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旧历的正月初,我随着区委的小张同志,从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双柏县,到中山公社的参补冲生产队去访问女队长陈国凤同志。我们到她家里的时候,天已经是傍黑了,可是她家里屋子的门却是虛掩着。我们喊了两声,没有人答应。同院的人出来说她没有在家,到道班上去找她男人,和帮那儿的工人做饭去了。我听了以后,感到很失望,不觉地蹲在地上琢磨起心事来:是先找一找其他的队委们谈谈呢,还是明天赶到道班上去访问她呢?就在这个时候,小张忽然说了声:“她家妈回来了。”我抬头一看,当  相似文献   

2.
1926年的初夏,我离开广州黄埔军官学校,坐船经上海回到北京,向党中央北方局汇报了情况以后,就住下来休息。过了几天,赵世炎同志忽然来找我,说毛泽东同志在广州举办了一所“农民运动讲习所”,有十几位蒙族同志要去学习,让我去送他们。他最后对我说:“你若是想留在那里学习,也可以。”我一听说到毛泽东同志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去学习,感到非常高兴。我这次所以脱离黄埔军校,就是想搞群众运动。关于毛泽东同志,我早就听说过,以前在广州时虽然都住在一个城市里,但却始终没有机会见过面,这次要到他主办的讲习所里去学习,哪能不愿  相似文献   

3.
这是今年十月上旬我国际广播电台英语、首都部主任张庆年同志访问我时,用英语进行的关于西藏问题的谈话内容。因为是根据英语笔记译出,可能同广播时的问答方式和个别词句,略有出入,谨此说明。问:多年来,国外有关于西藏情况的争论。你能否对我们简单谈谈这些争论的问题所在?答:我同意你说的,近年来国外有关于西藏不同的看法。为了更好说明这个问题,恐怕需要 对某些事实先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4.
方可 《民族论坛》2013,(6):24-25
正"说实话,当时我80多岁的老母亲身体不好,需要我的照顾,我儿子又在准备高考,我也放心不下。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我更希望能在家里的事情不是太多的时候再去(援疆)。所以,当医院领导告诉我,需要一名妇科方面的骨干去援疆时,我还有些犹豫。后来,是我丈夫给我吃了颗‘定心丸’,他说,你去吧,家里就交给我。"谈起自己当初去援疆之前的想法时,李雪英说她感到有些惭愧。但当我们问起她现在的感受时,李雪英毫不犹豫地说:"得大于失,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人生当中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5.
小杨姑娘     
在出席柳州铁路局“群英会”的名单中,我偶而发现了一个僮族姑娘,名字叫杨赛贤,是南宁车辆段的压风机司机。根据材料介绍,她毕业于铁路工人技术学校,到压风机室工作还不到一年,但是就已经成了一个熟练的司机,并且被选为先进生产者。这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在到达南宁的第二天,便去访问她。她所在的压风机室,是一间很窄小的厂  相似文献   

6.
正"护士阿姨,我现在身体很好,过阵子就要去上学了,你什么时候有空来我们这里玩,我很想你呢。"今年年初,湘雅二医院心外科的护士曹娟接到了一个西藏山南地区的电话,打来电话的是一位14岁的小女孩,叫达瓦色珍。达瓦色珍是第一批来湘雅二医院接受免费救治的7名藏族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之一。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儿童先心病发病率明显高于低海拔地区。据流行病学调查,西藏儿童先心病患病率约为11.1‰,远远高于全国8‰的平均水平。西藏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救治项目属于湖南省援藏"双百工程"的主  相似文献   

7.
永远的雪域     
很多年前,我常常听到《逛新城》、《北京的金山上》这样一些西藏的歌曲,那时的西藏,对于我来说,仅仅是个地域名词。很多年以后,我又常常听到《向往神鹰》、《香巴拉并不遥远》这样一些西藏的新歌,这时的西藏,对于我来说,已经成为挥之不去、魂牵梦绕的眷恋。在我平凡的生命中,她已成为一种理想,一种求索,一种象征,一种意境,因为在这里我发现了属于自己生命中许许多多本真的东西。1998年5月,湖北省委、省政府按照党中央的部署.精心组织了第二批援藏干部,我的名字有幸被列入了这批干部的名单。经过多方的准备,我们一行44人带着省委、省政府的嘱托和6000多万湖北人民的关爱踏上了进藏路。我们对口支援的地方是西藏山南地区。三年中,我们同山南人民一道,为山南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为山南人民生活的改善,努力的工作艰苦的拼搏,我们经历了无数高原风雪的洗礼,也享受过成就后的喜悦。  相似文献   

