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从逻辑思考方法的角度,在思维形式与思维规律的层面上对如何运用证据,特别是运用间接证据认定案件主要事实(主要是在刑事案件中)如何判定证据充分性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叶,证据学研究开始从关注证据规则的领域转向关注证明过程,从而产生"新证据学".尽管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种新证据学派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成为了一项主要的国际运动,它遇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也不断增多.这些挑战表明更广义的新证据学必然形成.它与狭义的新证据学之间的区别不仅表现在"新"的意义不同,还体现在"学"的含义不同;不仅突出创新,还强调其"科学性".广义新证据学的出现,表明具有综合集成性质的综合性证据科学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提出符号学的证据观,认为证据学的研究任务不是证据背后的事实本身,而是考察证据的符号性问题,即证据与事实之间复杂的不对应关系。通过对语言学"言据性"研究成果的分析,肯定了该研究对证据符号学的理论价值。借助于阐发"言据性"所体现的证据符号学内涵,本文进一步指出:证据仅仅是一种真实关联度,即:证据不是事实,而是形成事实的符号化方式和逼进事实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偷录作为最常见的违法取证方式,其所得能否在诉讼中用于证明案件事实,关涉的是偷录所得之证据许容性的问题。我国虽然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其判定提供了规范指引,但现有规范仍显笼统、缺乏可操作性,无法满足实践需求。因而有必要从实践案例出发,对偷录所得之证据许容性进行研究,一方面从整体上把握实践中的许容样态与认定倾向,总结不足之处,并针对规范效力冲突、说理不足等缺陷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方式;另一方面以司法实践为根基,提炼影响偷录所得之证据许容性的因素。最终借助领域理论,结合实践总结而来的证据体量、取证行为的违法性、取证目的的合法性及法益对比等影响因素,对现有规范作出细化与补充,为偷录所得之证据许容性判定提供进路。  相似文献   

5.
医疗事故鉴定是我国医疗纠纷中的重要证据之一。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其合法性、公正性受到质疑。从证据学角度分析,医疗事故鉴定符合我国证据的合法性、关联性和客观性,具备证据能力。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准确把握医疗事故鉴定的证据效力。  相似文献   

6.
证据理论十分重要,但我国对证据相关性问题探讨不够深入,本文试从比较和逻辑的角度对证据相关性的内涵、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使司法实践更具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国的刑诉法学者一直将证据问题视为一种哲学认识论问题,坚持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作为研究、界定证据的理论基础。传统证据学基于此将证据界定为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但这种将证据等同于事实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本文拟就对证据的客观性的反思为出发点,试图对证据进行重新认识和界定,并就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8.
哲学逻辑的蓬勃发展显示出现代逻辑在分析和澄清哲学问题方面的巨大优势,其中一个表现便是认知逻辑与知识论的结合成为研究热点。证据是哲学知识论领域极为重要的概念,相关研究已经颇为丰富,然而对它的逻辑学考察则相对较晚。在为数不多的几个证据逻辑中,核证逻辑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和系统性质,在分析哲学问题时显示出以往认知逻辑所不具有的优势。对核证逻辑的发展历史、哲学背景和技术方法进行探讨,有助于理解它为何能被视为证据逻辑。  相似文献   

9.
品格证据的相关性是证据关联性中的难点问题。本文从法律相关性与逻辑相关性的角度探讨了品格证据相关性的一般原理。论述了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品格证据排除规则的内容、设立该规则的理由及其例外情况。重点论证了被告人品格证据排除规则的例外,主要包括在被告人的品格证据能证明犯罪构成要件的事实或证明污点证人证言是否具有真实性时以及为反驳辩方提出的被告人具有良好品格的证据等情况下,刑事被告人品格证据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举国震惊的杜培武案一度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该案蕴含的丰富的证据学内容值得人们进一步思考。从测谎技术的发展及相关事项看,测谎结论对案件事实具有证据力、证据能力的作用,但是,测谎结论只是一种普通的证据,而且是“有限采用”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证据制度是诉讼制度的核心部分。法治化建设的进程,推动了我国有关证据制度的立法及发展,但其仍有缺陷及需要完善之处。《证据规定》中存在缺乏固定争点及固定证据制度、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不完善、有关证据规则不完善、预决事实规定笼统、司法机关的“证据突袭”等存在诸多缺陷,应当完善举证期限制度,增加拒证权及传闻证据排除规则,完善证据排除规则,细化预决事实以及增加法官的中立性,防止司法突袭。  相似文献   

