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莎士比亚全部戏剧作品中可以总结出他创作思想中的四个重要的美学特征:广阔而真实的社会生活场景;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个性化的人物而且具有两种道德倾向相互缠绕的复杂性,其内心都拥有巨大的、可怕的激情;形式自由,语言华美,富于激情和哲理等。  相似文献   

2.
王朔小说语言的特点为“玩”文字,即一种驾驭文字的能力和冲动,一种随心所欲地调遣文字的境界。他突破传统小说语言的束缚,用一种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漫画式地塑造人物,叙述故事。具体语言表现形式为“集装”语汇、“客串”词义,使语言表现力呈现一种“规模”效应。王朔的这种大胆尝试使他的小说语言独树一帜,充满了灵气和生气,但有时也流于庸俗,反映出他的痞气。  相似文献   

3.
周和枝 《新天地》2011,(11):364-364
众所周知,热情、真情、激情是演讲的生命,是朗诵的法宝。语文教师因为具有特殊的教育内容,所以在教学中应富有激情。课堂上,教学语言不同于日常口头语言或广播员的播音语言,它是一种艺术语言,应该具有感染力。教师应当用自己的语言,激情四溢地把课上起来,往往可以带动学生的情感。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他们天真烂漫的性格,好奇好动的特征,自然决定了他们会激情涌动。学生的激情更是对教师的肯定、欣赏,教师的激情也会因此而升腾,这样就会把课堂推向高潮,推向完美。那么,教师的激情从何而来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4.
美国作家琼·Z·欧文在一篇题为《用三倍的魅力》的文章中谈到他在写作中对“三”这个数的功能的发现。他举了不少的例子证明数“三”对创作的奇妙作用。其中的一个例子是这样的:“你的主人公想得到这个姑娘;他试探了一下,失败了。他再次想接近,又没有成功,比过去更加可怜。所以,他急切地继而进行第三次尝试,而且这一次……!假如第二次尝试中他成功了,那便会给读者一种悬着的心砰地落下的感觉,你抬脚上楼发觉已经到了楼顶时你也会有同样的感觉。第四次努力的成功很可能使读者觉得厌倦和不耐烦。三次,只有三次,这是小说的高潮,…  相似文献   

5.
论王朔营造小说的三种策略贺骥,赵保安王朔是应运而生的。他的小说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消费文化的勃兴中开始走红,并逐渐成势,从而引来了众多的评论者。本文仅对他小说中惯用的三种基本策略进行述评。王朔的小说写得很平淡,很微观。一字一句,顺手拈来,仿佛缺乏激情洋溢...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以生命美学的方法,阐述刘元举的散文创作,认为作家具有一种忧郁的情怀,一种艺术的敏感。他的作品充满着智慧,处处给人以知识的力量。对人文历史的强调与对人道精神的张扬,是他散文创作的一个特色。同时,他又是一位充满现实主义美学精神的作家,散文中充盈着对现实人生的关注与对现实批判的锐气。他的写作不光是用智慧来证明一切生活经验,而且用作家的人格勇气去证明存在的希冀与良知。激情成为他艺术的勃勃之源。  相似文献   

7.
帛书《老子》三段另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帛书《老子》与通行本《老子》文字上的一些细微而又关键的差异,使用语言分析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帛书《老子》中的三段文字重新进行了解释。所得的解释与目前流行的解释很不相同,甚至是完全相反。新解释消除了《老子》释义中的自相矛盾的现象,使得《老子》一个章节中的内容有了一个完整的意思,而且各章之间、各段之间、各句之间也不再互相矛盾。这是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英语和美语差异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一种语言使用的人越多,范围越广时,就容易产生语音、词汇等方面的变异,形成同一种语言的不同变体。一个非英语使用国家的人可能在他自己的社会文化环境里按照当地特殊的需要和方式使用英语,很容易把他熟悉和使用的那种英语当作英语的总体。可一旦到了英国或美国,他会惊讶地发现,他所熟悉的英语和英语使用国家使用的英语竟如此的不同。他可能听不懂某些口音,辩不清某些词义,甚至由此而怀疑,他所听到的英语是不是另一种语言。当然,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使用的英语属于同一种语言,但他们所具体运用的却可能是这种语言的不同变体,差异…  相似文献   

9.
清代女诗人皈依佛道、顶礼膜拜仙佛的情况很普遍,这多是她们在遭遇了人生大变故、生活极不如意的境况下发生的。她们用宗教信仰来填补自己的精神苦闷,不断进行自我调节。而且,这种风气对于她们从事的文学书写也有一定影响。一方面丰富着文学语言,拓展了诗词境界;另一方面又反过来消解着她们的创作激情。  相似文献   

10.
刘禹锡散文多作于被贬时期,表现了他被贬后的痛苦、愤懑,尤其是不屈的精神。其艺术性,主要表现为富有激情,借古讽今,婉妙幽远;语言运用骈句占了相当的比重,对秦汉散文语言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道理",突出反映了他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邓小平在语言表述上强调反对本本主义与形式主义,正是这种思想作风的表现,他不仅主张语言的朴实风格,而且自己身体力行.朴素实在是邓小平思想作风与语言风格的特征标志.  相似文献   

