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8年春节前期的南方大风雪给广州火车站带来了沉重的挑战。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人员滞留、寒冷天气的袭击考验着政府的危机管理和危机信息传播能力。本文通过对《广州日报》和《南方日报》的中央政府、广东政府以及广州政府三级政府在本次2008年广州火车站春运雪灾危机的信息传播进行内容分析,并与三级政府的应急预案进行对比,以考量政府在本次危机的优缺。研究发现本次危机中,政府虽然能够较好地面对各利益相关者进行传播,但仍有缺漏;而对比各级政府的应急预案,三级政府各有优缺。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政府能够更好地面对此类危机。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危机事件频发,在危机传播中,各种信息符号常常处于混乱状态,各种信息复杂,难以求证,传播系统也失去常态。要避免危机事件造成社会损害,需要政府和媒体提高认识,运用危机传播理论,做好危机报道:政府要提高媒介素养,充分利用网络做好危机传播;媒体要建立危机传播预警机制和危机信息传播机制;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介议题建构的作用;危机事件后,要做好危机传播的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3.
美国媒体与吴庭艳政权的覆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3年南越境内发生了佛教危机,引起了美国媒体的格外关注,报道数量猛增,越南问题开始进入美国普通民众的视线,在越南问题上美国媒体的作用凸现.佛教危机期间,美国媒体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为载体,通过报道,深刻地揭露了美国媒体和政府决策间既相互博弈又共生、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不同媒体发布的看似客观、直白的天气报道也隐含着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立场。基于评价理论态度系统的语篇分析发现,在美联社和中国日报社关于北京雾霾天气的报道中,媒体对不同语言资源的选择体现了各自的立场。其中,美联社以较为隐蔽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受众形成强烈的负面评价,而中国日报通过较为明晰和温和的态度资源,表达了一个在危机面前积极作为的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5.
框架分析理论结构包括概念系统、议题内容定位、文本结构三个分析层次,适用于探索社会公共议题的媒介框架。本文以建构主义范式的框架分析为理论基础,通过建构一个多维的框架分析理论结构,检视近三年我国主流媒体雾霾议题的呈现模式。研究发现《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较之财新《新世纪》较少采用"价值框架","科普框架"在媒体报道中占据大量比例,不同媒体对政府措施持不同态度,"党的新闻事业"和"专业主义新闻"呈现了较大的话语表述差异。这启示媒体应当在在环境报道中承担起责任,从"价值框架"、"主题框架"上完成对公共议题的建构及相应的社会动员,帮助公众形成正确的认识,讨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从汶川地震的媒体报道看网络时代的危机传播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危机传播研究是上个世纪中发展形成的新领域,其首要责任就在于帮助政府和组织机构提供危机应对计划、促进媒体协作、缓解公众心理压力、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危机传播的过程包括危机潜在期、突发期、蔓延期和解决期四个阶段.根据该四段论模式,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四川地震报道过程中媒体的新特点,以及应该引起传媒关注的新问题,如危机潜在期的防患于未然;危机突发期不同传播渠道的互补;国内外危机报道方式的比较;危机解决期对于危机形成因素的进一步分析,以及危机报道对儿童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新闻框架理论,以《人民日报》1956—2012年间的历届党代会的报道为例,对我国党报党代会报道进行分析。通过《人民日报》报道信源、报道议题和报道类型的历时与横向分析,发现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报对历届党代会的报道与社会发展相联系,过去单一型政治框架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松动和面临转型;同时,其新闻框架分析显示,党代会报道与政府议题能够形成互动,并对政府议题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立足陕西报业中的晚报文化,以《西安晚报》为个案深入讨论了当代传媒业中的受众分析、陕西三大主流报纸的编辑特色和营销前景以及《西安晚报》的“读者本位”品牌战略。尤其是以《西安晚报》历经的多次改版为案例,进一步讨论了陕西地区的晚报文化,即在版面内容上多选择地区民生新闻,辐射陕西周边区县,辅以国内、国际新闻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尚书·大诰》记载了周公东征这一周代初年的重大事件,该文献不仅对于我们研究周代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大诰》中蕴涵的危机管理策略更是现代政府危机管理策略的滥觞。系统梳理和研究《大诰》中有关危机传播场景的分析、危机传播策略的选用以及危机传播效果的预期,不仅深化了《大诰》的丰富史料价值研究,而且对现代危机传播理论研究亦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传统晚报是我国1980年代报业改革的尖兵,服务性、大众化、消闲性是这一类型报纸的符号化价值。