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张洋子 《城市》2017,(11):3-12
笔者通过构建"城市病"测度指标体系,确定判断"城市病"及其严重程度的标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8个主要城市的"城市病"状况进行量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城市病"与中心区人口规模的关系问题.研究结论表明,"城市病"是我国当前城市化和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患病程度整体严重.其中,医疗短缺、 环境污染问题最为突出,交通拥堵、 房价高企问题同样严峻.单中心城市人口膨胀是我国"城市病"的重要原因.因此,预防和治理"城市病",推进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总体上需要从构建多中心、 网络化的大都市区、 疏散中心区公共服务、 改革财政分权体制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2.
饶健 《城市》2017,(12):63-68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和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一种城市灾害,如何治理城市中的交通拥堵问题是城市灾害法律控制研究的重要方面.城市交通拥堵作为现代城市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有其自身的表现形式和特殊的致灾因子,是城市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难题.从法治社会的角度而言,城市交通拥堵灾害的治理离不开法律的基础和支持作用,通过各种治理方式与法律的结合,从而有效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灾害.  相似文献   

3.
刘鹏 《城市》2013,(9):47-49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之一。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大中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积极探索利用人防工程参与缓解交通拥堵的方法和模式是"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形势下推动人民防空融合式发展的崭新课题。一、杭州交通拥堵现状杭州地处东南沿海,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国家人防重点城市。杭州的  相似文献   

4.
王振坡  崔晴晴 《城市》2013,(2):67-73
一、引言在世界上的许多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交通拥堵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活质量和投资环境,进而影响了城市发展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前景。面对这一棘手问题,城市政府纷纷采取了形形色色的解决方案。在一些城市取得显著效果的同时许多城市治堵绩效并不明显,甚至陷入了越治越堵的怪圈。交通拥堵问题极具复杂性,任何治理交通拥堵的措施都具有正、负两面性。通过梳  相似文献   

5.
交通拥堵是国内城市中心区面临的难题之一,许多城市已经进入用地的存量发展阶段,以增量交通设施建设为主的交通拥堵治理策略已难以为继。以位于广州市中心区的环五山片区为例,研究提出存量发展阶段下的交通治理对策应转向存量设施的效率提升,遵循存量优化和适度建设的原则,从强化公共交通出行、挖掘道路潜力、扩充道路容量、提高转换效率等方面提出拥堵治理的相关措施,对缓解环五山片区的交通拥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交通拥堵是城市化进程中各大城市普遍存在的城市病之一。交通拥堵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制约着城市的健康发展。破解交通拥堵问题,实现公平、高效、可持续的城市交通,成为国内外各大城市研究的重点之一。在综述交通拥堵相关理论、文献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广州市的交通拥堵现状、问题及成因,系统提出包括促进城市多中心发展、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倡导绿色共享出行、挖潜现有运输效能、合理控制机动车数量、优化道路规划建设、加快智能交通管理、提高市民法规意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杨卡 《城市观察》2014,(2):168-176
结合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统计数字,本文重点分析了大都市居住问题的社会分异特征和空间差异状况,指出大都市居住紧张的根源在于住房供需的结构性失衡、公共资源配置的空间失衡,以及城市功能布局中的工作空间失衡,治理路径也应以结构调整为入口。  相似文献   

8.
陈桂生 《城市观察》2012,(3):112-12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区交通拥挤已成为一个普遍性问题。机动车快速增加、道路建设滞后、城市规划不合理、交通管理水平落后,造成的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影响了市民出行,也制约了城市治理及其经济发展。借鉴域内外先进经验,不断加强市政路网建设、完善公共交通,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公民文明交通意识建设,可以逐渐缓解城市拥堵问题。  相似文献   

9.
赵静  柴文佳 《现代交际》2011,(7):111-112
近年来,我国城市尤其是一些大型城市发展迅速,城市治理遭遇到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如何建立更加有效的城市治理结构,积极回应城市发展中的问题,提升治理能力与公共服务绩效,成为我国城市政府无法回避的任务。因此,借鉴国外城市治理的理念和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探讨中国城市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我国城市治理的战略对策,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汪波 《城市观察》2016,(5):32-40
伴随着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区域流"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将各城市拧合为一个系统整体。大都市从"极化效应"到"扩散效应"的变迁存在着双重路径,与西方大都市的主动扩散不同,当代中国大都市的功能扩散很大程度上是生态资源瓶颈约束下被动的功能疏解。"湖泊效应"提供了一条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核心大都市与周边区域通过诸要素的良性递进循环形成结构有序、功能互补、互利双赢的区域新气候。城市群共同体本质上是利益组合,各城市合作收益分享度取决于城市所拥有的资源体系、区域决策影响力与区域治理话语权。只有当城市群共同体能有效满足各城市利益需求,共同体才能维持稳定的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