示人的生存意义、体现人的尊严和价值、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文化精神。作为人类精神的两种极端存在方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人类文化的创造起着不同的作用。科学精神是人类进行科学探索的不竭动力,只有在科学精神的指引下,科学技术才能取得持续的进步。倘若没有人文精神的激励,  相似文献   

2.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这两种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对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都不可缺少。从根本上说,它们是互补、互渗、互动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是当代文化的主流趋势,也应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高科技精神是科学精神的体现和发展,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集中体现了新人文精神。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大力推进高科技精神与新人文精神的融合、统一。  相似文献   

3.
人文精神本质上体现为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其核心表现是对人自身尊严的维护,是对人共同价值的追求,也是对人类历史遗存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珍视。总之,是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大庆精神是大庆人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集体创造的一种优秀的人文精神,体现了人文精神所包含的历史性、文化性、理性及实践性与科学性,是大庆石油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在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4.
民族精神的塑造是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文精神问题是一个深层次的文化问题。从根本上说,人文精神是文化精神的体现。文化是人的文化,它表征着人的创造力,显示人的价值和作用。人文精神正是表现了文化的这一内在精神。 通常所谓的文化包括三个层面结构。在第一层面,文化是指人类全部的创造物,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即所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在第二层面,文  相似文献   

5.
何芳 《学术探索》2003,(7):19-21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一起构成人类精神文化的精髓 ,是完善人的心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思想理念。建构中华民族当代精神文化———解决“人”的问题 ,离不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支撑 ;建构中华民族当代精神文化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人的全面发展 ,离不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推动  相似文献   

6.
人文精神是人文的精髓,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是维系人类社会的牢固纽带。人文精神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中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着眼于人类对自身命运和对世界的理解和把握,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高等学校发扬人文精神要"以学生为本",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每一个层面,使全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担负起职责,形成校、院、系、班级等不同层次和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生活管理人员等不同角度交织起来的立体化网络。  相似文献   

7.
两种解构——当前中国人文精神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精神,最朴素简捷的说法,就是人类的文化精神、人类的文明素养。文化与文明是人文精神的核心。终极关怀是它形而上的哲学层面。终极关怀是对”人”生存意义、生存价值的关怀,是对人类命运、前途的关怀。人文精神的形而下具体操作层面,即是自由、平等、科学、民主实践的关注,对人类进步的关注。本文重点谈谈有关当前对“人文精神”进行解构的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8.
论大学精神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耀华 《学术论坛》2006,(10):174-177
大学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学文化是在大学校园内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具有追求真理、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崇尚学术、严谨求是、强烈批判精神等鲜明的特征,是大学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和行为的理性体现,其核心和灵魂是大学精神。大学精神具有某种价值观,具有某种价值判断和价值导向的功能。大学精神的价值观不是单个人的“个性价值观”,而是一部分人——大学人的“公共价值观”,而且是一群具有高度理性和智慧的人的“公共价值观”。由于大学的目的、社会所赋予的特殊任务和与之所对应而形成的特殊组织结构,决定了大学精神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导向具有理想主义并预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方向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构建一种新的哲学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当前文化哲学研究进行反思和总结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倡导和构建一种新的哲学文化观,即认为文化即人化的大文化观。它的立论基础是一种新的文化本质观。文化的本质可以概括为相对稳定的人为程序和为人取向的统一。其为人取向,主要是一种价值关怀和人道尺度,体现出一种人文精神;而其人为程序则主要是一种事实关怀和客体尺度,体现出一种科学精神。强调文化的整体性与内在统一性的大文化观,必将引领人类文化走向更有利于人的自由自觉和全面发展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梁剑宏 《云梦学刊》2012,33(5):121-124
人文精神是大学文化生态的核心,从根本上规定了大学的生存方式和生存质量。大学文化生态面临着深刻的危机,这种危机的产生主要在于人文精神在文化生态中的缺失。所以,今天谈论人文精神的回归。回归的主要途径是解构对人文学科的人文性限制,使人文回归实践本性;解构对科学教育的技术化规限,使科学重显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回归将使大学教育重新高扬人的价值,追求自由的精神,实现文化生态的和谐目标。  相似文献   

