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认为“着”“了”不能连用在一个句子里。从“复合态”的角度看,英语里强调行为持续时间的长久时,可以将完成体和进行体用在一个句子里,汉语里表达持续状态及行为结果时,实现体与持续体也不矛盾,在一个句子里“着”“了”可以连用。汉语这种现象是句子紧缩后形成的。这样使用的语用意义是:言简意赅,强调了行为的持续性与长久性,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2.
汉语语法中的“体”多是通过专门表示各种“体”的形态标志来表示的。在对助词“了”从英汉对比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之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助词“了”与完成体之间有一种对立关系,它可以被称为完成体的体标记。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英语完整体的框架内,以汉语完成体标记"了1"为切入点,对比分析了英汉完成体的异同,研究发现汉语中的完成体和英语中的完成体是不能通过完成体标记来对应的。据此,本文也解释了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和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在习得二语过程中所犯错误的原因,并且对两种学习者的习得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汉语完成体的“未完成效应”(IE)既不能证明汉语没有单语素的完成体动词,也不意味着汉语名词具有某种特殊性,或汉语的完成体标记“了”还有“中止”这一语法意义;“了”的句法功能在于对参照时间(Tr)或说话时间(Tu)进行定位,它的语法意义因 Tr/Tu 的具体位置而异,而后者则取决于动词量级结构的梯度性;IE 是“了”将 Tr/Tu 定位于梯度性量级结构之中的结果,由 IE 所带来的英汉语差异派生于时制与体的不同语法功能以及两者与量级结构的不同关系  相似文献   

5.
英语和汉语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已经形成了各自系统的语法理论和规则。把这两种语言相应的语法规则和理论加以对比,可以帮助我们巩固加深母语知识,对准确地学习、掌握、应用英语更是益处匪浅。以下我想对英汉两种语言的体作一粗略比较。 汉语动词的体比较发达。汉语有各种语法意义的体和专门表示各种体的形态标志,如“了”、“的”、“着”、“过”。汉语动词主要有六种体:完成体、进行体、完成进行体、经历体、尝试体(或委婉体)、一次体。而英语的体,最基本的只有两种:完成体和进行体,由这两种基本体结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英语动词和汉语动词的完成体作了比较。说明英语动词完成体的时间概念有“追溯性的”和“包括性的”两方面;说明汉语动词完成体主要表示行为的结束或完成,虽可能有其结果,但不象英语那样强调行为结果对有关“对点”的影响。最后对两种完成体的用法作了具体对比,并说明其对翻译一些句子的影响如何。  相似文献   

7.
本文细致比较了汉语的“了”与俄语的“л”的异同。指出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表示过去。也指出了汉语的“了”在体方面表示完成或变化,有时不表示过去时。  相似文献   

8.
以往的彝语语法学者习惯用汉语语法来套彝语语法,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汉语“不”在彝语里就是“ap”的意思,彝语“ap” 在汉语里就是“不”的意思;因此,汉语“不”和彝语“ap”的用法完全一样。因为汉语“不”是副词,所以彝语“ap”也是副词。但 是,通过比较分析,汉语“不”和彝语“ap”的词义、词性和用法异大于同。  相似文献   

9.
俄语动词完成体过去时的基本语法意义表达行为动作在说话时刻以前发生并完成的行为,且有一定的结果。然而在一定的上下文中(контекст ),动词完成体过去时还表达其他意义。完成体过去时意义在俄汉语中有基本一致的体现,然而其表达意义的语言形式手段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0.
汉语(包括各地方言)“体”范畴中的“经验体”主要用助词“过”附加于谓词性成分之后表示,汉藏系其他语言“经验体”的标记成分有的是借用汉语的“过”,有的是与汉语同源的成分,可分“k-”、“t-”两组,它们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宇在上古汉语里是动词,本义是“提携”、“带领”.在中古汉语里,“以”由动词虚化为介词,且这一用法非常普遍,并更虚此为连词,这也是中古汉语常用的语法特性.今读《左传》中的部分篇目,针对所涉及的“以”字的句式,从语法方面进行分析辩识。  相似文献   