8.
母爱的力量     
那年,小妹因为受伤住进了医院,我去陪护。同病房有一个女孩,她是因为车祸住进来的,自住进来的那天起,她就一直昏迷不醒。女孩在昏迷中不时地喊着:“妈妈,妈妈!”女孩的爸爸手足无措地坐在病床前,神色凄楚地看着女儿痛苦地挣扎,不知该如何帮助女儿,只是不停地哀求医生:“救救我女儿,救救我女儿!”他不知道,医生该用的药都已用了,而病人,有时候也是要自救的,能不能活下来,要看他对这个世界是否充满生的渴望,也要看他的造化。一个护士问那个男人:“孩子的妈妈呢?你为什么不叫她妈妈来?”男人埋下头,低低地说:“我们离婚很久了,我找不到她。”护…  相似文献   

9.
左岸的黄河     
央宗琼玛不要我做她的儿媳妇 在青海西宁到果洛州的途中我们的汽车扔下主路,在黄河边的草原小道徜徉。 我说帮我找黑色的帐篷。 他们说为什么非要找黑色的帐篷?白色帐篷里住的也是牧民。 我说我知道,但是黑色帐篷是牧民手工纺的牦牛线织成的,是最地道的;白色帐篷是用机织帆布做的,是花钱买的。 他们很服气,说想不到你还挺有研究。 多次游历藏区,使我学会了如何寻找和分辨能给我带来兴趣的目标。比如,如果你看到哪个帐篷顶上的烟囱里冒着清烟,这个时候你走过去,准能喝上最可口的奶茶、吃到最香甜的糌粑团子。 吉普车远远地停在一…  相似文献   

10.
我把西藏比作爱人,似乎是个老套的比喻,就像把祖国比作母亲,把孩子比作花朵。话俗理不俗,在我心中,祖国等于母亲,孩子等于花朵,西藏就是我的爱人。在很多人的眼里,西藏比外国还要外国。而所有关于西藏的书总是脱离不了“遥远、荒蛮、神秘”。我一直拒绝这个印象。遥远的,只是心里的距离,荒蛮的,只是崇山峻岭,神秘的,只是我们无知,陌生的,只是形式。也许我永远不会一步三叩,但茫茫转经路上的五体投地我完全感同身受。任何有信仰的人,无论你信仰什么“主义”、“教派”,你都不会诧异。我没有端着相机到处抓拍“奇异”,在我眼里,西藏的一切,她…  相似文献   

11.
何琼姑     
僮族姑娘何琼姑,八岁就被爹妈许给黄家当儿媳。1950年,何琼姑的家乡解放了,那时,她才刚满十五岁,黄家逼着要娶人,妈妈只好叹一口气对女儿说:“乖崽呀,解放前收过黄家的洋钱和聘礼,要飞也飞不出去哪,怨只怨你爹妈的命苦!”何琼姑望着满眼泪水的妈妈,一句话也没有再说。这一夜,妈妈却哭了一整夜。到了黄家,阿婆第一天就呶着嘴对何琼姑说:“你没有来,我们黄家的水够吃;你来了我们的水就不够吃了!”她叫何琼姑每天去挑水。何琼姑人小力气轻,挑着一对大水桶偏偏倒倒直摇晃,但是她从小就生长在贫农家庭里,跟着爹妈下地干过庄稼活,她咬紧牙,磨炼磨炼也就挺住了。这一切苦处她都从来没有回家去对妈妈说,她怕妈妈听了更伤心。这时,革命工作一天比一天开展,工作队一位年  相似文献   

12.
我是武警西藏总队聂拉木边防检查站副站长,长年坚守在西藏中尼边境。1962年,我从中央政法干校毕业。当时,自治区领导对我说:“你可以留在拉萨。”拉萨是藏族群众心目中的“圣地”,我做梦都没想过,我这个奴隶娃子有朝一日能在拉萨定居。现在,只要我愿意,我就是“圣地”的居民了。可我又想,边境更需要干部,那里高寒缺氧,交通闭塞,条件极差,从内地来的汉族同志很难适应;我土生土长,学的专业也对口,应该到那里去。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去了仲巴县边防派出所。那时,边境上很不安定,国民党特务、小  相似文献   

13.
九、活泼的卓嘎中央考察组在藏期间。自治区人民医院配备了医务人员。其中有位43岁的藏族女护士,叫卓嘎。她个子不高,圆而黑红的脸庞,一双大眼睛,嘴角上总是带着微笑。第一次看见卓嘎,是进藏后的当天晚上,我在西藏宾馆下榻的住室内看材料,突然听到有人敲门,忙喊了一声“请进!”门开了,面前站着一位穿藏服、戴耳环、挎着手提包的中年妇女,嘴里说着什么。我没有听清,  相似文献   

