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采集是生态人类学常用的研究植物世界的一种重要方法,旨在从当地人的语言来了解植物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以德昂族为例,通过展示该民族语言对茶的分类、认知以及相关的地方性知识,从生态人类学的角度提出语言采集不是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提出的语言决定论的实践,而是对人类在生存环境中适应和选择方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与一般人类学研究者不同的是,潘年英教授更多地选择"笔记体",而不是通常的"报告体"来做为他表达的主要形式;而所执立场却是站在土著族群一边,可以说是土著族群利益的代言人.他在学术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贫困问题的认识上,他提出的相对贫困论观点,以及对土著文化衰亡的原因分析,在人类学界可谓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3.
以自传式纪录片为载体的"土著影像",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人类学者索尔·沃斯和约翰·阿代尔进行"纳瓦霍人电影计划"之后,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起来的土著文化自我表述和"影像赋权"。土著族群自我表达、自我呈现的"影像民族志",根本性地改写了民族志电影作者与被拍摄对象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影像创作的文化殖民霸权,产生了更为深入、具有丰富阐释价值的影像文本,在当代视觉人类学的发展过程中占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理解少数民族文化是对少数民族进行理解和自我理解的内在要求,其根本的问题是对蕴含在少数民族文化中的思维方式的理解.原始思维和神话思维是少数民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思维方式.对原始思维和神话思维的考察,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少数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中期产生的"第四世界"这一可归属于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观念,如今已发展为一套渐趋完整的、理论色彩浓厚的论说或思想。它从土著民自身而非"他者"的视角出发,明确地主张土著民是具有与其他群体不同特点和性质的群体;在整个人类世界的视野下,全面考察各地区土著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处境及其因由,并提出相应对策,对日益壮大的全球土著民运动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追溯该论说之源头,分析其架构和内涵,归纳其显著特征,有助于我国学术界较为深入地理解土著民运动这一当今世界重大的族际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视觉人类学除去它所包含的艺术和科技的成分之外.反映了人类学一个最根本的人文价值取向,即关注视觉背后的人的生存和发展状态;同时,除了通过影视手段记录、表达民族志或人类文化内客及观念的拍摄和研究,它还应该研究视觉工具与人类视觉力的开发,研究视觉认知与视觉思维、视觉符号、视觉表达、视觉传播及视觉文化的传承模式等,另外,关于视觉文化的社会分层、社会控制、时代意象等,都应该是当代视觉人类学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肇始于迪尔凯姆学派的法国人类学在20世纪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思想发展进程可概述如下:首先,马塞尔·莫斯和赫兹提出了"二元分类"思想;其后,列维-斯特劳斯在广泛吸收、综合社会学、人类学和语言学等学科思想的基础上,以"二元对立"的认知结构为核心,建构了结构主义人类学.所有这些成果,对皮埃尔·布迪厄在20世纪60年代的人类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叶以后,世界政治经济新格局的形成,全球化进程加快,人类社会文化变迁加剧,人类学日益边缘化,人类学学术职位缺少等因素,引发了人类学终结的讨论.在这样的背景下,后现代人类学家提出了公共人类学,以应对"人类学终结"的危险.公共人类学是人类学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是对人类学学科自身的反省,体现了人类学学科内部的重要改变.公共人类学的研究应走向更为广阔的公共领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探讨公共问题.人类学知识及成果必须面向社会公众,能够被广大的民众所接受,并对社会公众的认知产生积极影响.公共人类学应该更加积极、 主动地深度参与公共事务,并取得领导地位和决策权力,从而为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提高和社会健康发展贡献知识和智慧.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土著文化在加拿大多元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人类学关于土著文化的解释进行了反思.土著文化是土著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从时间上看文化不是单线进化的,土著文化不是西方文化的过去;从空间上讲,文化不是由中心向四周扩散的,加拿大土著文化没有因为西方文化的传播而消失,而是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中不断地调适和重构.世界上各个民族的文化只有类型上差异,而没有水平上的高低之分.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政策不仅尊重和重视土著文化的价值与作用,还提高土著民族的文化自觉意识和主体自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神话与哲学之间: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国的社会学、人类学理论以及结构语言学为列维一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提供了深厚的思想渊源;结构人类学以神话为研究起点和对象,其哲学的核心思想是"二元对立"的认知结构;结构人类学不仅对20世纪法国乃至人类思想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促进了社会科学的"科学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人类学生态环境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一直伴随人类学产生和发展过程的一个无法忽视的课题,无论是地理学的角度还是生态学的视野,人类学者始终致力于人类及其文化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解释,并且创建了文化生态学、生态人类学、民族生态学、人类生态系统等诸多理论流派.应用这些理论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互动过程,这就是人类学生态环境史研究的角度和特色.人类学生态环境史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以某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的研究方法;以植物和农作物为对象的研究方法;以传统农业变迁和土地利用变迁为对象的研究方法;以特殊的自然条件或以特殊的地方疾病为对象的研究方法等.  相似文献   