12.
汉语视点体的下位概念有未完整体、进行体、完整体、完成体.主要视点体标记有"着"、"正"、"正在"、"在"、"了"、"过"、"来着"、"来"、"来了"等.对双语语料库中抽取的汉英视点体对应语句的分析表明了汉语视点体的类型有时会发生变化,存在着派生现象.如:带有进行体标记"在"的句子不一定都是进行体,有时会是未完整体、完成体或完成进行体.这种派生现象的成因是汉语句子中存在着时间状语,这些具有词汇意义的时间状语对具有语法意义的"视点体标记+动词"产生了冲击作用,使汉语句子的视点体意义发生了变异,成为其他类型的视点体.  相似文献   

13.
在一些汉语方言中,体标记“在”由“在这(那)里”脱变而来,这在丹江方言中也得到了印证。丹江方言句尾体标记“在”是动词结构后“在里”的缩略,不是来源于表存在的动词“在”。动词短语后虚化的“在这(那)里”表示状态的持续,和动词前虚化的“在(这)那里”有相同的来源,都是相应位置的介宾结构语法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汉语短时体、尝试体的语法表现形式以秦岭-淮河线为界,秦淮线以北的方言主要用“VV”式动词重叠兼表短时体和尝试体,秦淮线以南的方言主要用“V (一)下(子)”表短时体,用“V (V/补/宾)看(看)”表尝试体,秦淮线一带的方言可以兼用两套语法形式,过渡性明显。南部壮侗、苗瑶和藏缅语族诸语言的表现与南方汉语一致,与北方汉语相对立。北方话VV式的形成是佛典、禅宗语录的影响与北方汉语阿尔泰化两种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俄汉语祈使范畴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祈使是俄汉语共同使用的语法范畴。俄汉语祈使范畴的语义基本相同,但语用功能相差较大。汉语是分析语,俄语属于综合语,富于形态变化;汉语动词无体的区别,俄语动词则分为完成体动词、未完成体动词和兼体动词。体是俄语动词的核心语法范畴,与态、时、式、人称等其他语法范畴相比,体处于特殊地位。在祈使句中动词体的不同,表达的意义并不相同。另外,动词祈使式的人称还受到亲疏关系、年龄、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不但”的出现“不但”是现代汉语一个常用词,《汉语大词典》作为条目收入,其解释是:“连词”不仅,不只是。常表示递进。用在复句的上半句里,下半句常有副词或连词与之相呼应。”引书证是宋杨万里《峡峙》诗、清杭世骏《质疑·诸史》和靳以《耸天的白杨》(第一卷,...  相似文献   

17.
以往的彝语语法学者习惯用汉语语法来套彝语语法,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汉语“不”在彝语里就是“ap”的意思,彝语“ap” 在汉语里就是“不”的意思;因此,汉语“不”和彝语“ap”的用法完全一样。因为汉语“不”是副词,所以彝语“ap”也是副词。但 是,通过比较分析,汉语“不”和彝语“ap”的词义、词性和用法异大于同。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是形态不丰富的一种语言,作为人类语言的一种.它必然和其它语言有共同之处,形态丰富的语言所要表达的某些重要的语法内容,在形态不丰富的语言中也有所体现。和印欧语言相比,现代汉语无法通过动词的变化表达完成的意义,现代汉语表达“完成”的意义往往是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的。本文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阐释现代汉语中“完成”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上古汉语异读系统中有两种“完成”:一种强调动作完成后的状态,涉及清—浊交替,属完成体范畴;另一种强调动作在某一参照点前完成,这个参照点不是说话时刻,而是“指示中心”,涉及非去声—去声变读,属过去时范畴。两种完成偶有一些有规律的例外。语音形式与语法意义具有清晰的对应关系,两种完成不可混淆。上古汉语异读系统兼涉完成体、过去时两种语法范畴。完成体、过去时皆有名词引申,皆可充当定语,但充当状语者或是完成体,或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的副词,未见过去时充当状语的用例。  相似文献   

20.
汉语象声词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象声词研究述评史艳岚象声词在汉语里是一种很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词,自古以来就活跃在汉语中,为人们广泛使用。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许多象声词,如“关关雎鸠”、“其鸣喈啃”、“坎坎伐檀”等等。但是,对象声词的语法研究只是近百年的事,而真正把象声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