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针对已有核聚类算法中核参数优化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反映类内类间间距的有效性指标,通过使类内样本相似性最大,类间样本相似性最小来达到优化核参数的目的.在对核C-均值聚类算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核C-均值聚类的高分辨距离像识别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通过训练识别率判定最佳聚类数,同时运用改进的核参数优化方法可以得到最优的核参数,进而得到最佳的识别结果.  相似文献   

2.
支持向量聚类是基于支持向量机和核方法的一种新颖的聚类方法.与其它传统聚类方法相比较,该方法具有能得到全局最优解,并能处理任意形状的聚类,无需指定聚类数目,参数少,容易处理高维数据等优点.在原算法的基础上,在聚类标识阶段提出了改进算法,用支持向量代替原来的全部样本数据来进行标识,进一步减少运算时间,提高运算速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决策类划分多变量决策树是一种新型的决策树算法,该算法对训练集分区进行多变量决策运算后,可能取得多个决策逻辑规则。最优逻辑约简法则使用逻辑运算及选择运算构造出一种择优运算方式,以取得最优的逻辑约简规则,是对该算法的一种有效补充。实验证明该算法在取得最优决策逻辑规则方面效果明显,但在现实情况中可依据实际情况不同对引用此法则进行取舍。  相似文献   

4.
定义了有向图的代价邻接矩阵和最短路径矩阵,给出了称为“乘位加比小”的一种代价邻接矩阵间的新运算。基于该矩阵运算,证明了一种称为“代价邻接矩阵乘位加比小算法”新的最短路径算法。其结果可实现有向图全局最短寻径,并且对于任意类型的有向图,总是可准确求得其最短路径。E.W.Dijkstra提出的标号法是一种公认的求最短路径的较好算法,但在某些情况下寻径结果并非最优,文中提出的新算法克服了其缺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多数聚类集成方法忽视潜在信息或获取潜在信息方法复杂这一缺点,提出一种基于链接的模糊聚类集成方法。该算法首先利用模糊聚类算法建立集成信息矩阵,然后使用相应的链接方法将集成信息矩阵转化为反映数据相关性的权重图,最后运用图划分技术得到最终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新提出的算法可以有效地获取潜在信息,同时提高聚类质量。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新的层次聚类算法,先对数据集进行采样,以采样点为中心吸收邻域内的数据点形成子簇,再根据子簇是否相交实现层次聚类。在层次聚类过程中,重新定义了簇与簇之间的距离度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堆结构。利用估计数据点总体分布的思想,证明该算法将逼近最优解。实验结果表明,算法的聚类效果大大优于现有的聚类算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谱聚类算法无法自动确定聚类数目,初始聚类中心K值依赖性较强以及算法全局寻优能力较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自适应谱聚类算法。将本征间隙的思想引入谱聚类算法中,在拉普拉斯矩阵的基础上构造本证间隙序列,从而解决初始聚类数目问题。利用人工蜂群算法全局搜索能力强的优点弥补谱聚类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同时,为防止人工蜂群算法出现早熟现象,改进了其位置搜索公式。通过标准测试函数以及UCI数据库中的不同数据集进行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弥补了原算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针对K-medoids(K为中心点)聚类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聚类结果依赖于初始聚类中心的缺陷,提出一种新的半径自适应的初始中心点选择算法。该算法在每次迭代过程中都重新根据剩余样本点的分布特征计算半径,从而实现动态计算相应样本点的局部方差和领域半径,选取较优的初始聚类中心点,实现良好的聚类效果。采用不同规模的UCI数据集和不同比例随机点的模拟数据集进行测试,利用5个通用的聚类评价指标对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本算法性能较同类算法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聚类分析在大数据时代应用广泛,但缺乏直观评价聚类质量的有效方法。为此,提出一种具有数据降维和搜寻数据固有聚类数量的处理模式。在数据散射矩阵基础上构造一个增广矩阵,利用线性辨别分析将高维数据变换到最具辨别性的低维特征子空间以实现数据降维。为解决分区聚类算法的随机初始化问题,提出最小-最大规则,避免出现空聚类并确保数据的可分性。对于聚类的结果,计算每个聚类的轮廓系数,通过比较轮廓的尺寸以评价不同聚类数量情况下的聚类质量。对K-均值算法的仿真结果说明,这种处理模式不仅能够可视化确定未知数据所固有的聚类数量,而且能为高维数据提供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社团结构定义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的网络社团探测新方法.利用网络节点间的最短路径长度、Person相关系数方法及平方法构造了节点间的相关度等价矩阵,从而将社团发现问题转换成节点的聚类问题.在此基础上,应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以及网络划分形式对应的模块度来确定最优的社团结构,最后利用Zachary空手道俱乐部网络和Dolphin网络这两个经典模型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动态变异遗传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遗传算法是根据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而提出的一种优化算法。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遗传算法,理论分析显示,它不仅能保持遗传种群的多样性,而且能快速收敛。计算机仿真实验证明了改进后的遗传算法能够有效地克服不成熟收敛、进而搜索到全局最优解,并将这种新遗传算法用于BP网络的拓朴结构的优化和连接权值的训练,实例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梯度和成簇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确定了协议中存在的缺陷,设计了一种基于梯度的高效节能成簇路由协议(GBCRP)。采用基于跳数的梯度建立、能量相关的成簇算法、关键节点转发和功率自适应的簇头路由等技术,解决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能耗和路由失败而导致的数据传输可靠性问题。仿真实验表明,该协议有效地延长了网络的生命周期。针对不同密度的传感器节点,网络生命周期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同时该协议也具有较好的可靠性保障。  相似文献   