11.
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的灵魂,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维护和追求,其宗旨是陶冶、净化、提升人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仁道是儒学和齐鲁文化的核心,强调亲亲、仁民、爱物,关注人的价值,倡导天人合一。这种关爱生命、尊重自然的仁道精神与近现代人道主义精神息息相通。深受齐鲁文化影响的现代山东作家,在小说创作中所体现的儒家人文精神与20世纪人道主义精神相融合,共同构成了山东作家特有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3.
京族史诗呈现了京族含蓄包容与刚健雄浑并举的海洋文化精神,是京族历史、民族精神、社会文化生活百态以及京族人思考人生、社会、自然宇宙的百科全书,体现出艺术工具论、艺术本体论、艺术形式论的多重属性.而从其精神内涵、形成方式、艺术形式看来,人生如诗、生活如诗、民族如诗是京族史诗潜在的核心命题,此种生命存在形态、艺术创作形式和人文精神,不仅是民族文化瑰宝,而且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完善和补充,亦是当代文化发展的借鉴与给养.  相似文献   

14.
人文精神是文化的核心精神,在现代文化的变迁中,人文困惑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本文从人的文化内在矛盾性分析了人文精神的遮蔽状态,从文化生活世界、文化价值观、文化实践方式探讨人文困惑的根源,希图为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前提基础.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人文的综合是人类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的基本逻辑和结构。从马克思、恩格斯到毛泽东、邓小平.再到江泽民,都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科学精神无疑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科学,是对人类人文精神的不断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命名,规定“以人为本为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高度自觉,是二者的完美结合,实现了逻辑和结构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价值世界的过程中,作为"类活动"的实践使人以自为的生存方式成为主体。自由是自愿与自觉的统一,实践在本质上体现着对于自由的追求。人文精神是以"地道的中文词"体现出来的"世界精神",是人类实践在意识中的历史积淀。人文精神通过民族性和时代性的体现,使世界历史"因此是一种合理的过程"。人文精神通过意志的中介体现为作为载体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使主体在构建价值世界的活动中发挥能动性。因此既不能抬高价值理性而贬低工具理性;也不能把人文精神与价值理性等同或与科学精神并列。人类通过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对于世界的认识和实践把握,体现了人文精神对构建价值世界活动的"实践阐释"。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都有可能陷入异化,但价值理性的异化更为根本。用人文精神的"原则"对实践中由自发性而引发的盲目性的批判,转化为对价值理性异化和工具理性异化的批判,是人民创造历史能动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和谐文化是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基本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及其理想追求的文化.它包括不同文化类型和构成文化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具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世界进步潮流与民族精神、满足大众的精神需要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健康发展等相统一的特征,还具有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身份认同、塑造人的精神面貌、激发创造力、社会整合等功能.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掘民族和谐文化资源,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8.
人类从诞生起,便拥有了两件武器:科技与人文。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科技与人文是人类社会的两个部分,两个领域。两种文化分别体现着不同的人类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从而形成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技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是当代文化的主流趋势。因此,正确运用人文引导科技的发展,这对加快民营科技发展与进步将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文化伦理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伦理”具有两种意味:作为存在,文化伦理意味着文化与伦理之间的必然联系;作为价值,文化伦理意味着人类的理性在把握了文化与伦理的必然联系的前提下,将伦理的价值,作为文化价值的核心,并以此引导人类文化的价值方向。物质文化是伦理的必然性基础;制度文化是伦理现实化的可能条件;精神文化则是伦理的相对自由。20世纪是人类文化意识逐渐觉醒的时代,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都开始将伦理价值作为文化发展目标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当代视觉文化缘起及本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一种历史的目光,从根本的形而上层面考察当代视觉文化与人类世界的内在深层关联,从而理解视觉文化之本质:当代视觉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是人类的一种必然的命运,其根本动力是人类通过视看将时间空间化从而降服时间、超越自身生存有限性的精神意向.这种植根于人性深处的视觉精神在遭遇后现代空间性体验氛围后推动视觉媒介技术发展,造就了当代蔚为壮观的视觉文化景观.人类将世界转化成视觉图像加以把握,从本质上说是人直观自身本质力量的一种对象化活动形态的体现.图像世界的存在和发展可以归结为一种世界对象化价值运动,其根本意义在于伦理价值,即确证人的力量、满足人对于主体的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