12.
在公关工作中,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情。他始终认为自己是游走在创意和生意之间的文人,喜欢创意,喜欢挑战。 在太立德仁的员工限里,朱旭东是位极富魅力的领导者。一位太立德仁的员工向记者形容:“我们老板兴趣广泛、决策力超强、幽默、关心下属,和他一起工作很舒服。”  相似文献   

13.
头发甩起来,乐鼓打起来,鼓乐响起来,现代的舞美技术,现代的节奏……不难想象,这是一种足以让人心动、让人震撼的气氛,红红火火。营造这种气氛的是一支不同寻常的乐队,打击队员是一水儿的女孩子,乐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红樱束女子打击乐团,团长却是一位须眉,叫周立,是从加拿大归国的留学生。女子,打击乐,一种奇妙的组合初见周立,觉得他很沉稳,儒雅,我们很难把他和激烈的音乐联系起来,更难把他和打击乐联系起来,深入谈下去,才渐渐感到周立有音乐人特有的激情,尤其是在他绘声绘色的描绘演出场面的时候,就像一个作家说自…  相似文献   

14.
当初,他与她结合,是排除了种种压力的。他家境优越,而且有一份很体面的职业。而她不过是一个临时工,长相一般,最难以让人接受的是,在他之前,她谈过一个男朋友,而且两个人还同居了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5.
佚名 《阅读与作文》2009,(12):34-35
教师是平凡的,但他不能平庸。有许多语文教师,在刚刚从事语文教学的时候能够凭青年的一腔激情把语文课上得激情飞扬。但随着教龄的增长,当年的激情不再,课逐渐上得平平如也。个中原因很多,但长期疏于写作是很重要的原因。近几年来,我把写作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的素养的重要途径,受益匪浅。不管是论文写作还是散文写作,都能把自己不断地推向一个新的台阶,有种登堂入室的感觉。虽然写作是艰苦的脑力劳动,但我仍然乐此不疲。我越来越觉得,写作是语文教师拒绝平庸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6.
著名作家汪曾祺说:“据语言学家称,赵树理的语言是决挑不出一点儿毛病的,盖过鲁迅。那小说是山西味很醇的普通话……”汪先生一语道出了赵树理语言的特点:他的小说语言是“山西味很醇的普通话”。这种语言是相当规范的,“决挑不出一点儿毛病的”,而且,这个定论是以研究语言为职业的专家认定的。这里,汪先生讲的“山西味很醇的”语言,大概就是赵树理语言独特的艺术风格;所说的“决挑不出一点儿毛病”的普通话,当属赵树理语言的准确、纯洁的特征。如果把赵树理说成是当代的语言巨  相似文献   

17.
卞洪登是一个喜欢读毛泽东、孙中山和梁启超的人,有人说他的形象酷似毛泽东,他并不反对;有人说他的思想很象孙中山,他会觉得很受用;如果有人说他的激情与梁启超如出一辙,他就会引为知己。一句英文不会却引来美方资金,卞洪登不是骗子,靠的是智慧。做过矿工的卞洪登做事永远充满激情,成功了不免慷慨激昂一番,失败了,就去做下一件事。  相似文献   

18.
王蒙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家批评的代表性人物,他的文学批评是“大师的批评”的典范之作。第一是对文学的灵性把握与感知。他主要从个人的写作经验出发,去感受作品的美,去感受作家创作的甘苦。第二是随笔体式的叙述方式。那种阅读直观感受和鉴赏式批评方法,使王蒙在把握文学作品时不象一般的批评家那样注重作品的理论形态,而是比较关注文学本体,大多从文体上进入作品的艺术世界。第三是个性化的批评语言。那是一种具有层次感、力度感的语言,也是一种激情性的语言。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思想的表达形式,特定的语言形式总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着某种特定的表达需要而采用的。因此,如果能根据思想内容的表达需要,联系语言特点来研究作家,这对于一般读者正确理解作家及其作品,领会其当时之所以要那样表达的巧妙构思,作为写作的借鉴,是很有益的;同样,对于语言工作者和文学工作者也都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是从语言角度欣赏鲁迅作品的,而且是专就一种词类的用法来发表议论,带有探讨的性质。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它有许多特点,仅就词类而言,量词就是汉语独有的,很有表现力,就常规用法来说,鲁迅先…  相似文献   

20.
戏剧语言是戏剧的生命。夏衍的剧作,在中国现代戏剧文学中独树一帜。夏衍善于通过对小人物命运的刻划来反映社会生活。他的准确凝练、质朴自然又充满激情富有个性化的语言为塑造剧作人物性格本色奠定了基础。强烈的艺术激情、生动的形象性和深刻的哲理性构成夏衍戏剧语言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