但是随着我国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化,报纸产业的持续性升级,不同类型的传统晚报的价值结构出现了分化。本文选择《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和《扬子晚报》三份传统晚报,在三报2005年度“两会报道”这一主流政治活动报道的横断面上来考察传统晚报的价值结构分化,认为近主流化、全面性大众化和选择性大众化是传统晚报价值结构分化的三个方向,并对其背后的结构性因素做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林放是我国新闻界一代宗师,现代著名专栏杂文家。著有《世象杂谈》、《未晚谈》、《林放杂文选》、《赵超构文集》等。林放杂文很有特色,自成风格,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34年至1937年(南京);第二阶段:1938年至1945年(重庆);第三阶段:1945年至1948年(上海《新民报.晚刊》);第四阶段:1949年至1965年(上海《新民晚报》);第五阶段:1978年至1992(上海《新民晚报》"未晚谈"专栏)。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电视新闻的结构转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新闻联播》承继了党报与广播新闻的传统 ,融政治宣传与信息播报于一体 ,兼具政治价值和信息价值 ;《午间新闻》、《晚间新闻》、《体育新闻》等栏目的相继出台 ,使新闻报道视阈不断拓宽 ,信息比重日益加大 ,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与新闻结构受到冲击 ;而《东方时空》、《新闻调查》、《现在播报》等栏目的涌现 ,则不仅标志着一种“用事实说话” ,以事实为主体 ,将直接的意识形态宣传转变为潜移默化心理影响的新型新闻模式的确立 ,也意味着电视新闻传播已从过去相对单向、一元的“传者本位”结构 ,转变为互动、互补的“传者 /受众本位”的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3.
以客观性报道的五种操作策略为参照,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十年来的样本进行量化研究,得出结论:模糊消息源使用频次增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均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等,同时各报在新闻语篇中运用的副词和形容词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在媒介领域中,报纸等新闻媒体由于它所具有的真实性和严肃性特征,已成为当今社会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渠道,成为某种权威的象征.文章选取了《人民日报》、《新民晚报》和《纽约时报》三家主流报纸,对其中时尚消费新闻中的女性形象采用量化、内容分析和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两国主导报纸中与女性有关的时尚消费报道的现状,了解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下新闻报道的共性与差异,并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与女性有关的时尚消费新闻报道与传统性别文化、社会发展以及大众传媒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ECFA的正式签署,开启了两岸经济共创双赢的大局,为两岸产业深入合作注入了强大的动能。福建传媒产业由于自身的特点,体现了两岸特色经济合作机制的特色,有利于两岸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共同发展,在两岸产业合作中先行先试的作用日益凸显。文章运用波特钻石理论,对闽台传媒产业合作要素进行科学分析,并提出产业合作新模式,将对两岸传媒产业合作,乃至对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根据地新闻整风运动与反"客里空"运动都发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传播理论的创始阶段,在我国新闻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比较研究是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这两次运动,最为重要的是审视这两次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以及这两次运动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新闻宣传是中国新闻事业的核心功能,信息传播是俄罗斯当代传媒的首要功能。研究发现,两国传媒的新闻宣传和信息传播在传播过程、主体倾向、内容选择方面存在本质区别。由此而引发两国新闻宣传的特点不同,当代传媒功能的发展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评论在媒体宣传中 ,发挥着旗帜作用。在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强化新闻评论的旗帜意识 ,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是摆在广大新闻工作者面前急需解决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的二十余年。中国社会经历着急剧的社会变革,作为阐述观点和态度、引导社会舆论的新闻评论。在改革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以报刊新闻评论为研究对象,梳理其在“社会变革”中的作为。总结其发展特色,以期透视媒介与社会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