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汤因比史学思想中包含诸多人本主义因素.本文就汤因比文化形态史观中的"人本史观"进行了简述和评论.  相似文献   

2.
胡鹏林 《天府新论》2010,(2):143-147
钱基博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史家,他坚持学术化的文学观,并在学术史观的视野下以文学观为基础建构其文学史观,从而达到文学观、文学史观和学术史观的统一。与之相比,文学通史观、图志文学史观、文学发展史观、人性论文学史观、朝代文学史观和三古七段双视角文学史观虽然各有所长,但是仍然在三者的统一问题上存在缺憾。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学术界对汤因比的关注主要集中于他的多元的总体史观或“挑战——应战”的解释模式。但这不是汤因比历史哲学的全部内容,更不足以表明其思想的性质。汤因比的历史哲学具有一个超越性的解释框架与根据,这种框架与根据体现了汤因比思想同信仰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表明了他的历史哲学的神学性质。汤因比思想从历史哲学到历史神学经历了两个阶段,其分界大体上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标志。  相似文献   

4.
汤因比一直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十分关注 ,其早年中国史观与晚年中国史观有明显的不同 ,晚年把中国文化放到了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高度。汤因比的中国史观大致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 :一是他对中国大一统传统的赞扬和推崇 ;二是他把中国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困境结合起来 ;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模式可以作为比较文明论的一个范式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的文学史观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史观的建构,并奠定了文学研究的格局和走向。深入总结王国维的文学史观,对于建构有民族特色的文学批评体系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哲学史编纂和研究的重心究竟在其哲学特性还是历史特性,是哲学界深为关注、也争议颇多的重要问题。罗蒂对理性重构和历史重构的区分凸显了对待哲学的历史的两种态度和编纂哲学史的两种范式,其背后则是理解哲学的两种原则:理性主义原则和历史主义原则。在方法论意义上,将罗蒂提出的理性重构和历史重构二分法转换为分析史观和语境史观两种理想形态,二者均面临如何澄清自身的思想语境和哲学观的问题,而这种反思会成为二者对话与沟通的契机。应保持分析史观和语境史观必要的平衡,既充分肯定哲学的历史性,又不能将哲学史编纂仅限于钩沉文本,阐明事实,推究因果,还要分析概念,重构论证,彰显意义。  相似文献   

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名作中提出"全球史观"的概念,至今风靡一时。但是"全球史观"究竟是一史学理想,还是史学方法,却尚无定论。基于斯氏"全球史观"的概念与内涵,以及从斯氏"全球史观"引发的思考,可以认定,"全球史观"不能算作史学方法的新创造,而是传统史家一以贯之的史学理想,这个理想换了一层新衣,即史家对新千年人类普遍焦虑与迷茫的一种应对与安抚。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群众史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群众史观的形成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可追溯性,它的形成与千百万民众参与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实践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将从邓小平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实践、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实践、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实践以及邓小平的个人经历这几方面来阐释其群众史观形成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
胡孝四 《理论界》2006,(12):32-33
群众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这一观点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党早期杰出的理论家和宣传家蔡和森同志在传播和运用唯物史观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把群众史观运用于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问题,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迄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史观是有关心理学史的基本观点与看法,可分为小心理学史观和大心理学史观,它们分别对应和指导着独白式教学模式和对话式教学模式.从小心理学史观到大心理学史观的演变,不但凸显了心理学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力量,而且使得引领心理学史教学模式改革从独白走向对话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文学史观受历史哲学观的制约。作为近现代中国主要哲学思想之一 ,进化论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现代文学史观。但中国式的进化论思想有其严重局限 ,要突破既有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 ,只有走出进化论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2.
全球史观作为构建世界近现代史体系全新史观,适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全球史观的兴起与发展,它突破"欧洲中心论"的窠臼,克服传统史学观念和的研究方法上的弊端,反映世界近现代史发展的全球性和整体性,从而为中国世界近现代史体系的重构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民生史观是孙中山思想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但是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民生史观的内容、性质和意义等方面,而对于民生史观的思想渊源几乎被完全忽视了.本文比照了西方经济学的思想和理论,不难看出,孙中山民生史观是在总结、升华西方经济学中"消费决定生产"的思想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学中"消费决定生产"的思想就是孙中山民生史观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4.
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为代表的主体论文学史观,是20世纪80年代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阐释范畴.主体论文学史观强调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整体性",要求将"文学史从社会政治史的简单比附中独立出来",主体论文学史观的这一诉求是针对革命文学史观而提出的,它是主体论文艺学在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内的具体化,也是新启蒙主义思潮的一个组成部分.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进化论的历史观,以及隐含于这一范畴中的意识形态属性,导致主体论文学史观在90年代后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5.
重议孙中山的民生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学照 《学术研究》2002,2(1):91-98
“民生”是一个以社会经济为本义的词语 ,其基本内核是经济的、物质性的。但在外延上又有较大的包容性。民生史观的重要特点是借“民生”这个通俗常用的旧词论述社会经济问题 ,言近旨远 ,较少书斋味。民生史观是民生主义纲领的哲学基础 ,民生主义是民生史观的政策性、工具性、功能性的层面。时至今日 ,重议民生史观 ,固应看到它与“马克思之法”的根本差异 ,更应切实地辨析其与“马克思之意”的同一性 ,凸显其在现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二元对立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中的阶级论文学史观 ( 50至 70年代 ) ,现代性文学史观 ( 80、 90年代 )进行了辨析。重点分析了现代性文学史观的局限性 ,探讨了文学史观念二元对立的现代性与传统性的相融性 ,阐述了二元对立文学史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王伟 《学术界》2012,(5):99-105,286
韩毓海以"光明史观"对抗所谓"阴暗史观",这种简单而激进的钟摆式表态忽视了历史的复杂性及后者的时代意义;而断言历史错误是伟大人物推动历史的伟大错误尤为荒唐,其骨子里的"英雄史观"热衷于为历史创伤涂脂抹粉而缺乏反思批判精神。历史与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历史话语与权力有着多样的纠葛。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与汤因比的历史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与中国学术界渊源流长。汤因比非常推崇中国的文化 ,他反对西方学者的“西欧中心论”。他认为“中国模式”与“希腊模式”这两种模式乃是理解人类文明的关键。汤因比用中国的太极阴阳学说来解说自己的文明理论以及世界上的文明与历史行程。文明的起源、生长和衰亡是阴与阳、动与静变化的结果。中国两千年间所建立的功绩是中华民族一直保持下来的美德的缘故。这种美德与儒家学说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西欧中世纪,基督教史学——“上帝”历史观在史学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但这并不完全意味着历史学的全面倒退,相反,它带来了全新的历史观念的变革;它不仅培育了日后历史学的世界主义史观和世界整体史观,埋下了历史学对世界历史规律的信仰和探索的种子,而且向人们灌输了历史是进步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20.
历史哲学家赫尔德持有生态文化史观,他认为历史文化具备有机体的生态特性,以此为基础,表现出周期性与连续性、独特性与多样性、个体性与整体性等特征.因而,赫尔德的生态文化史观既表现出与伏尔泰的理性文化史观的相同及相异特性,也揭示出人类历史文化进程的共相性与规律性.这一生态文化史观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学者及其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