12.
自由心证制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绝对自由心证"到"相对自由心证"的转变。其主要表现,就是建立了一系列法官自由心证的约束机制,如经验法则、论理法则,法定证明力规则,法定的证明标准,法官的资质和身份保障等。此外,还出现了对法官自由心证内容的外部审查和救济机制,如判决理由公开制度和上诉制度。构建约束性自由心证制度,对于规制法官心证活动的随意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证据属性"在证据制度中基础性地位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据属性"是我国现有证据法领域的核心问题,但是由于其所固有的逻辑上的缺陷,体系上的僵化性以及程序功能的单一性,因此难以在司法实践中切实地发挥作用。"证据能力"体现了一种不同的证据采纳模式,即证据只有具备证据能力才能进入法庭审理阶段,成为质证的对象,证据最终是否回被采纳取决于证据的证明力。通过证据能力概念的引入,证据的采纳标准不再是一个空洞的法理学或法哲学的概念,而是一个可以通过立法得以实现的具体的程序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证据关联性”的界定是保障当事人诉权以及诉讼效率的重要环节。专利侵权诉讼中的证据材料常涉及商业秘密,当事人所持证据材料是否为关联性证据而被令提出,可能侵害当事人商业秘密,所以对证据关联性的判断尤为重要。美国专利侵权诉讼属于联邦法院管辖,原则上以适用联邦证据规则。有关证据关联性的内容主要涉及第401条、第403条及第407条。由独立研究单位所作的重复性实验所生证据是有关联性的。在专利侵权诉讼中经常使用的照片、模型等展示性证据,因其所证事实需经说明,陪审团可能因为展示性证据太具独特性而遭误导相信该争点十分重要,但其实该证据所证事实与本案有关而干扰陪审团的判断,所以在允许展示性证据时,应谨慎考虑。不得以事后修正先前专利侵权活动,证明当事人的过失或产品瑕疵。  相似文献   

15.
证据收集是证据得以提出的前提,在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两种模式下,当事人与法院在证据收集过程中的职能分工也有不同。证据收集往往会涉及到诉讼外的第三人,证据异议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诉讼外第三人利益的合理保障,也有利于证据规则的适用。我国有关证据收集制度的规定还非常不完备,异议制度也没有建立起来,亟待加强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17.
为深入理解关国科学证据可采性规则的内涵和要求,结合经典判例与成文法规定,对美国科学证据可采性规则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分析认为:可采性标准从Frye标准之机械的“普遍接受”原则,历经《联邦证据规则》第702条和Daubert规则,逐渐发展成为法官依据法律原则对可采性进行自由裁量;法官以科学的经验性为哲学基础进行自由裁量,是判别科学证据可靠性与科学性的发展趋势;借鉴美国的历史经验,中国的鉴定意见可采性制度可以从可采性判断的程序设置、深入实质进行审查判断、加强司法领域与各领域联系3个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庭前准备程序为审判活动的公正、高效进行提供了重要的保证。通过庭前准备程序,控辩双方的诉讼参与权得以实现,案件争议焦点得以明确,非法证据被排除在法庭之外。目前我国的刑事诉讼庭前准备程序存在诸多不足,如权利告知和整理争点的功能欠缺,证据开示的规则并不完善,控辩双方参与庭前准备的作用被弱化。为了实现公正审判等诉讼理念,应当对我国的庭前准备程序进行重构,以发挥其对审判活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