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间五不能     
星云大师 《领导文萃》2013,(15):114-115
世间的事,有能做的,有不能做的。举手之劳,给人一点助缘,不肯去做,是不为也,非不能也。给人一句好话、一个微笑,吝于布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世间事,能为的不为,不能为的为之,都是不智之举。揭弊而不能揭短。社会上有很多弊案,政治上的弊案、公司里的弊案,甚至学校、家庭里都有弊案。任由弊案存在,不闻不问,这是没有恪尽职守。有了弊端,我们应该揭穿它,把它提出来检讨改进。但是,揭弊可以,却不能揭人之短;揭人之短,伤人的前途,坏人的名誉。假如我们只揭其弊,使其有机会  相似文献   

2.
力倡“慎独”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影响,交往更是受到人民群众的关注。良好、正常的交往,能增进感情,加深了解,促进学习,共同提高。然而,当前干部交往的动机和目的、内容和形式日趋复杂化、多样化,时有庸俗的现象。譬如,玩乐消遣式的纵意交往。工作之余,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喝酒聊天,打牌赌博,唱歌跳舞,游山玩水,钓鱼扰民,以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3.
自然更替     
夏殷棕 《领导文萃》2014,(9):105-105
正自然界中没有胜利和失败,只有更替。冬天让位于春天,夏天让位于秋天。羊吃草,狮吃羊。与谁更强大无关,只是生与死的更替。在这样的更替中,没有赢家,也没有输家,只有要走过的舞台。人心若能理解,则获自由,便能坦然面对艰难时光,便能坦然面对短暂的荣耀。二者均会消失,一个替代另一个,更替继续。人的灵魂则能从肉体  相似文献   

4.
带薪休假,在我看来,至少有六大好处。一是补偿休息。上班族朝九晚五,日复一日,疲于奔命。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小的需接送上学,天天掐着钟点如赶火车;老的需陪伴看护,几天不见就呼唤"常回家看看"。上班的无分身术,只能挤歇息时间。睡眠不足成了常态。带薪休假可聊补休息欠账。养足精神,上班才能撒欢儿干。  相似文献   

5.
陈嘉映 《决策探索》2009,(21):90-90
亲爱的祖辈,回首过去的四十年,变化最大的莫过于教育了。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唱歌跳舞画画,没谁担心输在起跑线上。小学生无论功课好的差的,都上中学。中学生功课好的差的,只要愿意,都上大学。当然,像你们那时一样,大学有好的有差的,不过,考学远不像你们当年那样竞争激烈了。好研究的、爱钻书本的,才去报考顶尖的研究性大学。否则,上个省立普通大学,上个高等专业技术学校,或者上个社区大学,都挺好。  相似文献   

6.
河之洲     
<正>成功人士的减法人生有一位画家,擅长做减法,他是毕加索。毕加索一生酷爱画牛。年轻时,他画的牛就已经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后来,毕加索画的牛越来越简练,筋骨凸显、笔笔精湛。到了老年时,毕加索画的牛只有寥寥数笔,把皮毛血肉全都减去了,只剩一副骨架。正是这些只有骨架的牛,成了毕加索的巅峰之作。毕加索说,他的成功来自减法。如果人生是加法,匆匆的脚步就会难以停歇,到头来只能让身体劳顿疲惫,心灵背上沉重负担。如果人生是减法,减缓脚步,松弛神经,将牵绊自己的东西移开,将压力放下,将心中的忧虑倾出,成功就在蓦然回首处。所以,成功人士多用减法。  相似文献   

7.
境遇与心情     
周国平 《领导文萃》2013,(15):118-118
人生的一切矛盾都不可能最终解决,而只会被时间的流水卷走罢了。△人生是一场无结果的试验。因为无结果,所以怎样试验都不踏实。△有人说,人生到处是陷阱,从一个陷阱跳出来,又掉入了另一个陷阱里。可是,尽管如此,你还是想跳,哪怕明知道另一个更深的陷阱在等着你。最不能忍受的是永远在同一个陷阱里。也许,自由就寓于跳的过程中。△聚散乃人生寻常事,却也足堪叹息。最可叹的是散时视为寻常,不料再无聚日,一别竟成永诀。或者青春相别,再见时皆已白头,彼此如同一面镜子,瞬间照出了岁月的无情流逝。  相似文献   

