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超 《理论界》2010,(2):60-61
2007年以来,人民币升值步伐明显加快,双顺差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升值对市场的影响如何,影响有多大,以及对于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及浮动弹性等问题仍然存在着争议。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本文通过人民币汇率改革对经济影响的分析,并认为人民币大幅升值将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要避免重蹈日元升值的覆辙。  相似文献   

2.
孙晶映 《理论界》2009,(7):214-214,172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文章以人民币升值背景为开端,剖析了当前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各层面的影响,并就此问题总结出我国政府应对的策略,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升值预期与均衡汇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3年以来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陡增 ,投机人民币升值的游资大量涌入 ,关于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 ,进而关于如何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改革的争论愈演愈烈。为准确考证人民币的币值 ,确定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 ,本文运用行为均衡汇率评价方法对人民币的实际均衡汇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999年以来 ,人民币的币值一直处在低估状态 ,无论从短中长期看 ,人民币升值已是大势所趋。同时 ,本文还从国际收支、经济增长率、相对劳动生产率、货币供应量以及利率政策等五个方面对这一趋势进行了因素分析。在这些分析基础上 ,作者提出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4.
2002年以来,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此情况之下,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从原本紧盯美元的汇率制度,改为参考一揽子货币,并自2005年7月21日19时起,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此次调整引起了对于人民币更大的升值预期,笔者认为,从长远来看,人民币确实应当升值,但目前条件尚不具备。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及对汇率制度演进逻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期人民币是否升值成了热点问题。本文认为 ,重要的并不是人民币汇率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应当升值还是保持稳定或贬值 ,而在于实现人民币汇率制度及其汇率机制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民币升值压力主要来自国外,其深层原因是国际经济持续低迷,一些国家为了转移国内视线,把矛头指向中国,认为人民币币值低估造成了"输出通货紧缩",因而纷纷要求人民币升值,使人民币承受空前的升值压力。同时,我国现有的汇率制度和货币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疏散,提高了升值预期。为此,纾缓人民币升值压力必须从消除人民币升值预期出发,减少贸易摩擦、适当放宽资金流出限制等等,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经济交流。  相似文献   

7.
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制度路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2年以来,有关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越来越大,人民币面临着升值和制度调整的两难选择。本文通过梳理人民币升值的制度扭曲因素,提出从制度上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8.
论人民币升值速度——兼对人民币未来汇率水平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垂龙 《学术论坛》2006,(12):105-109
人民币升值的内外压力均具备刚性,导致人民币仍会保持持续的升值预期。人民币升值会对经济增长、就业和金融风险等产生负面效应,但也会对贸易条件和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人民币升值的贸易收支改善效应不大。权衡利弊,认为人民币升值过快是弊大于利,宜取小幅度、慢性化、长期性升值的原则。文章还建议根据美元的不同走势来确定人民币的具体升值速度,并就未来几年人民币名义汇率水平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伴随人民币强势基础的不断累积而产生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可有直接与间接两条释放渠道。人民币直接升值对中国经济发展弊多利少;本文提出人民币间接升值论,认为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稳定”便于操作、破坏性小,有利于缓解当前对外经济摩擦,实现特定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并可保持我国国际经贸环境的稳定与可预期性。  相似文献   

10.
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思思 《理论界》2006,(2):59-60
人民币的升值具有必然性。此次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金融运行有利有弊,对人民币汇率改革和我国金融市场走势留下较大空间,并对我国产业调整、金融创新和规避汇率风险提出了严峻挑战。从短期看,弊大于利;从长期看,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均衡汇率决定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目前人民币尚未完全实现自由兑换,不能进入国际市场,因而其汇率也不可能通过国际市场自发形成;因此,西方诸多以直接外汇市场为前提的汇率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受到了限制。本文在购买力平价的基础上建立人民币汇率模型,并提出决定物价水平的多因素分析,借此客观地描绘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朱君 《兰州学刊》2010,(10):40-44
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又开始抬头,关于中国对外贸易的问题又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文章基于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的月度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运用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如何影响中国对美国的净出口作了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人民币升值对改善中美贸易收支平衡状况存在显著影响,而从长期来看,改善中国贸易收支的关键在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机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当前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很大,如果人民币汇率发生变动,其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将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产生影响,但这些影响又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根据汇率变动影响国际贸易的一般规律,结合农产品的特性将发现,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能够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并且根据"J曲线效应"理论发现,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民币贬值有利于扩大我国的出口,抑制进口,改善农产品贸易现状;人民币升值将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恶化农产品贸易状况。同时,还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弹性"问题;二是"时滞"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汇率变动和后危机时代汇率市场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汇率一直是政府和市场关注的焦点.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比较人民币升值、贬值和维稳的影响;从三角套汇的角度分析人民币对美元和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汇率之间的关系;研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及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对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实践均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升值必然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身处中部的江西莫能例外.由于江西在我国经济布局中的特点和它的区位特点,使得人民币升值对江西经济增长的影响又具有不同的地方.本文主要通过江西的对外贸易、省际贸易和国外投资、省际投资来说明人民币升值对江西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汇率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调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并决定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合理的汇率调整,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在制订和调整中国的汇率政策时,应当权衡人民币汇率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使之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整体利益;实现有管理的汇率体制,将为中国的宏观调控提供了一个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研究WTO/DSM非违法之诉的成立要件和非违法之诉的程序规则,分析WTO以往案例,阐述非违法之诉的本质和适用范围,美国若在WTO/DSM对人民币汇率争端提起违法之诉,是滥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表现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汇率制度的改革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及其意义是广泛而深刻的,政府将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引导产业进行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汇率预期变化、套利活动及企业的议价权高低是影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收付变化的主要因素。2011年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收付渐趋平衡,但这种趋势能否持续,受制于币值的稳定性程度、中国外贸企业的议价权高低以及进、出口人民币结算发展的平衡性。短期内,受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影响,收付比将会继续保持缩小趋势,甚至再次出现收入略大于支出的现象;但从中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的可能性较大,同时,进口人民币结算的发展潜力相对强于出口,故而维持支出略大于收入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20.
现有的关于汇率传递效应的分析和研究,主要集中在汇率波动对出口价格的影响、进出口价格的贸易条件,以及与此相关的反映汇率传递程度的产品替代性、地域性特征和市场组织等方面,而没有对引发汇率传递效应的厂商决策行为予以关注。其实,汇率传递效应是特定汇率制度下厂商决策行为的结果。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出口产品定价,可以在理论上看成是受汇率波动驱动而关联于物价水平、产品结构、技术梯度、国际收支平衡等的函数;厂商是出口产品定价者的事实,会涉及对上述函数中各因素的认知,而这种认知会形成厂商的选择偏好和效用期望,从而决定厂商的决策行为。作为对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出口产品定价的一种理论探讨,可以围绕汇率波动来刻画厂商在出口产品定价中的选择偏好和效用期望,以说明汇率传递效应与厂商决策行为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