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历史小说与革命历史小说的根本区别,主要不在其题材之新,而在于它提供了新的历史叙述方法、新的历史观念和新的表现手法。革命历史小说中的革命叙事的经典模式,在新历史小说中被彻底颠覆,革命叙事呈现为对革命起源神话的终结、革命历史叙述的重组、革命英雄沉落等景象。这表现了开拓独特的历史生活和揭示崭新历史精神的趋势,但对革命历史的随意处理或编制也有取悦、迎合大众文化之弊,革命历史被演绎成纯粹的影像或幻想,其颠覆性破坏也给以后的小说提示着警惕。  相似文献   

2.
鲁迅与茅盾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同时具有学者的渊博和艺术家秉赋的作家,他们的历史小说在以主人公的态度研究和分析史料、在体现历史感和时代感、用不同艺术手段联系现实和鲜明的创作个性方面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3.
30年代名家历史小说具有不同的叙事纬度与叙事模式,作家的叙事指向决定了其叙事纬度,其叙事模式又与叙事纬度相适应。作家关于历史的文学叙事是重构象征秩序的表现之一种。在这些名家历史小说中,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之间的张力关系得以典型显现。  相似文献   

4.
鲁迅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观照,具有鲜明、独特的英雄气质。他对屈原、嵇康、阮籍的反抗精神予以肯定;对陶渊明诗歌世界中的英雄形象如精卫、刑天、夸父、荆轲高度赞美;对唐末、明末"战斗"的小品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鲁迅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英雄视角观照,是鲁迅自身英雄气质的反映和投射,这种气质,概言之,具有个性的反抗、决绝的复仇、孤独的牺牲等特征;鲁迅的英雄气质,既渊源于故乡越地文化特质的深远影响,也受到西方现代思想界英雄元素的滋养,更是清末民族复兴的时代政治、文化思潮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鲁迅不仅是乡土文学的开山祖,同时也是现代童年母题文学的创始者,其创作在反思品格、文化意蕴和叙事模式等方面给予现代童年母题文学创作以深远而显著的影响。鲁迅的童年叙事焦点大多集聚在对封建传统教育方式的批判与挖苦,对儿童所接受的与儿童身心发展极不相宜的陈旧观念的讽刺与揭露。从鲁迅的童年母题创作中我们可以体悟到,童年母题叙事不仅仅是一种叙事方法,也不仅仅是一种文学的主题类型,更重要的是童年母题的叙事还是作家的生存方式的体现。作为现代童年母题文学的倡风气者,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又增添了一层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6.
在理性伦理层面,鲁迅执着地批判和反抗传统伦理,但在小说叙事伦理中却对传统伦理的诸多方面有所担待,并且充满着不可排遣的紧张冲突,这既是思想、文化转型时代人心秩序的普遍反映,更是鲁迅个体伦理困惑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英雄"观念有着产生、演变和形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于英雄有不同的分类。《汉书》作为文学史上以记人为主的纪传体史传散文著作之一,记述了"帝王英雄"、"人臣英雄"、"游侠英雄"等英雄人物,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叙事特征。这些英雄叙事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理性伦理层面,鲁迅执著地批判和反抗传统伦理,但在小说叙事伦理中却对传统伦理的诸多方面有所担待,并且充满着不可排遣的紧张冲突,这既是思想、文化转型时代普遍人心秩序的反映,更是鲁迅个体伦理困惑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李劼人历史小说与川味叙事的独创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劼人开创了以民间生活的风俗画来反映重大历史变迁的先河 ,艺术虚构的灵动性与历史框架的坚实性结合得较为融洽 ;叙事结构汲取了摆龙门阵与川剧帮腔的特点 ,叙事语调带有川味的讽刺幽默 ;人物语言和描叙语言均有浓烈的巴蜀韵味。  相似文献   

