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7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 ,促使政府统计部门对农业统计进行了改革 ,将单纯农业统计扩大到农村统计 ,建立了农村社会总产值统计。1992年以后 ,国家统计局实施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取消了农村社会总产值统计。至今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中缺少反映农村经济发展全貌和总量的统计指标 ,给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了解和指导农村经济工作带来了不便。本文拟就建立新的反映农村经济发展全貌和总量的统计指标———农村增加值统计进行探索。一、建立农村增加值统计的必要性1.能满足政府宏观调控和宏观决策的需要。作为社会经济信…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农业的波动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是,我们还应当看到,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还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其次,农业又是社会效益高而自身效益低的弱质产业,没有受到应有的扶持和保护,相反,每当农业稍有好转,各行各业又都纷纷来“挖”农业。最近几年,粮棉生产及农民收入始终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九五”时期,是临沂市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较大变化的时期,五年来,全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业作为我市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村经济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克服了重重困难的和挑战,使农业生产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长期短缺的农产品实现了总量平衡,丰年有余、农民生活基本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跨越。  相似文献   

4.
农户是农业投入的主体,以家户为单位的农户生产经营行为决定着我国农业发展的水平以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竞争力。然而,近些年来,农户收入增长迟缓,在国民经济收入中所占份额不断下降,农村步履维艰,农业发展几近停滞,“三农”问题正日益困扰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经★专题研究★《江苏统计》1999.3南通市和无锡市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研究□文/南通工学院陈昭锋济转轨时期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是决定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重要因素,也是稳定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基础产业地位的核心问题。由于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的特殊背...  相似文献   

6.
信息短波     
国家“九五”计划框架已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1300美元现代经济报报道,我国“九五”计划框架已经形成,概括起来有以下八方面:一、发展目标。达到小康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按1980年比价为1300美元。二、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经济增长目标定为8-9%。三、加强基础产业、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四大支柱产业。到2000年一、二、三产业比例为问2:52∶29.8,工农业调整为84∶16;重轻工业为1∶1左右。四、基本建设投资用于新建项目占五成五,其余用于“八五”计划项目。五年内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达15万…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不论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还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期目标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远目标出发,都需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牢固夯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六次聚焦农业发展与农村改革,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充分体现出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扶持。农村金融作为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虽然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村金融仍然是我同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8.
八十年代以前,考评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首席指标一直是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指标,八十年代以后,处于服从地位的人均收入指标才逐步地取代了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指标,探索这一演变的历史过程,对我们充分认识人均收入指标的性质和特点,对我们在工作中更好地把握和运用该项指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中国初期,吃饭问题是当时经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党和政府不仅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而且把粮食生产作为基础的基础。面对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增加粮食产量的可靠途径是提高其单位面积产量。经过三年(1949~1952年)的经…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新中国成立 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农民和农村工作,始终把农村工作作为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工作来抓。为了适应党和政府对农村工作领导和管理的需要,农村统计在不同时期,对统计内容、方法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农村统计在改革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前的农村统计 新中国成立后到合作化开始前,是我国农业生产统计的初创阶段。1951年,当时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统计总处制定、布置了全国统一的农业生产条件年报,由各地农林部门填报。1952年直属政务院的国家统计局成立后,我国逐步建立起了以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是党的十三大确定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上海作为我国的一个发达、开放的城市,毫无疑问,应该率先进入小康.那么,上海目前城市和农村的人民生活水平是否都已达到小康标准了呢?本刊将在第7、第8期作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11.
国民生产总值是综合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1984年全市对国民生产总值进行了普查,在此基础上,上海郊县逐步建立了统计年报制度。跨入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效益意识的加强,不再偏面强调生产规模和生产速度,而是注重综合效益的评价。因此,国民生产总值这一指标,不仅在宏观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中观经济、微观经济管理中,也同样受到人们的重视,各级部门都  相似文献   

12.
十年来统计调查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恢宏 《统计研究》1989,6(5):16-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的统计调查制度作了较大的改革,并向开拓、深入和提高的方向发展,取将了显著的成绩,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一、农业生产经济统计改革为农村社会经济统计 首先从1984年起,农村社会总产值的计算范围除包括原已计算的全部农业总产值之外,还计算农村工业总产值、农村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和公共饮食业的总产值。这是反映农村社会经济总貌指标方面的一个重大改革。在计算农村社会总产值时,将村办工业从原来  相似文献   

13.
蔡冲 《上海统计》2003,(12):20-21
90年代初期,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与发展,房地产开发计划被列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房地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迅速崛起,被纳入了国民经济平衡体系、国民生产总值范畴和国民经济运行机制。近年来,随着上海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上海房地产业也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因此,房地产统计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占据着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是否能够稳定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本文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构建农业经济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综合指标体系,借助SAS软件,对家庭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普遍施行后农业经济增长因素加以实证研究,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小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战略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指出,90年代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确保本世纪末粮食总产量达到一万亿斤;林牧副渔业和乡镇企业持续发展;农村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因此,认真研究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统计问题显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一、深化农业和农村制度方法改革的必嘉性我国7O年代末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政府统计部门拓宽视野.对农业和农村统计工作进行了两次重大的改革。一是将统计范围由单纯农业扩大到农业和农村,二是将粮食产量和农民收支情况采用抽样调查进行调查。这两次改革中,尽管都进行了相应的农业和农村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但仍存在一些遗留的问题。第一.农村统计范围不够明确;第二,统计调查手段仍采用层层落实、逐级汇总上报的模式;第三,抽样调查局限于粮食产量和农民收支情况调查,而农…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内外结合,创造条件,开发农村统计信息资源,把以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为主体的农村统计信息网络建成为我国农村信息中心,加快农村统计信息产业化的步伐,对于深化农村统计体制改革,全面振兴农村经济,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00年和2010年奋斗目标实现,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带动了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城市化的进程,大大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教育的发展也取得空前的进步。但是,作为国民经济根基的农业依然落后,占据中国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生活并不殷实,而那些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却要面对适应现代生活的巨大压力。本文试从农村教育的现状以及农村大学生的处境中,找出一些适应农村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从1985年开始正式核算国民生产总值的。准确地核算国民生产总值总量指标,对于评价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我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和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由于这项核算工作起步较晚,涉及面广,加之统计方法制度尚不够完善,因而国民生产总值总量数字的核算尚存在较多问题,难以准确地衡量和反映我国实际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具体表现在国民经济的宏观分析与研究中出现了一些令人困惑的矛盾现象:1.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差的变动与实际的经济现象相背离。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是形成社会总供给的主体,1984—1988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的社会总供给  相似文献   

20.
《青海统计》2004,(7):27-28
农牧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稳定是我国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三大目标。在我州,农牧民增收问题不仅仅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还关系到全州整个国民经济能否良好运行。提高农牧民收入有利于扩大农牧区需求,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州农牧区经济发展已进入了新的阶段,支撑农牧区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