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对孔子学院中国文化传播战略的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孔子学院在连续四年的规模扩张之后,开始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以传播中国文化为主旨的孔子学院能否通过日常汉语教学较好地实现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这是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作者从四个方面反思孔子学院的中国文化传播战略:首先,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明确孔子学院到底要传播中国的什么文化;其次,分析当前国际文化格局和文化传播过程可能遭遇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各国语言文化传播战略;再次,厘清如何传播,通过什么渠道和机制进行文化传播;最后,密切跟踪孔子学院的对外文化传播效果,展开科学的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时代,不断深入的文化交流与碰撞催生了以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传播为主要任务的孔子学院。经过十余年的运作发展,孔子学院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反响,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与跨文化交流开始走向新的历史起点。在肯定孔子学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呈现出的稳健、乐观发展前景的同时,也应当以理智的心态去面对"孔子学院热",客观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当下有必要对孔子学院的传播内容、教学模式、管理体制等进行全面反思,尤其是对国际舆论中对孔子学院的误读进行分析和消解,从而实现文化的对话性理解,促进世界多元文明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汉语热的兴起,孔子学院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目前在全球10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00家孔子学院和500家孔子课堂.孔子学院的两项重要工作是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传播,巧妙地运用汉语新词语对于提高汉语教学吸引力、阐释中国文化内涵、展示当代中国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传播角度看孔子学院的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孔子学院在全世界迅速发展的案例,从文化传播的视角对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关系及其建立、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方式和途径、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的功能三个方面进行了理性的研究.研究得出,孔子学院在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也是自身文化的一次发展成熟的过程,有利于提高中国的软实力,增加中国政府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有利于政府在推行各种政策时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更多理解和支持,最终达到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作为新时期"东学西渐"文化传播的路径,孔子学院的传播模式值得研究和借鉴。本文从传播研究的角度,通过对孔子学院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传者、传播效果,即传播五个环节进行分析,以期对孔子学院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一环,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状况不容乐观,中西版权逆差仍然很大;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论坛声音微弱;孔子学院发展很快,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西方主导国际传媒;中国文艺作品的建设性不够.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应该在如下方面着力:把中国的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建设对外话语体系;官方、知识界、民同、媒体的多方有效互动,讲好中国的故事;拓展国际传播平台和载体,尤其是把新媒体打造成传播主流文化的利器,以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孔子学院从成立至今十年来,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孔子学院的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国内外的研究视角和倾向存在巨大的反差:国内研究更多集中在对孔子学院实际操作层面,如孔子学院的教学、教材、师资队伍、传播效果等,以及孔子学院与其他类似的国际语言机构之比较,其目的是更好地从实际操作层面来提高孔子学院的运营与管理,而国外的研究则多从文化软实力、中国的崛起、外交政策、教育援助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来研究孔子学院;国内的研究大多数倾向于数据和案例的客观实证性分析,国外的研究大多数带有意识形态的倾向。这意味着孔子学院未来需要去政治化、市场化、分权化。  相似文献   

8.
肇始于 16世纪末的西学东渐对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文化圈国家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 ,不同国家对此的态度不同 ,又产生不同的结果 ,这方面尤以中、日两国最为明显。本文从西学在两国的传播渠道、传播的内容、统治者对之的态度、知识分子对之的态度、不同的结局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揭示第一次东西文化大碰撞在两国的不同结局及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本文认为 ,从 16世纪末开始 ,两国对西方文化的不同态度 ,导致了两个多世纪以后两国的不同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儒家文化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对中国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儒家文化从唐代开始就不断向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传播,并且对这些国家的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到了近代,代表农业文明的儒家文化在西方工业文明面前显得落后了,处于被...  相似文献   