13.
聚类电价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价变化模式的复杂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电价预测模型。该模型将复杂的电价预测问题分解为更简单的子问题求解,首先通过聚类技术将输入空间划分为若干特征更明显的子空间,然后在子空间内分别使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建模和预测。聚类分析中先应用减聚类算法自动确定聚类数并获取较优的初始聚类中心,然后采用K-均值算法进一步优化。采用美国PJM电力市场历史边际电价数据进行的仿真研究表明,电价预测模型能有效、稳定地提高电价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4.
基于离子簇近似下四角场中3d3离子EPR参量的微扰公式,通过配位场方法对LiF和AgCl中四角V2 中心的缺陷结构和EPR参量进行了理论研究,提出V2 在LiF和AgCl中的缺陷结构模型,即处于杂质离子与C4轴方向上VC间的配体将由于VC的静电排斥作用而朝靠近杂质离子的方向上位移一段距离?Z。根据上述缺陷结构模型得到的EPR参量理论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针对局部三元模式提取到的人脸特征通常具有较高的维数,导致特征的紧致度不高,提出一种新的局部人脸特征提取方法——LTP子模式,并结合线性鉴别分析获得最佳的人脸局部纹理紧致特征的分类投影轴.本文在ORL和AR两个标准人脸库上测试,LTP-SP提取到的人脸特征维数不到原LTP特征的30%,但是识别性能却优于原始算法,因此算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利用离子簇模型,建立了四角伸长八面体中3d9体系超超精细参量的微扰公式;在理论上得到了轨道混合系数、未配对自旋密度、平均共价因子等参量的关系,并应用于K2PdX4(X=Cl,Br)中的四角[CuX4]2?中心,理论与实验比较符合。与文献[4]相比,该文在计算公式上有所简化,并且调节参量数目进一步地减少,因而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极化比和散射托阵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不同极化基下散射矩阵之间的变换,从而对最优极化分析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概括。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最优极化分析驻点法,同时进行了补充并修正了文献中的错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力配置现状,对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的需要量进行合理预测。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江苏省高邮市所有21个乡镇卫生院的152名公共卫生人员进行询问调查,计算完成公共卫生服务的总工时和年人均有效工时。结果: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数量相对不足;按照卫生服务需要法预测结果为高邮市乡镇卫生院每万人需配备公共卫生服务人力2.71人。结论:加大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力投入数量,加强公共卫生人力培训,优化人力结构。用卫生服务需要法对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力预测的结果合理可信。  相似文献   

19.
有效的特征提取方法是解决人耳身份识别任务的关键之一。以主分量分析(PCA)为代表的线性子空间方法在特征提取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更有效地提取人耳图像特征并减少运算量,将基于二维图像矩阵的2D PCA方法应用于人耳身份识别。针对三个USTB人耳图像库,采用最近邻分类器,研究了选用不同的特征维数、贡献率,及不同的相似性测度时,2D PCA方法与传统的PCA方法的识别性能。交叉验证的实验结果表明:2D PCA方法较PCA方法获得了更短的训练时间和更高的识别率,说明基于图像矩阵的2D PCA方法是一种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非线性系统的模型辨识方法。在只有被辨识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的情况下,利用一种无监督的聚类算法来进行结构辨识,从而自动获得模糊规则库,并可以得到模糊系统的初始参数。在聚类的基础上,构造一个与之相匹配的模糊神经网络,用它的学习算法来训练网络得到一个精确的模糊模型,从而实现参数辨识。同时,证明了所构造的模糊神经网络具有通用逼近能力,这个能力在模糊建模和模糊控制方面非常有用。通过对两个非线性系统辨识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