12.
生态问题是一种跨学科领域的人类与自然的命运考辨.从生态文化的视角观照民俗文化,传承于我国民间数千年的信仰民俗最能体现人类与大自然之间与生俱来、密不可分的精神关联.民间信仰习俗中涵载的大量具有原始思维特点的观念及信仰形式,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种种生存体悟,烙刻着鲜明的自然崇拜、图腾与敬畏的足迹,至今仍不同程度地左右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其对整个生态文化系统的形成、演进、发展都具有不可低估的建构和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遥想人类学之父的泰勒先生坐在他19世纪的书桌前,对着将要完成的原始文化的书稿,以学科创立者的自信口吻写下结语:"我们的工作尽管还不是硕果累累,然而为了人类的幸福乃是紧迫而至关重要的.其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类的进步,同时清除障碍.这种文化的科学,本质上是改革者的科学."时,他可能未曾想到,在一百年后的今天,人类学不但硕果累累,成为流派众多,思想丰富的"显学",更成为整合多个学科又影响多个学科的一个学术平台.当年作为"达尔文的孩子"的人类学,其学术容量和精神内涵,早已超越了生物进化学说的范畴.人类学也从诞生时的蹒跚学步阶段发展成从学科领域,研究任务,基本学术观念,研究方法上凸现自身作为一个学科的独立性,构架起对人类及人类的文化进行科学分析和对人类自身善意观察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人类学民族志书写以独立的"社区"和"土著"为关键词。从解释人类学开始,在民族志研究与书写中,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权力关系和"价值关联"等方面得到反思,而全球化时代的新型民族志则同时关注文化"去地域化"和"再地域化"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5.
关于"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关系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星亮 《民族研究》2006,18(5):41-50
关于"人类学"和"民族学"这两个学科名称的关系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国内有关部门的分类也较为混乱.本文认为,"民族学"这一学科的形成以1839年巴黎民族学会的成立为标志.早期的"民族学"学科是广义的,既研究文化,也研究体质.19世纪下半叶后,"民族学"由广义变为狭义,主要研究文化.而"人类学"这一学科名称在早期则是狭义的,主要研究体质.后来"人类学"由狭义变为广义,既研究体质,也研究文化.在当代中国,"民族学"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族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狭义的"民族学"与"文化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基本相同.把广义的"民族学"与"人类学"并列为一个一级学科,比较符合学科发展的历史和当前中国的现实.  相似文献   

16.
生态人类学致力于人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研究。人类的生存一直同邻近的土地、气候、植物以及动物种群发生着密切的关系,并对其产生影响,环境因素亦反过来作用于人类。生态人类学试图探讨人类群体如何适应,塑造其生存环境并伴随此过程形成相应的风俗习惯以及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生态人类学希望对人类社会文化作  相似文献   

17.
肖坤冰 《民族学刊》2017,8(3):45-52,110-112
营养人类学(Nutritional Anthropology)是营养科学与人类学结合形成的一门分支交叉学科,探究文化、营养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在西方,营养人类学已经发展出较为成熟的学科理论体系且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在中国人类学界对这一分支学科的关注并不多.本文从人类学的角度梳理了"食物"与"营养"之间的关系,介绍了营养人类学的学科起源、关键概念以及主要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主要部分,是研究人类文化的科学。除了那些与人类生物学以及与生物和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有更直接联系的东西以外,文化人类学包括了所有研究人类的学科。它的主要概念就是文化和关于文化的定义,这一定义揭示出文化人类学的范畴及其主要研究方法。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文化就是他所要学着去做的一切。文化包括某一群体中人们所共有的和他们的后代将要学习到的所有知识、相互理解和继承传统的愿望。  相似文献   

19.
当蔡华发表一篇关于中国云南纳西族(摩梭人Moso)文化的富有煽动性的论文时,他声称这是一本重要的书(在这里"Moso"用于取代通常的汉语拼音"Mosuo",因为摩梭人并不把自己认同为汉人).蔡华驳斥了人类学关于家庭与婚姻具有普遍性的传统观点,争论说摩梭人的性行为和家庭构成与已定义的婚姻和家庭特征不相吻合.他因而得出结论说:"社会人类学在人类认知历史上第一次遇到了这样一个社会--没有父亲和丈夫的社会."(第476页)  相似文献   

20.
当代人类学美学是"文化学转向"在美学领域的一个直接成果,郑元者等学者的人类学美学和艺术人类学研究是其中的突出代表.该研究以跨学科、跨文化研究为基本的学术导向,立足于艺术起源学和民间文艺学课题及其基本结论,展开了全面系统的人类学美学研究,并形成了图腾艺术与艺术起源学研究、民间文艺学研究、艺术人类学研究、美学的人类学重构和实验性写作研究等系列研究链,从而建构起一条独具特色的人类学美学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