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4)
学生的学习效果取决于思维的积极程度。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识字因其本身的机械性,是枯燥乏味的,很难活跃他们的思维。教师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我从自身实践中,得出以下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2.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可是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学,更会读写字,并提高识字的效率呢?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种可能有效的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多种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构建识字平台,拓展识字途径。 相似文献
3.
阅读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阅读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字词量的掌握多少,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应该重视识字教学,教师应在汉字拼音教学、常用汉字教学、字(词)义教学、写字教学、教授独立识字方法等方面有所侧重,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5.
6.
识字是学生再学习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工具。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识字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探索和研究的重要内容,有效进行识字教学是解决小学生识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8.
李晓梅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5,(15)
低年级识字教学:1、营造氛围,培养识字兴趣;2、教给方法,引导探究识字;3、自主识字,激发识字情趣;4、联系生活,拓展识字空间;5、识读结合,巩固识字效果. 相似文献
9.
夏艳 《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12,(5)
指导学生的学习很重要,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更是如此,学生总是按照他所掌握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的。因此,教师的指导方式起着定向作用。由此可见,识字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几个汉字,更重要的是在教识字的同时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去获取和运用汉字的规律性知识,以顺利完成对汉字的分析综合过程,使这个过程更完善、更简化,有助于识字教学质量的提高。常用方法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校本课程开发与图书馆资源利用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引入图书馆资料资源,抛弃旧观念所认为的图书馆只是供阅读者借阅的场所,图书馆可以办在校园的随意一处,让师生随时可以借到自己需要的书籍,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校本课程开发做好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一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德育必修课程。本文结合自身实践,从内容和原则两个方面对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2.
杜宏娅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2021,(8):0153-0153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新颖性和启发性;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过程中掌握识字内容;编制顺囗溜展现识字内容的趣味性,激活学生主动思维,提高识字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李春芳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2021,(8):0158-015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视学习的有趣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快乐识字就是指学生在一个有趣学习氛围内进行识字认字的学习,识字认字是学生学习课程开展重要基础。快乐识字是推动小学语文高效识字的重要策略。但是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关注识字认字的数量,而对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情感没有重视。传统识字的教学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是枯燥的,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小学生的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快乐识字教学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5.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21)
小学低年级以认读为重点,是语文课程发展过程中的一贯要求。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生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等要求,旨在探讨如何化难为易,变苦学为乐学,在小学低年级进行趣味识字教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的直接条件。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程资源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陈爱珍 《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12,(9)
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带给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相似文献
20.
重视心理资源参与,提高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是培养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其开设质量将直接影响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文章以高职院校心理资源参与职业指导课程现状为切入点,探讨了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忽略心理资源参与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高职院校心理资源参与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