14.
抗联三军一师警卫连有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还有一位二十几岁的年轻小伙子。他俩身体都很魁梧。浓浓的眉毛,眼窝略有凹陷。两眼闪耀着倔强、刚毅的光芒。无论冬夏,俩人都习惯穿一身皮衣服,紧束腰带,善使“哈伦春”枪。队里同志都亲切地称他俩为“大李”和“小李”。 大李和小李都是鄂伦春族人。大李原名李绷哥替,又名李宝太。小李是大李的儿子,名叫李桂下布。 李宝太1895年出生在猎民家庭。父亲很  相似文献   

15.
香甜的荞酥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高原西北的乌蒙山中。每到盛夏,这里满坡都是白花花的荞麦田。一位彝族朋友对我说,到威宁要是不尝尝荞酥,就如同到安顺不去黄果树观瀑布一样,会后悔一辈子。接着,他又给我讲起了荞酥的来历。相传在明太祖朱元璋六十大寿时,贵州宣慰使水西女土司奢香夫人(彝族)令厨师们做些寿糕,以便送往京城,为皇帝祝寿。厨师们找不到更合适的原粮,只好用苦荞“粗粮细做”。他们费尽心力,整整做了四十八天,可还是没有做出使奢香夫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国庆节后十天,我到民族饭店去访问一位哈萨克族的牧业劳动模范,碰巧遇到我十多年未见的一位老战友。见面彼此问过一别十三年的各种变化后,就谈到了我来的目的。我的老战友一听说是访问喀力堪牧业模范,就高兴的说:“你是访问她呀!这我可帮上忙了。你知道吗?我随军参加了新疆的和平解放后,就来到了喀力堪住的这个地  相似文献   

17.
一只公鸡站到篱笆上,神气十足地对靠在篱笆脚下的捶衣棒说:“捶衣棒呵,你看我,只要高唱三声,东方的太阳就会被我唤醒,人们就要下地去做活。我的功劳嘛——大不大?”说完,它扬起脖子,等着捶衣棒的恭维。可是,捶衣棒没有吱声,这使公鸡很不开心。“哼,你呀,成天靠在篱笆脚头,啧啧!咯咯咯咯!”  相似文献   

18.
我认识王月时王月还不认识我。 那是某年某月在某部看业余演出,其中有一个年仅十七八岁的姑娘唱了一首地方民歌,我说,这个演员不错,虽说唱得稚嫩,但有潜力。 王月认识我时,我却不认识了王月。 那是事隔几年后的某年某月某日,我正在家里写东西,突然有个身着军装的姑娘说请我写首歌,我说你叫什么?她说不认识了?我叫王月。我说哪个王月?她说,就是某年某月某日  相似文献   

19.
爱的力量     
有一个住在非洲的印度教圣人,他来到喜马拉雅山朝圣,那是最难达到的地方。在那个时候,要去那些地方的确非常困难,有很多人一去不回——道路非常狭窄,而且道路的旁边是一万英尺的深谷,终年积雪,只要脚稍微滑一下,你就完蛋了。现在情况比较好了,但是我所说的那个时候,它的确非常困难。那个印度教的门徒尝试了,他带很少的行李,因为要带很多行李在那些高山上行动非常困难,那里空气非常稀薄,呼吸很困难。就在他上方,他看到一个女孩,年纪不超过十岁。她背着一个很胖的小孩,一直在流汗,而且喘气喘得很厉害。当那个门徒经过她的身边,他说:"我的女儿,你一定很疲倦,你背得那么重。"那个女孩生气地说:"你所携带的是一个重量,但是我所携带的并不是一个重量,他是我的弟弟。"他感到很震惊,那是对的,这之间有一个差别,在磅秤上当  相似文献   

20.
寿星之家     
1980年国庆前夕,我访问了刚满一百周岁的瑶族老奶韦亚利。老奶家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凤山县城厢公社才劳大队瑶族生产队。这个队三面环山,草木青翠,一条河水,抱村而流。这里寿星颇多,韦亚利是年纪最大的一位。我到老奶家的时候,正碰见她从屋里走出来,左手握木瓢,右手提桶,正往猪圈喂猪。我伸手想替她提桶,她执意不肯地说:“你别认为我年老,身体还硬朗哩!”跟她走到猪圈,屈指一数,圈内有猪11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