8.
张鸣 《领导文萃》2013,(17):88-90
张宗昌在军阀中,是名声最差的一位,手下的军队没有纪律,比匪还匪,治理地方没有章法,明抢暗夺。但是,如果让跟他打过交道的狐朋狗友来评价,这个人简直好极了。好客,够朋友。吃他的饭,没问题;用他的钱,没问题;看上他的小老婆拐了走,绝不会追杀,下次见面,居然会忘了。哪怕初次相识,他老张有吃的,也就有你吃的。有他嫖的,也就有你嫖的,非常乐于和所有跟他视为朋友的人,分享女人。  相似文献   

9.
凸凹 《领导文萃》2013,(15):128-130
逢年过节,山里的酒自然就喝得昏天黑地。一进腊月,村里人就极少出门,把炭火挑得旺旺,把酒儿温得热热,便不慌不忙,一杯接一杯地饮下去,往往要把日头饮退了,把三星儿饮上来。而关起门来喝酒的,往往是父子。起初,父子间还有些拘谨,儿子怕冒犯老子,老子也怕跌了父威,就客客气气地喝。小的恭恭敬敬将杯子举起:"爹,您请。"老的也会让一让:"一块儿吧。"就喝。喝到面红耳赤,心里就很高兴了。皆觉喝得不畅快,父子便撞起杯来。叮叮咣咣一阵畅饮,身子就软了,骨节也"咯巴咯巴"伸展开来,就觉得人到底是人,活得还是开心的。少的便说:  相似文献   

10.
杨志 《领导文萃》2012,(24):123-125
明代灭亡,清军只是外因,根本原因是李自成与张献忠两股农民军。农军哪来的?来自陕北延安。李自成与张献忠都是陕北人,骨干也以陕北饥民为主。为何陕北闹饥荒?因为地主兼并土地,民不聊生?不对。陕北土地贫瘠,以小农为主,地主不多。他们没比普通农民多几亩地,要是闹旱灾,他们也一样束手无策。其实,饥荒的原因很简单:明末人口逼近2亿,而粮食增长的空间耗尽,难以负荷,各方面都出现崩溃的征兆。与此同时,西北(特别是陕北)的军人及预备役军人很多,是明军的兵库。全世界,军人都是必须安抚的,就是现在美国,招公务员也优先照顾退伍军人。  相似文献   

11.
<正>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任正职领导干部上任伊始,能否尽快适应环境、树立威信、打开新局面,对今后开展工作至关重要。一、进入角色,适应转变随着领导岗位的变化,新任正职领导干部的职权范围、领导责任、工作方法等各方面会进行相应的调整。能不能尽快进入角色,是对其综合素质和领导水平的检验。一要实现由配角向主角的转变。首先,要树立负全责的思想。应当明确岗位职责,恪尽职守,切实负起单位建设的全责。其次,要有带头意识。正职作为主要领导,是单位建设的"领头雁",理应主动作为,引领方向。再次,要发挥助手的作用。要时刻想着发挥副职、机关干部的作用,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把各项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12.
官智四季     
<正>所谓的"官",其实是一种职业的状态,周而复始,总有几个冷暖交替的过程。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光彩,不同的韵致,或看得清,或看不清,都应依当季的脾性不紧不慢地运行。官之四季,官智四季。唯有理性把握,智慧前行,才能功德圆满,稳健一程,不虚此行。  相似文献   

13.
徐上峰 《领导文萃》2012,(14):68-71
正一、宋之问气宇轩昂,才华横溢,但人格鄙劣上元二年,宋之问中了进士,年仅20岁。宋之问气宇轩昂,才华横溢,但人格鄙劣。武则天掌管朝政后,敕召宋之问入阁,他也由此开启了自己的官路人生。据史料记载,宋之问早就想进入武则天的幕府,他对自己的容貌底气十足,希冀能成为武则天的男宠。但宋之问的热情,遭到了武则天的婉拒。他有口臭,这一点让武则天与他保持了距离。不过,宋之问并未气馁,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他转而去拍武则天宠臣张易之的马屁。  相似文献   

