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辨证关系 ,并指出“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原则的确立具有历史合理性 ;然而 ,就目前现实而言 ,它存在着加重而不是缓解当前中国所面临的一些重大社会问题 ,助长畸形的经济行为以及延缓了合理健全的社会政策的制定等负面效应 ;因此 ,要“努力实现效率与公平的优化结合” ,关注公平不仅仅是来自公平本身的需要 ,同时也是来自继续提高效率的需要 ,改善公平 ,也是改善效率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兼顾的是何种公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兼顾的是何种公平 ?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全面理解应该是“竞争规则公平”前提下的“效率优先、兼顾社会公平”。公平可以划分为竞争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社会公平三个层次。在公平的各个层次之间 ,竞争规则公平乃公平的要义之所在 ,同时也是效率提高的前提与保证。“兼顾公平”指的是兼顾社会公平 ,在坚持竞争规则公平、效率优先的同时 ,必须同时兼顾社会公平 ,才能实现以人为本位的全面发展。在实践中 ,“竞争规则公平”前提下的“效率优先、兼顾社会公平”与科学发展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竞争规则公平”为科学的发展提供社会环境 ;“效率优先”与科学发展观中的发展的思想本身就是一致的 ;“兼顾社会公平”与科学发展观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又具有本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公平与效率既是内生于市场经济的基本矛盾之一,也是各社会形态追求的两大社会目标。邓小平对我们一贯奉行的社会主义公平原则以及由此带来的弊端进行了反思,将公平与效率第一次统一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中。尽管当前贫富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但还没有达到两分化的程度。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基本指导思想仍然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于遨洋 《理论界》2006,(12):65-66
本文探讨了我党关于“效率和公平理论”的发展历史,从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角度阐明了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从实现公平的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等方面分析了在现阶段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分配原则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在实践中坚持和完善该项原则的政策性建议,并结合实际分析了目前政府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国民收入和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条重要原则。全面准确地理解这一原则的含义和依据,把握“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否需要修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效率优先",即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生产力持续快速的发展,这始终是社会发展占第一位的因素。社会主义社会公平决不是平均主义,应表现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各个方面,使社会全体成员都能有机会享受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成果。"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可以不必再提,但决不可以倒过来,用"公平优先、兼顾效率"来代替"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把社会公平放到更加重要的地位,不是以否定"效率优先"为代价来达到,而仍然是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来实现的。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公平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和逐步实现的过程,既要看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能性,也要防止急躁冒进和简单化处理。  相似文献   

7.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造就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确立全国一盘棋的观念,振兴中西部地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国家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等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吴增基 《学术界》2006,(1):144-153
人们在围绕公平问题的讨论中通常都只是笼统地谈论公平概念,这是对公平问题的讨论出现分歧和争论的一个重要根源。公平有两种基本含义,即规则公平和结果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实质是“规则公平优先、兼顾结果公平”,因而这一理念的精神实质不是轻视公平,更不是不要公平,而是要求我们正确理解公平的含义,确立起“规则公平”也是一种公平形态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新时期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分配原则的内在统一性和客观必然性 ,明确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选择 ,是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0.
效率和公平问题,中外经济学界存在多种不同的意见。我国经济学界的有关讨论和争论,往往是与党中央作为指导性意见的提法相交织。理解党中央关于效率与公平提法的改变,认同“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新思路,用科学的理论与社会主义的实践相结合的思路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振华  马晓霖 《阴山学刊》2003,16(2):98-102
《纲要》第一次强调“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 ,为我们在经济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指明了方向。用“协调、统一”论代替“优先、兼顾”论 ,绝不意味着我们要退回到过去忽视效率的计划经济老路上去 ,而是表明我们今后要在继续强调效率的同时 ,更加关注大多数人的利益 ,在促进效率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以实现社会的公平  相似文献   

12.
李芳云  张骐 《齐鲁学刊》2006,1(3):148-152
社会公正是政府行政的价值基础,而机会平等是政府行政公正准则实施的前提。机会平等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社会赋予的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最低的基本权利的机会平等;其二,是社会赋予的满足人们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较高级的非基本权利的机会平等。政府行政公正制度的建设必须在恪守机会平等理念的前提下,在分配、用人、社会保障和教育等方面实施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行政公正准则,这些准则包括分配领域的按贡献分配和按基本需要分配相结合的准则、用人领域的德才兼备准则、社会保障和教育领域的公正补偿准则等。  相似文献   

13.
常健 《河北学刊》2007,27(6):75-78
改革过程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包含着双重维度,一是变革的维度,二是发展的维度。变革的效率相对于新旧体制转换的变革目标而言;发展的效率相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生活改善的发展目标而言。变革过程的公平性要考虑三个因素:变革目标的公平性、实现变革目标的效率,以及变革收益与变革成本的平等分担,它适用过程公平的低限标准;而发展过程的公平性考虑的只是发展收益与发展成本的平等分担。变革过程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方式是:在目标公平的前提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发展过程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方式是:在公平原则约束下追求效率。  相似文献   

14.
论邓小平"不搞争论"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不搞争论"的思想是针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特定现象、特定形势以及人们的某些错误认识而提出的。"不搞争论"实际是"实践是检验真理惟一标准"讨论的深入发展,"搞争论"与"不搞争论"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5.
"生态平等"的核心内涵是一种关心的平等,更确切的说是一种重视差异的平等。它将人与一切"非人存在物"都视为平等的存在,这种平等观本身就具有深刻的美学意义,而且它的实现也需要提升到美学的高度。它不仅是当代哲学、伦理学的重要理论内容,同样是当代美学的深层追求和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6.
平等与效率:社会主义的两大价值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宣 《文史哲》2006,3(1):152-154
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法面世以后,有关现实社会主义的本质、价值及其发展道路的研讨,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对于现实社会主义的这些讨论,无疑有益于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与此同时,这些讨论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问题,如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与价值目标如何统一的问题,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关系问题,等等。在此背景下,本刊组织了这组笔谈。四位学者围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的这些新的认识问题,分别从不同角度展开话题。相信这组笔谈会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不断探索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则与我国民族工作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 ,邓小平阐述了建立新型民族关系的一系列主张和见解 ,形成了新时期的民族工作思想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  相似文献   

18.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伪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长张景惠以伪满洲国政府名义发表一系列所谓平等的言论;另一方面日伪政权所设立的伪满洲国官僚机构也以“民族协和”而冠冕堂皇之,但是在实际上却是由日本殖民者直接参政、操纵和控制傀儡政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