10.
在理性伦理层面,鲁迅执着地批判和反抗传统伦理,但在小说叙事伦理中却对传统伦理的诸多方面有所担待,并且充满着不可排遣的紧张冲突,这既是思想、文化转型时代普遍人心秩序的反映,更是鲁迅个体伦理困惑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鲁迅小说因其产生的时代和作者对社会深刻认识的原因而笼罩着悲剧氛围。本文就这些小说中悲剧三个特征的具体表现及其审美价值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论鲁迅小说的意象与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小说创作始于对民族生存危机的清醒认知,而这种危机感最深刻集中地沉淀在他关于死亡的叙事之中,并由此展现了死亡施、受双方的复杂形态与关系,反思了民族历史与文化的非人性,更反思了启蒙者置身其中的宿命式痛苦及其身份与作用,从而彰显出死亡叙事的丰富意蕴。  相似文献   

13.
鲁迅小说的叙述空间与绘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鲁迅小说叙述空间有多种类型,既有固定叙述空间,也有移动叙述空间;既有相对固定叙述空间,也有绝对固定叙述空间;既有二元对立的移动叙述空间,也有二元互动型移动叙述空间与圆形移动叙述空间。鲁迅小说叙述空间的形态虽然丰富多彩,但从艺术作用和功能来看,都是为了将叙事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一点与绘画的艺术空间设置,特别是画框的作用与功能颇为相似。鲁迅小说叙述空间设置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焦点式,一种是散点式。这两种叙述空间设置的方式,分别对应着绘画常用的焦点透视法与散点透视法。鲁迅小说这两种叙述空间设置方式的运用,使鲁迅小说具有了绘画般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新历史小说”,自生成之日起就存在着命名、指认等一系列问题上的争议,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与其独特的创作观念密不可分。在结合“新历史小说”诞生的时代背景以及新的“历史”认知基础上,通过多面辨析其具体的文本呈现,构成了研讨其叙事观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为新文学旗帜的鲁迅在逝世后逐渐被权威化、神化。一段时间内,国内研究者很少再触及鲁迅作品中表达的自我心理黑暗面,然而,这些具有暧昧色彩的侧面,却有鲁迅思想内涵的丰富性深刻所在。本文试图通过鲁迅文本中的一系列特例——"双身小说"接近鲁迅心灵上的真实——孤独,并联系他对古代文体的借鉴与《野草》的对照分析来审视鲁迅内心的孤独感与人生选择的艰难性。  相似文献   

16.
《子夜》的英雄悲剧叙事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抛开受政治意识形态影响所附加给文本的衍生意义,透过纷繁芜杂的话语形式,就会发现《子夜》隐藏着一个英雄悲剧叙事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中吴荪甫表现出古希腊悲剧英雄的特点。对其命运进行分析,可知吴荪甫在三重困境中抗争,从而向读者传递着崇高的悲剧精神。吴荪甫的悲剧命运也暗合了中国传统的天命观。  相似文献   

17.
鲁迅作品中有大量的疯狂或准疯狂叙事。这种疯狂叙事不仅与尼采具有联系,也与中国道家文化具有密切联系。鲁迅的"疯狂"叙事,是道家文化"疏狂"的现代承续,是道家式的有关生命自我的表达。"疯狂"所蕴含的怀疑/批判精神,也是道家怀疑/批判精神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论鲁迅小说创作中的乡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具有否定意义的文化符号、独特的对话意识、创作心理动机三方面,探讨了鲁迅小说创作中乡土性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故事新编>与果戈理的<狄康卡近乡夜话>都反映了作者与所在民族和故乡文化的深刻联系.乌克兰民族的伟大作家果戈理在作品中展示了本民族的性格,塑造了民族文化英雄形象而表现出复仇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浙东文化的鲁迅在作品中也塑造了具有故乡文化性格的英雄,这些英雄埋头苦干,为民请命,有着强烈的复仇精神.虽然两位作家出生在不同的民族和时代,但他们都把最深的感情献给了故乡和民族,都竭力赞颂了本民族的"文化英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