14.
弱点     
游睿 《领导文萃》2013,(9):127-129
我遇到了最棘手的对手。参战几十年,在我的枪口下,没有人不应声而倒的。这些人当中有军人,也有革命干部。只要我需要他们倒下,只要我扳动扳机,他们都乖乖就范。缘何?因为我知道他们的弱点,所以在我的枪里装上专门对付他们的子弹。但这回不同。正当我战绩累累,春风得意之时,我的新对手来了。我的上级告诉我,只要能干掉他,我们将得到一大笔战利品。但干掉他很难。我用望远镜认  相似文献   

15.
易中天 《领导文萃》2012,(1):104-108
因为擦桌子,吴思和吴方有过一次"道德讨论"。吴思,大家都知道,是"潜规则"一词的发明人。吴方,则是吴思大学里的同班同学,人大中文系78级的。当时,吴思是班长,吴方是副班长。副班长吴方喜欢擦桌子。他到教室后,先给自己擦,随后给前后左右的同学擦,有时还擦全班的。次数多了,班长  相似文献   

16.
母亲印象     
萧波 《办公室业务》2012,(20):60-61
<正>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我,一眨眼,人生已过半。每每忆旧,印象最烈者当属母亲。我出生在华坪县船房乡高桥村的一户贫苦农家,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从我有记忆起,因为父亲做得一手好木活,常被生产队抽到外地建水库、修国道,架桥梁,因而与我朝夕相处的就是母亲。或许,这便是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主因。母亲特别勤劳能干。她无日不劳作,总是闲不住。由于父亲常年不在家,女人干的活,她全都要干;男人干的活,她也得拼命去干。她那娇小的身躯,承载着比其她农妇更为沉重的负荷。  相似文献   

17.
觥筹交错,礼尚往来。有人会抱怨世风日下,或许赞叹其与世俗接轨。但不可否认,应酬已经成为了办公室的入门哲学。渐渐地,办公室应酬更是向着一门艺术的方向进军。然而,追根溯源,在古代,人们早已有了这样一门艺术,古人居庙堂之高,勤勤恳恳的同时,也有着这样那样的俗礼应酬。今日读来,两相应和,倒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8.
取是本事,舍是智慧。人生最大的智慧,还是舍得,少年时舍其不能有,壮年时舍其不当有,老年时舍其不必有。就是要提得起放得下,舍掉一些东西。舍得这个词很妙,有舍才有得。人的本性弱点中就有一个贪得无厌,总是想占有得越多越好,不懂得放弃,施舍。有智慧的人懂得舍掉是另一种得到,有时甚至是更大的得。比如,一个人占有5个苹果,你都吃掉的话,最  相似文献   

19.
赤诚秋白     
正"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永别了。"秋意未尽,白霜依然。瞿秋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用豆腐来表达心中的生念。平凡中的诗意,令人在将近80年后的今天,依然思之恻然。在近现代文人里,当得起"伟大"二字的,我以为屈指可数。瞿秋白,一定是其中一个。1935年2月被捕,6月在福建长汀英勇就义,年仅36岁。于无声处听惊雷。短暂的36岁光阴,瞿秋白如此度过。  相似文献   

20.
云溪子 《领导文萃》2012,(17):67-68
一天晚上,几个朋友在一起喝茶闲聊。一友语惊四座:"一朝天子一朝臣并非十恶不赦,延续千年自有它的道理。"愕然之余,吾道:"请君详说一二,为吾辈开启茅塞。"此君讲出一番话来。知人方能善任,此其一也。知人善任,是古今上下认同的美德。知人是善任的前提,也应没有疑义。就以今天的一个单位而论,新任的领导、特别是外单位调入的领导,对这个单位原有的骨干一般知之较浅,甚至完全不知,如何善任?于是,自然要用一些已知者。只有较长时间的相处,方能相知。故领导重用一些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