10.
革命话语的转换使得民族国家的现代性诉求又一次成为社会的主流话语.本文从文化与历史演变关系介入,揭示出《白鹿原》的文化内涵:一方面反省了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中所遭受的毁灭性的打击,从而造成整个社会的文化颠覆和精神虚无的状态;另一方面,揭示在民族国家的现代性建构的文化救赎过程中,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性话语存在的深刻矛盾,并指出小说的文化意义就在于启示我们找寻真正的实体性的历史意识,重新开始“讲述”关于“我们民族命运”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通过语料库和文化关键词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关键词在不同英语方言区的使用分布情况进行检索,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国家的影响力差异?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对不同英语方言区国家的影响力表现出很大的地域差异;不同英语方言区的国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和接受度差异很大?这些发现与对中国传统文化关键词进行语料库检索之前的预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跨文化的对话:误读与化解路径——以孔子学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加军 《学术探索》2011,(2):113-118
在文化全球化视野下,中华文化如何成功走向世界已成为跨文化传播(交际)研究的重要课题。从跨文化大众传播的视角透视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所遭遇的误读,结果发现,外国大众媒介歪曲与丑化了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的传播主体、传播目标、传播内容等。中国文化要在文化交流主义的原则下走向全球,需要充分利用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等渠道,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3.
《论语》的英译是西方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模因与《论语》中的儒家文化的不同译本的分析,可以发现模因正是文化传播的有效桥梁,而文化的传播也正是模因进化的结果。儒家模因正是在文化进化与模因论相结合的背景下通过中西方译者的不断努力实现其传播和传播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4.
黄秀坤  刘富华 《学术探索》2013,(10):150-152
吉林省对俄罗斯进行汉语推广的人文战略优势在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建设.俄罗斯文化框架中汉语国际推广策略应以中华文化为依托,以吉林省区域文化为切入点,强化汉语国际推广的战略意识;拓展交流渠道,扩大孔子学院规模;培训、选派优秀汉语教师及志愿者;提供最新的实用汉语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5.
跨文化交际已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活动之一,但由于不同地域的人之间存在各种文化上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障碍仍然存在,交际失败经常产生。本文拟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分析跨文化交际语境和引起跨文化交际障碍的语用原因,试图对跨文化交际提供一些交际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东盟国家的文化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和中华文化有着持久的共生与包容性关系。东盟成立前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与中华文化共生并包容发展以完善自己多元、开放的文化结构。东盟成立后,外交与经济合作、以孔子学院为主的教育合作、通信技术和信息网络建立起的文化传媒等渠道,进一步加强并推动了东盟国家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共生-包容性发展进程。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东盟国家在与中华文化共生互容过程中将不断加强各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完善东盟多元而不失特色的文化体征,加强国家的文化内力。  相似文献   

17.
曹润宇 《学术探索》2012,(4):152-154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具有浓厚封闭性的农业经济,而西方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兼具开放性和外向性的商品经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作为世界文化中两个不同的体系,存在较大差异,各具特色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观察和研究中西文化思维形态上的差异及其对汉英语言的影响,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两国语言的特点,还可以提高运用和处理两国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认为世界将出现全球化浪潮,而在当今经济、政治、文化都在全球化、一体化的语境下,孔子学院的全世界发展是中国软实力发展的象征,但是要防止将孔子学院建成萨义德认为的东方学视角下的西方"孔子学院",不是西方的"圣诞树"而是东方的"常青树",不是"文化的特洛伊木马"而是"四海之内皆兄弟",这需要中国文化在人的维度上呼唤人的全面发展;孔子学院维度上要"走出去",又要"引进来";国家维度上保持全球化的自信张力。  相似文献   

19.
儒家中道思想提倡"无过无不及",而且强调"时中",即随时随地而至中.这一哲学思想对跨文化交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可以疏解由于交际环境文化强弱之差和会话原则的不同而引起的障碍,缓解由于世界观及价值观的不和而带来的矛盾,消解由于规范规则和风俗习惯的差别而产生的隔阂,解决由于非语言行为迥异而造成的尴尬.中道思想也可作为跨文化交际中文化适应和全球化中文化融合的行动指南,根据这一思想,文化适应中的适应程度和文化融合中有关文化间的关系应该通过"时中"而达到"中和".虽然在跨文化交际中践行中道并非易事,但只要有"至诚"之心,交际双方的关系是可以通过调整而达到"中和"的.  相似文献   

20.
当前美剧在中国乃至全球都倍受追捧,然而在当下的热播美剧中,后殖民主义倾向极为明显,东方特别是中国的形象被严重扭曲,虽然经过模拟与杂糅出现了既不同于宗主国文化又不同于原殖民地文化的"第三空间",但是中国人或者华裔仍旧经常处于没有话语权的"属下"地位。美剧中的后殖民倾向会使得中国年轻的受众对中国、中国人乃至中国文化产生错误的认识。抵御后殖民思想的入侵不仅仅靠观众自己的觉悟,也是一个值得政策制定者、文化研究者深思熟虑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